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案例 |創新| 創業
關注三農領域不一樣的微信號:農業行業觀察 ( ID:nyguancha )
4月26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糧食主產省開展提高農業大災保險保障水平試點。今明兩年在河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00個左右縣,以水稻、小麥、玉米為標的。
其中,
1、在面向全體農戶的基本險基礎上,推出保障金額覆蓋農資、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地租;
2、在面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專屬農業大災保險產品,
3、在農戶自主自愿和自繳保費比例總體不變的基礎上,將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部試點縣的保費補貼比例分別提高至47.5%、45%,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前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只關注直接物化成本(作物生長期內所需要的成本,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和地膜等成本),這次將地租納入保障覆蓋范圍有助于加大對保險的支持力度,提高保險公司和農戶雙方面的保險積極性。
根據《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中央財政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保險有更大的支持力度,這也是此次試點專門針對水稻、小麥、玉米推出農業大災保險產品的原因。
農業大災保險的試點與推廣,意義重大,它能夠避免了農業因天氣而導致的部分損失,降低了農民家庭因災返貧的可能性與幾率。不僅僅如此,對于我國農民發展模式的轉型,對于現代農業的大發展,以及對于農村的扶貧工作,甚至于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13個中國糧食主產省名單出爐!
我國糧食主產區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十三個省份。
十三個糧食主產省區比重75.4%
中國有十三個糧食主產省區,根據國家糧食局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十三個糧食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75.4%,約95%的全國增產糧食來自13個糧食主產區。
遼寧省
2011年,遼寧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4754.7萬畝,較上年增加20萬畝。其中,玉米3163.2萬畝,增加47.2萬畝,水稻964.7萬畝,增加14.7萬畝,玉米、水稻是遼寧省兩大主栽高產糧食作物,2011年遼寧省種植面積總計增加61.9萬畝,為遼寧省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糧食總產突破400億斤,達到407.1億斤,實現連續八年豐收,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河北省
河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糧食播種面積9429.17萬畝,比2010年增加5.87萬畝;平均畝產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長6.54%,創歷史最高水平;全年糧食總產634.52億斤,比上年增加39.34億斤,首次突破600億斤大關。
山東省
山東省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2011年,山東省糧食生產戰勝了歷史罕見的秋冬春三季連旱,克服了病蟲害多發重發和臺風、洪澇災害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全省糧食生產繼續穩步增長,總產達到885.26億斤,比2010年增加18.12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連續九年增產。其中,夏糧總產420.9億斤,增加8.9億斤。
吉林省
吉林省是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201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首次突破600億斤大關,達到634.2億斤,比2010年增加65.7億斤。
內蒙古
2011年,內蒙古農業生產喜獲豐收,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內蒙古糧食生產歷史性的8連豐。2011年糧食總產達到477.5億斤,較上年增產45.9億斤,增長10.6%;單產達到576斤/畝,增長10.1%,單產增長貢獻率達到95.3%。糧食總產較2003年增產205.3億斤,短短8年時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再增200億斤,相當于8年為國家打造了一個200億斤商品糧基地。
江西省
江西是全國產糧大省和糧源凈調出省,近年來年均外調商品糧100億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糧食生產獲得全面豐收。江西省糧食播種面積5475.1萬畝,比2010年增加16.4萬畝,增長0.3%;單產374.9公斤/畝,增產16.8公斤/畝,增長4.7%;糧食總產410.6億斤,增產19.6億斤,增長5.0%。
湖南省
