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自然的體驗和感受,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小孩子來說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是說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感受的。在他們的世界里只有開心和不開心,高興和不高興幾種情緒,這也說明了平時并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分辨負面情緒。
一方面: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關注一些關于情緒方面的素材,無論是正面情緒素材還是負面情緒素材。并且在教孩子認字的時候也可以增加一些有關情緒的詞匯。
另外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不要把故事中的一些情緒用高興和不高興來一筆帶過,要讓孩子直面這些有關情緒的詞。和孩子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用一些詞描述孩子和自己的情緒。像: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所以媽媽覺得很幸福。你今天幫媽媽做事了,媽媽覺得好貼心、好感動。今天路上堵車堵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弄的媽媽很煩之類的一些有關情緒的詞。
也可以針對某一種情緒,幫助孩子明白有些情緒的來源,比如:恐懼。
孩子在和朋友接觸及玩耍的過程中,也會和朋友之間鬧別扭而產生生氣、受傷、焦慮、嫉妒等負面情緒。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多和孩子談談,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只能描述出事情的大概,這就需要父母可以用猜測的語氣和孩子聊天,讓孩子盡可能的把事情的經過說出來,幫助孩子弄清楚事情里面的復雜情緒。
另一方面:可以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只會通過哭鬧、喊叫來發泄。其實,就像說話一樣,表達情緒也是需要學的。在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用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來宣泄不良情緒。積累足夠的情緒知識,接納自己的情緒。
但話又說回來,能用言語表達情緒的只有大人和稍微大點的孩子,而對于小孩子,情緒的表達也可以有非言語的方式。比如:畫畫、用玩偶擺故事、用游戲來發泄。他們通常說不出自己所產生的情緒,但是他們可以用這些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既然要學會表達情緒,那么在學會表達情緒的同時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是高級也是更難的方式,為什么要把管理自己的情緒放在最后呢?因為,大家只有在認識情緒之后,然后學會表達情緒,最后通過管理自己的情緒而形成一系列的反應。
在情緒中,焦慮、緊張、悲傷、痛苦、沮喪、憤怒等被稱為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心理和身體的健康,如果負面情緒經常得不到化解的話也會對今后的性格和心理造成影響。
當然,負面情緒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害怕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羞愧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事有欠缺;體驗過難過的孩子會設身處地的理解別人的悲傷……所以,大家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表達,應該接納孩子,理解孩子。
讓他們懂得負面情緒之于他們的缺點及優點,理性的對待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