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筆投資,都是正當或者必要的。不管是普通人,亦或是公司企業。從諸多的投資來看,個人投資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力增長、財富增長;企業投資的目的是補強產業,或者搶占市場,增加企業營收。大北農,就是這么想。近幾年,盡管受困于資金壓力,大北農依然在生豬養豬、轉基因、甚至乳業等領域不斷投資與布局。資料顯示,大北農是一家以飼料業務為主業的農業公司。自2016年起,北大農大力擴張生豬養殖業務。截至目前,在大北農的全部營收中,飼料業務占比為86.36%,生豬養殖業務占比為6.87%。財報顯示,大北農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實現營業總收入165.76億元,但是同比下滑15%。根據媒體報道,早在2018年12月,大北農集團發布公告稱,邵根伙就股權轉讓事宜與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就戰略合作達成初步共識,或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然而,易主并沒有給大北農帶來轉機。2019年大北農危機頻現:大北農股價遭腰斬、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業績迎來上市最大跌幅……盡管大北農頻頻回購股份和加速融資,但依舊未能解決困局。時間來到2020年,因生豬和轉基因利好,大北農不斷被資本看好。大北農一季報顯示,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81億元,凈利潤4.65億元,每股收益0.11元,市盈率49.06,另外,其飼料股價大漲5.38%。除了生豬養豬利好之外,2020年7月份,大北農子公司轉基因玉米品種再獲安全證書。大北農方面表示,本次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將給公司作物科技產業市場拓展帶來積極影響。近日,大北農集團公司與中化中民(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及恒天融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為人民幣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大農業戰略的全面發展。該產業基金首期規模1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大北農旗下河北大北農生豬養殖項目。根據投資公告顯示,大北農擬以自有資金5782千萬元收購內蒙古益嬰美乳業有限公司70%的股權,并向標的公司增資人民幣5000萬元。據了解,該標的公司——內蒙古益嬰美乳業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國圣牧的全資附屬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乳制品,包括有機嬰幼兒奶粉。大北農在公告中表示,高端有機奶在未來三年將有500億的釋放空間,同時,此次跨界投資將有利于實現大北農養殖產業鏈、種植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乳業產業鏈的有效補充。眾所周知,乳業是一個涉及農業、畜牧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特殊產業,具有較長的產業鏈,包括草原生態、飼料、畜牧、等諸多環節。除了,乳業擁有千億級市場之外,還有就是奶牛養殖業的飼料與金融等需求逐漸成為養殖巨頭們看好。所以,溫氏集團、新希望集團、大北農集團等3大養豬巨頭已經深度入局乳業。早在2015年,中國圣牧受行業寒冬影響而導致持續虧損,并決定出售股權。2016年,一家國外企業Nong You Co.,Ltd.(下稱“農友”)與中國圣牧簽訂一份股權轉讓協議,農友將總價33.55億港元受讓中國圣牧24%股權。實際上,這家叫“Nong You”的境外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大北農董事長邵根伙。邵根伙于2017年6月接任了中國圣牧董事長,2018年,邵根伙邵根伙已離任大北農總裁職務,參加中國奶業協會,并當選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牛奶事業上。然而,事與愿違,中國圣牧并沒有給邵根伙帶來驚。截止2018年,中國圣牧凈利潤虧損已經高達11.86億元,資金壓力持續增加。2020年7月,中國圣牧發公告稱:蒙牛將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認購圣牧股份11.97億股份,蒙牛成為圣牧第一大股東,邵根伙退居二線。同時,蒙牛公司定調圣牧股份為“以奶牛養殖為主業、退出乳業市場”。不甘失敗的邵根伙再次耗資1.5億收購內蒙古益嬰美乳業有限公司70%的股權,并向該公司增資人民幣5000萬元。其中,內蒙古益嬰美乳業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國圣牧的全資附屬公司。未來,邵根伙會如何繼續發力乳業呢?我們只有靜侯消息。