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不是寄養、圈養、放養、奉養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事實上,大人撫養孩子就應該像這柔和的春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享受陽光雨露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養而不教,父之過,事實上,養而不撫,常常會讓育人顯得蒼白無力。我這些天,一個人躲在書房里,享受著陽光帶來的溫暖,思量著到底如何撫養孩子才算最佳,稍加神定,列出以下四點,算作拋磚引玉,期待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首先撫養不是寄養,需要大人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紅樓夢》里林黛玉為啥那么敏感,總覺得寄人籬下,沒有安全感,似乎“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原因很簡單,自己的母親早早離開,父親又忙于公務,只能寄居在外祖母家,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這位千金小姐的孤僻性格,縱有無限才情,也會在夜深人靜時冷月葬花魂。事實上,當下許多父母在外面打工賺錢,只能把孩子寄養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社會辦學機構,自己一門心思養家糊口,孩子的教育完全交付給別人,等到孩子養成了孤僻的性格,再想著糾正,一切都晚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和同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意愿:那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孩子在手邊上學,實際上,許多學校的老師都是這么做的,為啥呢,孩子在自己手邊學習生活,不一定在成績上會突飛猛進,至少在為人處世方面,不會變得孤僻起來。一個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這比金子都來得可貴。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寄養的孩子,他們有話不敢說,只能一味地悶在肚子里,總覺得父母不愛自己,輪到困惑越來越多,自然會錯誤地判斷人生,走許多彎路也就不奇怪了。我知道,許多父母在外面奔波也無可奈何,但請千萬要記住,自家的孩子,撫養從來就是馬虎不得的,那么一個電話,一句短信,孩子都會得到滿足。不是有許多家長,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壞習慣已經養成,才想著要教育,可惜的是,一切都變得遙遠了,大人痛苦,孩子喊累,這樣的現象值得每個人去深思。
其次撫養不是圈養,需要大人用心幫助孩子走向獨立。許多家長特別苦惱,自己為孩子干這干那,沒想到,孩子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究其原因,這就是圈養帶來的惡果。一個孩子,他無論怎么發展,都得要走向獨立,如果大人什么都不讓孩子試著獨立去完成,到頭來,孩子在面臨生活中的困境就會顯得忙亂失措,不知該怎么辦才好。當下,不是有些孩子,大學畢業了,不是想著如何盡心工作,闖出一番事業來。而是想著辦法偷懶,腦子里老是在盤算,游戲該怎么玩兒,夜店啥時候可以去,名牌的衣服包包啥時候會有,……如此,工作干得不倫不類,卻在反反復復跳槽,不為別的,反正一切都是父母親打理得好好的。可以說,中國絕大多數父母活得特別累。他們帶著無限的憧憬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出色的人物,還沒出娘胎,就開始為培養孩子設計各種方案。等到孩子漸漸成長,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拜師學藝,據說,當下,許多大城市的孩子,放學回家,都會選擇到三四塊地方去進一步學習,所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兒,反正,在孩子問題上,我們包辦一切,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美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別在于,中國家長在孩子剛出生時,就在有意無意中把孩子當作天才來培養,等到孩子愈來愈背離天才的軌道,家長就會覺得特別的失望,自然會在灰溜溜的狀態中接受教育的失敗。相反,美國的絕大多數家長,他們在孩子落地時,只是當作普通人來撫養,等到孩子表現出驚異的才能,自然會愈來愈激動,如此,孩子在不斷地鼓勵中得到成長,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不同。如果我們把孩子當作普通人來培養,就會以生活教育為核心,讓孩子盡可能學會獨立,從而擺脫圈養的藩籬。俗話說,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籠子再金貴,帶著里面的就算是大鵬鳥,也會平庸得如一只麻雀一樣,為啥呢,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再次撫養不是放養,需要大人用心讓孩子遵守規矩。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個人想要在世上立足,心中沒有規矩,顯然很難成就一番事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常常苦惱于一個孩子不知道規矩為何物,經常有意無意地破壞規則。這樣的人,任憑其走到哪里,都不會受歡迎。為啥孩子不知道遵守規則,說到底,大人還需要從自身找原因。許多大人一方面不知道給孩子定規則,總以為對于小屁孩只要恐嚇詐騙就行了,不需要如此。殊不知,大人一旦與孩子定好規矩,什么事兒該做,什么事兒不能做,他就一清二楚,這對于孩子的成長無疑是有利的。另一方面,許多大人,一邊在給孩子定規矩,另一邊卻無視規矩的存在,在肆無忌憚地破壞規矩,這種言行不一致自然會給孩子產生錯覺,那就是規矩可以不算數。大人要從心底明鏡似的懂得規矩對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地位,時刻與孩子講究規矩,哪怕是玩游戲,也要不斷強化規則。我和老婆大人為啥在孩子面前有威信,用兒子的話說,只要是約定的東西,誰都不可以任意破壞,爸爸媽媽總是第一個做到。自然,妻侄兒也跟在哥哥后面,我們是說一他也從來不二。事實上,給孩子定規矩,和孩子一起守規矩,這樣的環境培養出來的孩子,自然干事穩重,成長也不會為不是誰是誰非而痛苦不堪。上帝與魔鬼為啥能夠共存,不就是兩位智者之間用契約嗎?唯有如此,天上地下才會一片祥和,那么作為上帝與魔鬼的化身——人類,不也要遵守規矩,如此,你才能夠明辨是非,從而在正確的軌道上幸福健康成長。
最后撫養不是奉養,需要大人用心培養孩子貢獻社會的責任。奉養,也就是把孩子看得特別金貴,放在嘴里怕化了,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一味地滿足,結果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式的壞脾氣。前不久,我與妻侄兒在一個問題上產生了爭執,在別人看來,這完全是一件不起眼的事兒,但我卻認為特別重要。也不知從啥時候起,妻侄兒會說“我要怎么樣”、“我就要怎么樣”的話來,顯然,這樣的話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似乎周圍的人應該為他服務,這樣的思想一旦扎下根,就會形成錯誤的認識。其實呀,小孩子還是挺喜歡聽大道理的,關鍵是許多大人不愿意跟小孩子說道。我與小家伙說,你哥哥可不是這么認為的,別人沒有理由、也沒有義務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只有懂禮貌,知道說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恰巧第二天,他與老婆大人要買什么東西,完全是喊著眼里要挾,可惜的是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也沒有,小家伙開始掂量我昨天的話,自然懂得如何與姑媽好好說了。小孩子就是奇怪,他就像一張白紙,你勾勒出什么樣的圖畫,自然朝著你的期望去發展,又有幾個大人能夠明白呢?
總之,撫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大人只有用心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不斷磨練孩子的意志,讓其走向獨立,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明白遵守規矩的必要性,懂得只有我為人人,尊重別人,才能夠與別人一起享受生活帶來的無限快樂,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關鍵。
(轉載上海特級教師李春華的新浪博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