湖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有責任、有能力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2011年,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保持在600億斤以上,為全國糧食總產“八連增”作出了新的貢獻。
四川省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產省,保持四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四川是糧食生產大省和消費大省,常年糧食消費及轉化量約780多億斤,確保糧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對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對全國糧食安全肩負的重大責任。2011年四川省糧食總產達到734億斤,連續5年增產,時隔12年再創歷史新高。
河南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糧食生產大省,2011年河南全省糧食總產量1108.5億斤,比上年增產21.1億斤,連續8年實現增產,連續6年超過1000億斤。糧食生產的長足發展和巨大進步,不僅有效解決了河南省1億人的吃飯問題,還每年調出400億斤以上的食用原糧和制成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宏觀經濟又好又快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保障,為河南省農民增收、穩定物價,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湖北省
“湖廣熟,天下足”,從明朝開始,湖北就一直是糧食主產區之一,在中國糧食生產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湖北糧食總產達到477.7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八年豐”,畝產突破386.3公斤,再創歷史新高,保持了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江蘇省
江蘇2011年糧食總產657億斤,比上年增產10億斤,實現建國以來首次“八連增”,八年累計增產163億斤,糧食總產由全國第五位上升為第四位,糧食單產由全國第五位上升為第二位。
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推進新的發展階段,糧食的持續增產成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亮點之一。
安徽省
安徽是全國糧食主產省,糧食總產量居全國前列。多年來,安徽省牢固樹立國家糧食主產區的責任意識,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
2011年安徽糧食產量620億斤以上,連續4年超過600億斤,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安徽省每年有150多億斤糧食外調,5年累計銷往省外糧食超過843億斤。
黑龍江省
黑龍江在2007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92.6億斤的基礎上,連續越過800、900、1000、1100億斤四個臺階,到2011年的1114.1億斤,比2007年增長60.9%,年均增長12.6%。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1年我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到9.8%,這個比重繼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次上升了0.6個百分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央財政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保險有哪些?
一、稻谷農業保險
2013年國家推行政策性水稻保險。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實施方案,清遠被納入政策性水稻保險范圍。
根據實施方案,政策性水稻保險的參保對象為種植水稻的農戶,國有農(林)場、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保險責任為,保險期間種植的水稻遭受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和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當然,各個省市水稻保險補貼也不一樣。比如:
1、廣東中山市:2017年中山市農業局于近日出臺《中山市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水稻方案》)和《中山市政策性能繁母豬養殖保險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母豬養殖方案》),兩個險種的保險金額較去年漲幅明顯,并且農戶的投保成本都沒有增加。
其中,早稻和晚稻每畝保險金額從去年的800元提高至1200元,漲幅達50%。原先由水稻種植戶自負的20%保費,即每畝12元,也被納入市級財政補貼范圍。換言之,中山的水稻種植戶不用花一分錢,每畝水稻就可獲保1200元。據市農業局綜合改革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不斷加強惠農舉措,今年已經是連續第5年實施“零保費”政策。
2、湖北省:2017年湖北省省農業廳、民政廳、財政廳、林業廳和湖北保監局日前聯合印發通知:今年起,水稻保險保障標準由每畝200元提高到400元,費率由7%降至6%;擴大油菜、棉花保險試點范圍,將油菜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的35個縣、棉花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的15個縣納入保障范圍;能繁母豬、奶牛、森林、“兩屬兩戶”農房保險承保政策不變。
