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小舉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性別意識的建立。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長大以后很有可能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到那時家長再后悔,也是沒有用了。
在一則育兒節目中,一位家長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她說在她小的時候就發生過自己爸爸上廁所不關門這種情況,她非常接受不了。
現在自己的兒子今年已經七歲了,自己和兒子之間是一種異性的關系,她非常想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母親應該怎么做,是該隔開還是怎么辦?
針對這種情況,專家表示孩子三歲就開始有性別意識,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樣的。
男生應該和男生一塊洗澡,女生應該和女生一塊洗澡。
除此之外,家長在換衣服的時候也應該及時的避開孩子,只有家長這樣做,孩子才能有保護自己隱私和尊重別人隱私的概念。
專家的話讓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這堂課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性別意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現在信息比較發達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早熟現象,而且對“性知識”處于好奇狀態,作為家長一定要正確的幫助孩子解讀什么是“性”,不過在進行“性教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里,女孩應該注重“性教育”,男孩反而覺得沒有必要,反正吃虧的是女孩。
首先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女孩子必然要學會保護好自己身體,不被別人欺負,但男孩也必須有準確的理解性,不能因為好奇就隨意和女生發生關系,要深刻理解“性”的莊重。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只負責傳達,卻忽略了孩子對這個問題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
我們最好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在故事內容上分析角色的做事方式,通過孩子的分析判斷,你就知道自己孩子在這方面的理解程度是什么樣的,如果在他的講述中,發現有不當的地方,可以實時的改正。
家長在“性教育”上除了防范外面的人之外,還要注重自己的一些行為,日常生活中很多細節問題要注意。隨著孩子長大,不要出現越線行為,避免造成不良的心理問題。
1)不要在孩子面前脫衣服。
如果家里的孩子是男孩,那么媽媽一定不要當著孩子面換衣服,要直接告訴他女孩子在換衣服的時候,男孩子應該回避。
如果家里有一個女兒,那么爸爸更要注意,不要覺得脫掉上衣,露著膀子沒什么,這些都會讓孩子的性別意識變得模糊。
2)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最好分床、分房睡。
之前網上就有男孩已經20歲了,但依然跟媽媽一起睡的新聞,這則新聞更是刷新了很多人的認識觀。
顯然,這個男孩的性別意識是很弱的,并且對媽媽的依賴性非常強,這樣的孩子也很難長大。
無論家里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大了就要分房睡,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有一些不熟悉,但是只要家長愿意多用一些耐心。
比如說孩子睡覺之前陪孩子一會兒、給孩子買個小夜燈等做法,都能減輕孩子對家長的依賴,讓孩子慢慢適應自己睡覺。
3)跟孩子肢體接觸時要注意。
家里有女兒,父親要注意跟女兒平時的肢體接觸,就算女兒非常依賴自己的父親,父親也應該有自覺性的把一些比較親密的肢體接觸變成簡單的接觸。
比如說擁抱、親吻孩子的手背等等,都一樣可以表達自己的父愛。
4)孩子洗澡時,家長也要有所避諱。
孩子三歲以后就會有比較朦朧的性別意識,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特別是家里有女兒的。父親應該在女兒三歲后回避孩子的洗澡時刻。
當然,男孩子越來越大,媽媽也要注意不要跟孩子一塊洗澡,最好讓爸爸來幫忙給孩子洗澡。
雖然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也要注意跟孩子保持合理適當的距離,以免對孩子造成一些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