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翔 from Power to Tech
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人工智能的存在已歷經六十個春秋。
此前多年里,人們只能從電影電視中一窺洞中風景。最近幾年,在國外的Facebook、國內的阿里云等領先科技公司的努力下,人工智能終于開始展示崢嶸。
2017年3月29日,新年度的阿里云棲大會如約在深圳開啟第一幕。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翹楚,阿里云本次發布了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除了此前的城市管理、外賣送餐、娛樂綜藝等之外,阿里云又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更多的精彩與可能。
從問世的第一天起,阿里云ET就顯露出非凡的進化能力,并不斷在各種領域取得積極的進展,2017年亦當如是。
120歲壽命的誘惑
從去年起,各種力量開始紛紛涌入人工智能市場,甚至于某些兒童玩具也被稱為AI。或許這可以讓人們更加“親近”人工智能,不必望而生畏,但是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淆。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認為有必要從根本上對此進行厘清。以人機大戰下棋為例,此類事件除了表明人類智力不如機器之外,似乎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示。
在胡曉明看來,這種比較殊無必要,就像很多年前人類與蒸汽機的角力一樣。他認為,機器理應成為人類更好的幫手,解決人類不能或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被用來和人類進行比對。
阿里云首先看重的是技術的實用性。去年以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技術已在杭州的城市治理、廣州的交通管理等方面,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和驗證。
同樣在去年,阿里云和華大基因發布了一個計劃,希望將人體基因的測序成本降低到1000元;阿里云還與安徽醫科大學合作,力求花最少的時間對凝血病的基因基礎進行檢測;在上海,通過數字化模型替代部分臨床試驗,阿里云幫助華山醫院加快新藥研發進度……
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對健康的預測和預警,人類的壽命有望提升到120歲。胡曉明相信,以上絕非癡人說夢,而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現實。
在一年多的研究訓練中,阿里云不斷為各類醫療機構提供服務,從計算能力、算法等方面,去完成此前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終于發布了ET醫療大腦,并正式宣布進入醫療AI領域。藉助ET醫療大腦,醫生的“望聞問切”與機器的“看聽說”得到完美契合。事實證明,機器完全可以成為醫生的合格助手。
胡曉明與來自浙江的張醫生,共同在現場介紹了ET醫療大腦如何輔助醫生判斷甲狀腺結節點。此前,人類醫生的平均準確率僅為60%—70%,而當前集成了浙江德尚韻興公司的超聲甲狀腺結節智能診斷算法+深度學習處理影像+旋轉不變性的ET醫療大腦,已經可以達到85%的準確率,并且仍在快速演進中。
通常來說,臨床醫師在診斷病例時需要查看200張以上的CT,診斷時間超過20分鐘。ET醫療大腦則可以通過學習醫師標注的樣本,快速提升診斷能力,幫助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減少誤診。
“機器要做人類的助手,而不是競爭者。”胡曉明堅持認為。
除了大幅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之外,ET醫療大腦開始嘗試從根本上戰勝千百年來人類的惡疾——癌癥。本次深圳峰會上,阿里云與英特爾、零氪科技聯合宣布啟動天池醫療AI大賽,第一季將向早期肺癌診斷發起挑戰。與人機對弈相比,人們恐怕會更加關注這種挑戰,并由衷期待相應的成果。
作為一個開放垂直的人工智能系統,ET醫療大腦不僅匯聚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科學家,還將廣泛吸收外部的精良算法和醫學經驗,共同找尋早期肺癌診斷的智能化判斷最優算法,讓機器更好地協助醫生進行診斷。
懸壺濟世,醫者終有阿里ET芯。
“中國智造1%”的威力
以江蘇的光伏生產商協鑫為例,該公司的切片生產工藝要求非常高,上千個參數可能影響到生產以及良品率,復雜的生產環境很難百分百地保障產品質量。
通過對生產過程和各種參數的分析,阿里云ET優化了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藝,讓機器能夠感知、傳遞和自我診斷問題,為協鑫帶來了百分之一的良品率提升,而這居然意味著多達上億元的成本節省。
以當前中國制造業總體規模來計算,如果能夠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著在保持同等規模的產出下,一年可以增加上萬億元的利潤——超過全國多數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
ET工業大腦的作用不止于提升良品率。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它還會通過各種詳盡的數字分析和預測,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無謂損耗。對于資源消耗大、處于生態鏈中低端的中國制造業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與其他領域相比,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復雜度更高。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表示,“我們希望用21世紀的機器智能,幫助人類更好地指揮20世紀的機器。”
目前,ET工業大腦在流程制造的數據化控制、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方面開展工作。ET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不斷吸收專業知識的“大腦”,用以指揮各種類型的工業軀體。
需要說明的是,ET工業大腦并非高不可攀。事實上,通過并不昂貴的傳感器、智能算法以及阿里云強大的計算能力,制造企業就能夠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
目前,徐工集團、中策橡膠、吉利汽車等制造領域的標桿企業均在積極引入ET工業大腦,投身于智能制造的浪潮之中。
回顧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每一次工業革命總是帶來勞動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和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ET工業大腦為中國制造業的躍遷帶來可能,令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愈加清晰。
文化價值觀的牽引
人工智能理當,也必須成為真正的普惠科技。惟有如此,它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人工智能要想真正成為普惠科技,需要一款更加通用的生產工具。”阿里云首席科學家周靖人表示,在過去一年里,阿里云協助用戶在醫療、工業領域落地了多項重大的人工智能應用,但如果要把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則需要更加平臺化的人工智能產品。
在本次峰會中,阿里云正式發布了全面擁抱開源的機器學習平臺PAI 2.0。該平臺具有豐富的算法庫和更大規模的數據訓練,讓人工智能這門綜合多門學科的技術,變成開發者只需要托拉拽,就能可視化完成開發的普惠性技術,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的門檻及開發成本。
阿里巴巴不久前在內部啟動代號為“NASA”的計劃,全面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其中,機器學習、IoT和生物識別等均被置于戰略高層,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機器學習平臺PAI 2.0的發布,視作阿里“NASA”計劃研發成果通過阿里云的一次重要的對外輸出。
與很多公司不同,阿里巴巴一貫不喜歡類似“黑科技”的字眼,認為無非是噱頭而已。馬云就曾不止一次表示,那些奇特但是無法持久的技術沒有太大意義,阿里巴巴認為技術要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技術而工作。
馬云明確指出,阿里巴巴的“NASA”計劃必須圍繞新經濟體的三大使命展開技術思考:讓世界更加普惠,機會更加均等;讓世界經濟發展更加可持續;讓未來生活更加健康快樂。
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不僅符合阿里巴巴的文化價值觀,也與上面的三大使命完全契合,相信阿里“NASA”計劃必將為人工智能保留一席之地,并始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物聯網、大規模并行計算、大數據以及深度學習算法的進步,為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帶來可能。基于對不同行業和業務的認知,阿里云正在努力將人工智能輸出到更多的領域,這也使得阿里云ET與別家相比更有地氣兒,更具行業應用價值。
人工智能當然并非無所不能,包括阿里云在內的各方仍在不斷地挖掘和探索。在合理的期望值之內,人們更應該基于垂直的應用矩陣,理性地進行技術和商業上的考量與部署,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最終到來。
胖頭陀
一個老媒體人的觀察與守護
本公眾號長期致力于科技及數碼類產品、技術、品牌、市場等方面的內容傳播。除此之外,還能提供到今日頭條、百家號、天天快報、搜狐新聞、一點資訊、UC云觀等國內平臺,以及WordPress、湯博樂等海外平臺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