3、山東?。荷綎|省財政廳了解到,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精神,進一步發揮農業保險強農惠農作用,自2017年起,山東省在全省開展水稻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水稻保險保費30元/畝,保險金額650元/畝,費率4.62%。
二、小麥農業保險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6-2025)》。根據這份報告,今年我國小麥可能出現12年來首次減產。
報告預計,2016年我國小麥種植面積為36180萬畝,同比下降30萬畝左右;產量預計13010萬噸,同比略減10萬噸左右,可能出現自2004年至今12年來的首次減產。
報告認為,小麥種植面積減少主要是因為華北地區適度調減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的小麥種植規模,同時西北地區在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的旱作地區繼續壓夏擴秋。再加上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氣象年景總體偏差,冬小麥苗情不如去年。
因此,小麥的保險對小麥的重要性。各地政府也加碼小麥保險補貼:
1、山西?。?/span>2017年,為進一步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近期,山西省財政廳印發《關于提高小麥、玉米種植保額后保險費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晉財金〔2017〕24號),深入推動農業保險發展。文件明確,支持小麥、玉米種植保險保費補貼標準提高。小麥保險金額由每畝300元調整為400元,保費補貼標準由每畝15元提高到20元;玉米保險金額由每畝260元調整為360元,保費補貼標準由每畝18.2元提高到25.2元。
按照現行政策足額安排補貼資金預算,即:中央承擔40%,省級承擔25%,市級承擔10%,縣級承擔10%,農戶承擔15%(產糧大縣為中央承擔42.5%,省級承擔32.5%,市級承擔10%,農戶承擔15%)。同時根據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確保補貼資金足額到位。
2、河北定州市:2017年政策性小麥保險征收工作已經開始,該保險由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財險、中國太平洋保險3家保險公司承保。2017年定州市政策性小麥保險保費每畝20元,保險金額每畝500元,保費由各級財政按照80%的比例給予補貼,投保人自擔20%,農戶只需負擔4元/畝。保費收繳工作由各鄉鎮(辦)組織各村、街開展,按照核定的農戶小麥直補面積作為農戶投保依據。小麥保險責任范圍包括,因火災、凍災、澇災、雹災、風災、旱災和重大流行性病蟲害等方面造成的小麥減產。在保險期內,由于火災、雹災、風災、凍災、澇災造成損失率在10%(含)以上的;旱災造成的損失率在70%(含)以上的;重大流行性病蟲害造成的損失率在50%(不含)以上的,由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約定進行賠償。
3、江蘇宿遷:2017年,江蘇宿遷市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推動農業保險邁上新臺階的指導意見》(蘇政辦發﹝2017﹞1號)的要求首次選擇在種糧大戶中嘗試小麥種植補充保額保險,631戶農戶25萬畝小麥承保了小麥種植補充保額保險,累計承擔風險(總保險金額)4981萬元,簽單保費199.25萬元,投保后每畝小麥保額由550元提高到750元。主要種植業保險繳費比例是:農戶交2.25元/畝,政府補貼19.75元/畝,絕收最高賠付為550元/畝。參加了小麥種植補充保額保險后,農戶再補交8元/畝,如果絕收可增賠200元/畝,這樣小麥每畝最高賠付額達到750元/畝,保障程度增幅為36.4%
三、玉米保險
2016年,玉米的價格波動,迫使很多玉米種植大戶質疑“玉米種植”。因此,玉米保險又稱為玉米種植戶的救命稻草。其中,各地政府的對于玉米保險也有較大的差別。
1、山西?。?/span>2017年,山西省政府把提升小麥保險、玉米保險的保障度納入2017年實施的10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該政策明確,小麥保險保額由每畝300元提高至每畝400元,玉米保險保額由每畝260元提高至每畝360元。
2、河南:河南調整2017農險保費補貼政策,玉米不再納入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補貼范圍。同時,調整了花生保險保費補貼結構,降低縣級財政補貼比例5%,提高省級財政補貼比例,鼓勵發展優質花生。
3、遼寧:2016年遼寧省玉米價格“保險+期貨”創新試點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農業部在2016年度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的通知中要求遼寧省開辦玉米期貨價格保險試點,由遼寧人保財險與省農委共同推進。項目獲得農業部立項,安排資金補貼500萬元。
4、遼寧省三個試點縣分別是義縣、康平、鐵嶺。前兩個縣試點項目由遼寧人保財險和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實施,鐵嶺項目由中華財險公司和華信萬達期貨公司實施。三個試點縣都實施了理賠。
據報道:大商所玉米C1701合約2016年10月17日到12月16日45個交易日的收盤均價為1563.07元/噸。”這是理賠約定的保險價格。由于此價格低于參保合作社投保的目標價格1650元/噸,于是觸發了理賠。按照合同約定,賠償金額為:1650元/噸-1563.07元/噸=86.93元/噸。
當然,保險只是保險、保險保的是未來。除了申請相關的保險之外,種植大戶們還要在經營方式、思維上進行變革。否則,保險也救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