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孩子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在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包括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習慣、學習習慣等。孩子上初中之前,一定要幫助他養成這些好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一定要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從小事開始,比如自己挑選上學時穿的衣服,自己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等。遇到困難時,家長應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判斷和想法,讓他從小就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讓他 在小時候就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終有一天當父母放手時,孩子就不會過于擔心和恐懼。
有規律的生活
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睡覺,這些看似平常的計劃,堅持下來并不容易。形成規律的生物鐘,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成長有好處,而且有利于提升他做事的規劃性和統籌安排性。
在規律的生活中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更有耐力。因此,當孩子堅持制定并完成計劃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極大的肯定和鼓勵,甚至獎勵。
樂于表達與傾聽
每個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世界的認識時,都會急于要與人分享,聰明的父母永遠懂得細心、耐心地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說話既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又將不斷推動孩子形成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優秀特質。
家長在傾聽孩子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應耐心傾聽別人說話,讓孩子認識到:別人的想法也非常有趣。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想法,接納別人對自己的合理建議,從而不斷完善自己。
如果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那么,從現在開始,請“逼著”孩子養成,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因為優秀就是一種習慣。
文章來源:父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