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12日是國際航天日,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此毫無感覺,忘記了向一眾航天前輩致敬。在這樣一個日子里,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新浪開通了他的個人微博。
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他的粉絲就增長到接近200萬,看起來我們中國人還是很崇尚科學嘛。網友們也一如既往地“精通”于聊天,不少人請這位物理泰斗幫助解一道初中物理題,估計他們可能都認為自己酷斃了,而且幽默異常。
接下來的今天,霍金聯合互聯網投資大亨尤里·米爾納宣布,他們將共同投資1億美元(估計霍老屬于智力投資,一分錢不用出),開發小型航天飛船,飛往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找尋一顆類似于地球的行星。
這一消息之所以激起興趣,是因為大學時我選修的《天文學》第一堂課上,老師就告訴我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太陽以外,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這當然激起了我的極大興趣,于是找尋了大堆的科幻小說閱讀。至于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爾的《飛向半人馬座》,則是很久之后才接觸了。
然后我很快就沮喪地發現,所謂最近的意思是4.3光年,約合40萬億公里。以光速航行,需要4.3年;以當今我們最快的飛行器,至少也需要3萬年之久。
換句話說,就我們當前掌握的基于化學燃料推進的火箭技術而言,我們根本去不了那么遠的地方——雖然4.3光年的距離,在浩瀚宇宙里渺小得有如一粒沙的直徑。
霍金則聲稱,該計劃將開發一種郵票大小的納米航天器,重量以克計,通過太陽帆以光束推動它,將其速度提高至五分之一的光速。如果成功的話,它們(一次可能會發射幾千個)將會在發射20年后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然后發回那個星系的照片,而人類收到這些照片,還要花去4.3年。
盡管是從霍金嘴里說出來,但聽著還是像個虛無縹緲的計劃,不過我希望它能夠成真。“如果我們想作為一個物種存活下來,那就必須最終擴展到星空深處。”霍金顯得憂心忡忡。
好在霍金本次擔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我是人工智能的積極擁護者),而是小行星或超新星威脅之類的天文事件。我倒是擔心,假如要去探訪的那顆行星已經存在比人類先進許多的文明,而且不甚友好,那我們豈不是違背了宇宙叢林法則,自己去送死么?
據霍金透露,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這一計劃。其實想想這也不奇怪,畢竟尤里·米爾納也是臉譜網的投資人。此外這家伙還是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的投資人,不知道啥時候他會不會也將萊夫科夫斯基忽悠進來?
人類當前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的進展固然令人激動,然而放諸于浩瀚的宇宙當中,就像是仲夏圓月夜里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熒光。盡管目標看似遙不可及,然而第一步終究要邁出去,人類不可能永遠呆在地球的搖籃中。
ID:it-observer
點按?圖識別關注!名稱:胖頭陀
本賬號長期提供本人原創文章,分享在科技、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偶得。
歡迎各路好友、同行討論和轉發。其他公眾號轉載,無需支付報酬,但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