早在2002年,新希望乳業開始布局,乳業成為新希望集團第二大產業生態,但是其發展且遭遇“長期虧損”的困擾。2010年起,新希望乳業從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剝離,并逐步清理虧損的乳業子公司。終于在2015-2017年,新希望乳業實現連續盈利并開啟上市之路;2019年,新希望乳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在產品上,新希望乳業以“鮮戰略”為品牌綱領,著重發展低溫乳制品,通過重點布局、輻射周邊的發展方式,通過優勢區域布局開拓市場業務。其產品主要包括低溫鮮牛奶、低溫酸奶、低溫調制乳、低溫乳飲料、常溫純牛奶、常溫乳飲料、常溫調制乳、常溫酸奶及奶粉等9 大類。在產業擴張上,新希望乳業采用并購、收購的方式。比如,2019年,新希望乳業聯姻澳牛乳業,并宣布完成對澳牛乳業55%股權的收購。同時,新希望在收購或并購的同時,還借助新希望現代化管理經驗和資源優勢,加大收購企業的改造升級,從而逐步實現新希望乳業的全國化布局。除了在國內收購之外,新希望乳業還加快國際化步伐,依然采用投資與收購的方式。比如,2015年8月,新希望乳業耗資22億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了“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是大股東。目前,新希望乳業與蒙牛、伊利、三元等乳業企業分羹市場,并逐步依靠“新鮮”、“新潮”、“新科技”新戰略占領市場。財報顯示,2019年新希望乳業營收超56億元,同比增長14.13%。據悉,溫氏乳業已擁有肇慶、清遠、廣西、湖南等5個大型奶牛養殖基地,陸續從澳洲、新西蘭等國家引進超10000頭優質種源奶牛,存欄奶牛超20000頭,成為目前廣東省內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有品牌、有飼料、有奶牛,做乳業就順理成章了。早在2000年,溫氏探索養牛,并逐步發力低溫奶。在多年虧損的情況下,2016年溫氏股份決定進一步做強做大溫氏乳業,并確立了“以乳品加工業帶動養牛業發展”為轉型升級工作思路,以“精耕廣東、布局華南、邁向全國”發展戰略不斷發力乳業。在乳業布局上,溫氏股份秉承自營,切入低溫奶賽道,秉承“100%供港鮮牛奶制造”獨特賣點,還形成以優質的奶源配以嚴格的生產操作規范確保牛奶品質,從牧場到成品,從奶牛飼養、擠奶、原奶貯存,到殺菌、生產、品控,配有一整套工藝先進的現代化生產加工流程設備,最后還采用2℃-6℃全程冷鏈的配送解決方案,確保產品以最好的狀態與品味送抵客戶手中。盡管,在戰略上、自信心上溫氏不斷深耕乳業,但是溫氏乳業的業績一直不理想,其中乳品板塊占溫氏股份營收比重尚未超過1%,同時還多次出現虧損,2018年第一季度還出現總負債已增加至5.71億元。乳業專家王丁棉也表示,溫氏布局乳業及下游產品的最大問題是產品沒有特色、營銷太過保守、市場沒有銷路,“可以說乳制品加工和市場是溫氏一大短板”。受原材料影響,中國乳業虧損比率非常大。作為靠養殖起家的大北農、新希望、溫氏在布局乳業中,均遭遇過虧損,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加大投入發力乳業生意。以上的三家企業,除了新希望的乳業迎來資本市場,大北農和溫氏股份的乳業布局依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連續遭遇虧損,為何這些養殖巨頭還要堅守乳業事業呢?原因有3個:目前,溫氏股份和新希望集團的業務已經從傳統養殖轉變到消費市場、食品領域,他們布局消費市場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流量級產品,因此,大家都選擇了高頻的乳品。
奶業振興成為國家級戰略,大力發展現代化奶牛養殖是關鍵。奶牛養殖業以“奶牛”為核心經營資產,規模化養殖能夠通過各類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顯著的規模效應,蘊藏巨大的生產力提升空間和潛在利潤空間。另外,數據統計,我國100頭養殖規模以下的奶牛706.8萬頭,占比達到49.6%,如果全部實現100頭的規模化養殖水平,所需要的固定資產投入保守估計至少在1000億元左右。這些奶牛養殖企業需要大力的飼料產品和金融服務,作為養殖巨頭們一定要看到這兩塊蛋糕。比如,大北農出讓中國圣牧的大股權,但是大北農也成為中國圣牧的奶牛飼料產品的服務商,為中國圣牧提供一手的飼料產品和養殖服務。對于養豬企業來說,破解豬周期的辦法就是產業擴展,或者可以理解為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打破豬周期的魔怔。目前,新希望、溫氏股份的產業布局已經涉及到生豬養豬、屠宰業、新零售、食品、消費品等全產業鏈上;大北農的布局也從生豬養豬延伸到轉基因、種植業、疫苗、金融、互聯網農業等領域。業內人士表示,產業布局幫助養豬巨頭們扛住了豬周期,為企業營收帶來穩定的收益和股價。因此,投資乳業即使虧錢也幫助養豬巨頭們贏得了整體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資本信心。從多方面來看,布局乳業或消費品已經成為養殖企業的戰略恒定,那么,牧原股份、唐人神、金新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乳業布局者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