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AI是華為云的初心與使命”。在這個過程里,越來越多的華為云MVP和云享專家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更是播種機。
“普惠AI是華為云的初心與使命”。在這個過程里,越來越多的華為云MVP和云享專家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更是播種機。
撰文 | 康翔
編輯 | 阿由
◆ ◆ ◆
這么多年下來,我已經記不清去過華為深圳坂田總部基地多少回,采訪與參觀過無數的業務部門,但是惟獨有個地方例外。
那就是傳說中的“2012實驗室”。對于外界來說,這個被稱為“中國黑科技最多的地方”,一方面不斷地輸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像是“禁飛區”,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神秘感……
直到上周,得益于華為云首次舉辦的開放日活動,胖頭陀與諸多媒體同行、華為云MVP及云享專家一道,終于參觀了2012實驗室,近距離感受到華為云高速成長背后那種摧枯拉朽式的強大研發力量。
黑科技的聚寶盆
需要說明的是,2012實驗室不是“一間”實驗室,而是由數十個潛心于前沿技術的實驗室共同組成,我們此次參觀的只是其中的兩個:先進熱技術實驗室和諾亞方舟實驗室,而且兩個實驗室在坂田之外也有各自的分支機構。
(由于嚴禁拍照,所以放個實驗室外景圖吧)
江湖上有傳言,說是當年在觀看了那部聞名遐邇的影片《2012》之后,任正非認為華為務必在先進技術上做好儲備,方能夠在信息技術時代立于不敗,2012實驗室由此誕生。
實際上,以上多少有些以訛傳訛了,絕大多數的實驗室問世早于2012年,只不過由于華為一貫的低調,以及技術研究的本質所需,實驗室一直不對外開放,近期才開放了少量實驗室。
我們首先參觀的先進熱技術實驗室成立于2000年,目前擁有130多位頂級的研究和工程專家,除了坂田之外,在國內和海外的多個城市均設有分部,主要從事性能更高、能效更優、環境友好的創新散熱技術研究工作。
可能有人會覺得,散熱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多開幾個空調,或者至多用液氮、液冷之類的技術不就可以完美解決了嗎?
那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毫不夸張地說,現有很多技術之所以難以走出實驗室,常常是因為遭到散熱的鉗制,一旦產品化之后真的可以烤地瓜干了。
以我們熟悉的計算機CPU為例,過去一顆芯片的功率大致比燈泡高不了多少,只有幾十瓦特的樣子,而現在隨隨便便就是幾百,而且一個機柜里可能就有數百個CPU,再考慮到顯卡、網絡、存儲等設備的散熱,機柜里就像有一座火焰山。
小散熱,大問題。華為先進熱技術實驗室就是致力于在當前的材料學及工程技術條件下,幫助華為的各類產品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耗能。
具體到華為云,其數據中心可以藉此實現20KW的單機柜(業界平均水平是3KW~8KW),這就意味著客戶能夠在單位面積上實現更高的算力,成本優勢突出。與此同時,華為服務器也可以實現在更高溫度條件下的平穩運行,這也是它現在被越來越多數據中心青睞的核心緣由。
我們參觀的第二個實驗室是諾亞方舟實驗室,它問世于2012年,而且在《2012》上映之后,實驗室還真的組織研究員們去觀賞了該片——從名稱上,我們就能夠感受到華為面對未來時那種與生俱來的科技使命感和緊迫感。
諾亞方舟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包括了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七年以來,他們的成果已經被注入到很多華為產品中,其中既有Mate 20手機等2C產品,也有華為云、智能交換機等2B產品和服務,更被應用到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數字銀行等領域。
據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底層理論是AI發展的堅實基礎,華為在AI理論的研究上已經走到業界前列。在2018年頂級人工智能大會NeurIPS上,作為第一作者,諾亞方舟實驗室提交了本次大會四篇最佳論文中的一篇。
使能廣大開發者
其實,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變化就發生在人們的眼皮底下。比如過去坂田的交通非常擁堵,后來華為云交通智能體接管之后,大家的出行感受明顯好轉,這就是AI的力量!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表示,作為全球業務最復雜的一家公司,華為有18萬員工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假如過多地進行人工干預只會帶來低下的效率和高昂的成本。
