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從來都是家長們的一樁要事!但是又有多少家長被這句話裹挾,從而進入了幼兒教育的“內卷”現狀之中呢?
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就要接受沉重的課業負擔,伴隨而來的也是家長們的壓力。
那么幼兒教育的困境該怎么解決?
幼兒教育困境的最主要一點就是超前教育,把原本屬于小學階段的內容教授給孩子,過于強調課外閱讀與語言能力。
很多家長覺得焦慮的源頭就是認為:現階段不學習的話,就會落后于別人。
但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成長過程都是有規律的,幼兒階段的填鴨式、跨階段教學,扼殺的是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多度施壓并不利于孩子的后續學習和成長。
對此教育部發布了幼兒園“新規定”,其中一條就提到了“禁止超前教育”,在幼兒教育階段,不能私自加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
除了這一點,新規中還涉及了關于幼兒園資源的擴張,以及規范幼兒園學費等一系提案與提議。
這一系列措施的提出,同樣也是為了鼓勵大家生育,完善育兒環境。
不少家長表示:早該有這個規定了!
一些私立幼兒園過早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干預,上課時孩子表現地十分疲憊與抗拒,孩子的快樂童年不復存在如果有了厭學情緒,家長們也揪心。
說到這里就要提一提,我們一直說的幼兒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么?
幼兒園教育的重點內容:
從孩子離開父母身邊開始,就要培養其獨立性。要讓他學會保護自己、照顧自己、學會獨立,要推廣幼兒獨自的生活技能的訓練。
包括日常吃飯、上廁所、疊衣服、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情緒的表現,在關鍵時刻如何學會求助,表達等。
這些技能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讓孩子認識到父母的珍貴,另一方面也是訓練注意力、表達能力的重要環節。
幼兒教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集體教育活動,其中要特別強調孩子自主接受,主動學習的能力。
幼兒園老師如何在孩子好動的天性中,掌握住他們能動的潛能?
首先是將規律與紀律融入進他們的日常作息和學習之中。
其次是在小組學習中,學習自身角色與責任的擔當,讓學生明確自身的角色與責任。
最后是學會傾聽與匯報,讓孩子勇于表現自己,展現自己,同時在傾聽中學習尊重他人的習慣。
在園內,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會有愉快的記憶,同樣悲傷、痛苦的經歷,這些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如果從小沒有經歷過挫折教育,對于困難沒有挑戰、戰勝的精神,則對于孩子未來人格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因此,幼兒階段需要重視孩子的情緒表達與自我和解的能力,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是心理所需,也是時代所需。對于高速發展的社會,孩子的受挫與獨立能力必須也要跟緊時代的變化。
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園常開設的活動,所以容易讓人忽視他的重要性。
但逼迫與填鴨式的學習,難免會消磨孩子的積極性,所以在這方面需要關注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和自主性,
在體驗與交感中,讓孩子體會到興趣帶來的自豪感與成就感,找到屬于自己的才藝與樂趣所在。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所以這個階段廣泛地挖掘孩子的天性十分有必要。
雖然教育、成績對于一個孩子的未來極為重要,但同樣希望家長和幼兒園不要忽視對于孩子精神、能力、人格上的培養與發展,這些對于優秀孩子的培養同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