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良和邪惡,大多數條件下是相對的,善良是針對善良的人和事來對待的,而不是無條件的對待邪惡的人,因為所有的善良都是有先天的條件的,因為遇到善良的人和事,才值得去付出,去守候,在面對邪惡的時候,面對欺凌的時候,善良是需要全部武裝變成對抗邪惡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護身邊弱小的人。這個世界所有的善良都是有條件的。
“能忍則忍”、“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確實是傳統美德的品格,也是父母們經常對孩子們說的話,教導孩子這是人性善良的本質,不要去對抗,選擇回避的方式去保護自己,但是不是所有的隱忍都能帶來退讓,也有可能是變本加厲的傷害,那么如果遇到這樣的傷害,父母們還要讓孩子選擇善良以對嗎?選擇退讓和隱忍嗎?
善良是人的一種品質,是在我們的靈魂當中與生俱來的,但是善良也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過度的隱忍和退讓只會讓人覺得懦弱,如果孩子們遇到這樣的情況,請父母告訴孩子,需要學會保護自己為前提的反抗。
1、當自己隱忍的時候,對方還是得寸進尺咄咄逼人,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選擇保護自己;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也會有些人把你的善良當做是無知,當做是他們欺負你的武器,這個時候不需要善良,如果是被惡意的傷害,并且這種傷害沒有因為你的退讓而停止,這個時候請不必善良,選擇用自己的反抗來保護自己。因為此時你的善良只是成了人家欺負的武器,毫無用處,可以完全摒棄,拿起自己的武器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關鍵的。
2、善良是真誠的品質,是相互付出回應的一種方式,如果別人利用你的善良,不斷的索取,這個時候不需要對他善良;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些人利用別人的善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從未真誠地對待別人,只是利用別人的好而已,當自己發現的時候,不必再為這樣的人付出,選擇回避,收回自己的善良。因為善良的品質也是需要善良的人來發現和開啟的。
3、當一味地善良讓自己陷入不堪的境地時,大可拋棄;社會形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善良的人不一定會被溫柔以待,更有可能是被別人踐踏自尊或者羞辱,這個時候陷入不堪的境地,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忍讓,成為自己的軟弱,讓人肆意的踐踏,這些時候請摒棄自己的善良。
善良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的美好,讓自己活得更加的輕松,而不是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一旦成為負擔之后,那么善良可能就是成為傷害自己的武器,所以有條件的善良,并不意味著喪失了這樣的品質,而是用在對的時候,對的人身上,才能體現善良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