不說別的,單只是物流一項就龐大和繁雜無比,每天光是深圳的倉庫就有多達1000多個車次,通過華為云EI解決方案,華為全國物流網絡得以優化,整個裝載率大幅提升。
十五年來,華為的營收增長了三倍,但是員工只增加了兩萬多,就是因為別人尚在討論數字驅動業務的時候,華為早早已經進行了大膽的投資,以數字化的方式打通了公司內部的600多套IT系統,真正實現了數字化轉型。
承載著華為數字化轉型經驗的華為云,希望通過服務的形式將華為30年沉淀的數字化技術分享出去,這也是華為未來服務客戶的核心手段。據悉,通過與廣大ISV伙伴的合作,去年華為云平臺上線了1500多個應用,得到了諸多行業客戶的熱烈響應。
“華為不適合做小而美的專業型公司,做大而強的平臺型業務是我們的強項?!编嵢~來表示。以芯片為例,一顆最簡單的芯片如果發貨量不足50萬片,是不可能實現回本的,這對于小公司來講非常困難,只有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才有能夠承擔的實力和技術積累。
據悉,華為云在2018年新增用戶增長238%,合作伙伴數量增長45%,達到了6000家之多,云服務產品超過160款,解決方案超過140個,開發者也超過9萬人。
華為云的很多做法,現在也被其他廠商效仿,譬如潛心于開發者生態。鄭葉來表示,今天的開發者將是未來五到十年里各家公司流程、IT架構的決策者,誰爭取到他們,就意味著贏得了未來。以華為“沃土計劃”為例,去年在中國投入了10億元吸引開發者,目前開發板已經供不應求,而且在很多高校里也聯合開課講授人工智能。
除了使能開發者做云上的“黑土地”以外,華為云希望更好地建設與開發者共創的通道,因此在去年開始大力推動MVP計劃。時至今日,該計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且擁有極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全面助力每一位開發者、每一位老師和每一位合作伙伴,正是華為云的目標與使命。
打造新型生態
“MVP是華為云和連接所有使用華為云的伙伴,包括開發者之間非常重要的橋梁。” 華為云BU EI服務產品部總經理賈永利表示,經過一年來的努力,目前華為云MVP涵蓋了項目管理、基礎應用、大數據、區塊鏈、解決方案等各方面。
他希望,廣大MVP積極參與到產品開發和設計中,成為華為云的體驗官,能夠反饋對產品的理解。其次,MVP還可以現身說法,以使用者的角度講述使用華為云的真實感受,成為華為云的技術步道師。
據介紹,華為云今年將重點推ModelArts和Hilens兩個服務,并大大提升MVP的權益和權限,為遴選的MVP代表發放EI代金券,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行業理解,充分地使用這些產品,開發更多端云協同的場景應用。
賈永利表示,今年華為云將會舉辦人工智能大賽。由于華為有芯片,也有算子開發庫和應用層的使能框架,因此具備全棧云能力。他希望更多的MVP加入進來,分享優秀作品。
華為云BU CTO張宇昕表示,華為云里的眾多核心技術都是來自于華為公司過去三十年在ICT技術上的核心積累。比如云計算的核心技術虛擬化、容器,都是來自研究操作系統的歐拉實驗室,中間件技術來自于羅素實驗室。華為云這幾年在HC大會上發布的智能網卡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以及ARM處理器,來自圖靈實驗室??梢哉f華為在云技術上運用到的方方面面都來自于華為公司的積累,這些積累源自于長期、專業的技術團隊。
作為華為云MVP的代表之一,陜西融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雷順奇也出席了本次華為云開放日活動。據悉,該公司是一家大數據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著力于數據挖掘、AI應用,以及政企信息系統建設。
具體而言,華為云融合云數據倉庫以及基于AI智能平臺的新型圖計算等技術,為陜西融普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比如要開一家餐飲店,選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華為云提供了模型算法,可以通過數據建模,對前期選址、未來業績進行預測,還會根據淡季旺季調配物流、庫存、計劃和安排。
陜西融普是一家僅有12名員工的初創企業,雷順奇相信在華為云的強力賦能之下,小公司也同樣能夠做一番大事情。
本次開放日活動中,鄭葉來專門發布了重磅華為云專家激勵計劃。據悉,華為云將投入千萬元級的激勵權益,大力發展1500名專家,與現有的391名云專家(94名MVP+297名云享專家)共同打造華為云開發者生態。
鄭葉來相信,云計算及AI帶來的積極變化,終會在越來越多的行業逐一實現。譬如,總有人說現在的教育是千篇一律,而以后一定會千人千面,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定制化的教育。
所有的美好都值得期待。華為云,加油!
長按加關注
可加微信 1126699 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