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
文/沈從國
小時候的他,如果能得到父親的夸贊,就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
從公元1989年到1994年,是他的五年小學時光。村里的小學,幾幢破敗的磚瓦房在光陰里靜默著,就讀的也就只有這個村的孩子。全校百把個學生,每個年級一個班,每個班二十來人。在這二十多人的班級里,他能考個第一名。但是當他每次歡天喜地地把畫著鮮紅分數的試卷捧在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臉上并沒有現出他預想中的那種喜悅。父親接著就要說他自己小時候的光榮讀書史:他小時候家里窮,一個星期只能去學校三四個半天,正常都是一邊放豬一邊讀書,但成績仍是班級第一。言下之意,他這點成績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想父親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十四歲,比他小學畢業的年齡都要大,成績好點也沒什么了不起,也就不再把成績拿回去給父親看,而是將那些試卷撂在書包的旮旯里。
小升初,他是村里小學唯一一個憑分數考上鄉鎮第一初中的(那時候各家孩子多,一所初中滿足不了上學需求,該鄉鎮有三所初中),父親臉上露出點笑容,說:“人家都多花了二百塊上丁中,你是自己考上的,我把省下來這錢給你買掛二四的小腳踏車騎。你個頭矮,二八車子夠不著。”這算是父親對他側面的夸獎。
沒想到的是,剛上初中,他小學五年積累的優越感就蕩然無存了。他英語跟不上班,第一次測試只考了二十八分。人家把小寫的字母e寫成大寫的字母E,他就搞不清誰跟誰了。看著從中心小學升上來的同學和英語老師對答如流,他心里像著了一團火!這火里,既有羨慕,也有嫉妒,還有惆悵。回家跟父親一說,父親把眉頭皺皺,說,你小學沒念過英語,叫你二姐教教你。二姐成績優秀,被父親硬“擿”下來沒給念高中,常為此而忿忿。然而到底姐弟情深,倒也一心一意教他。無奈他屬于慢熱型選手,或者是腦筋太笨,二姐教了兩個星期,他只學會了一句話“where is it ”。
學生的命運有時跟老師密切相關。初三時,新換的英語老師竟然拿他當“優生”對待,每到月考前都要把包括他在內的一些同學喊到外面“保證”分數,這讓他受寵若驚。就這樣,他的英語竟然奇跡般地好起來。但是因為屢次受到數學老師的打擊,他的數學成績相比初一初二時每況愈下。中考的時候,受數學影響,他的總分比當地第二高中的錄取線還差了七分。當年流行“前三類”,第二高中已是無奈之選,何況連第二高中也沒有考上。他準備去打工或者學手藝了,因為之前他跟父親說過,如果連第二高中都沒考上的話,他就不念了。現在果然碰到了最壞的情況,他準備兌現諾言。但是第二高中來了封錄取通知書,說只要多交三千五百塊錢,還可以去念。他知道,家里別說三千五,三百五拿不拿得出來都還是疑問。父親坐在大板凳上把錄取通知書捧著,反復讀了幾遍,然后把它攤在腿上,擠出笑容問:“還想不想念?”“想!”他毫不猶豫,忘了自己的諾言,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東拼西湊,受了不少委屈,父親終于湊齊了他念書的錢。但父親這次沒有像往常那樣教訓他,只說,好好念,家里沒得錢,去了不能和人家小囝比吃穿,要比學習。感到父親好像和以往不一樣了,他的內心涌動起一股力量。或許是生活給了他們共同的挫折和成長,他們都比以前成熟了不少。
但是高中的書不是想念好就能念好的。很快,他就跟不上班了。主要是數學完全聽不懂,化學只能考物理的一半分數。破罐子破摔似的,他迷上了看武俠小說,但又經常被年級主任抓獲。抓獲以后交給班主任,班主任先是一頓酣暢淋漓地打罵,再是叫他回家請家長,他的雙腿就像灌了鉛似的沉重。他很想求班主任網開一面,但每次話到嘴邊又都咽了下去,他張不開嘴。父親來了,面容非常滄桑,不高的身軀佝僂著,腳上穿著的壞解放鞋還滿沾著田里的污泥。他看一眼父親,即躲閃了目光,不敢再看。父親向班主任賠著笑臉,以一種鄉下農民對教育的理解和班主任進行不在一個層次上的對話。待在辦公室的每一秒鐘,他都像鞭子抽的那般疼痛,疼痛的不是身體,而是心。
痛苦的高一總算熬了過去。學年期末考試,因為政治歷史兩門科考得出色,他破天荒地考到班級十七名。學校大概怕學生私自篡改成績,成績單是由校方直接郵寄到家里的。父親在人家幫忙,看到成績單先是一愣,接著向這個說向那個說,說得遠處偷偷觀察著父親的他既快樂又羞愧。就在那一刻,他覺得自己似乎有些理解了父親。現在他自己做了老師,每在學生作品里看到為父母親學習的語言,他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并且特別理解這樣的孩子,不會覺得他(她)的人生目標不明確。
高二高三念得如魚得水,新換的班主任與同學打成一片,學生皆以“老大”呼之。不用說,成績比高一時候強了太多。高考前一個月,歐洲足球錦標賽如火如荼地開始了。他是個球迷,夜夜熬著看,看得學習狀態全無。結果只考了個二本,但是父親卻仿佛很滿意,和母親在廚房做菜,絮絮叨叨地不停說東說西,這是父親多年來從未有過的表現。也許這許多年來,父親一直都繃著,怕他驕傲,而現在,他可以把心放下了。
時光荏苒,父親過世已經十六年了,他也早過了而立之歲。他常憶起父親,雖然嘴上不說,但內心深處卻充滿著對父親的思念和懺悔。
沈從國,淮安市城北開明中學語文教師。積極施行研究型學習,追求班級管理科學化。曾獲淮安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學科論文評比、優課評比一等獎等榮譽,被評為淮陰區骨干教師。個人教育信條:教師的成長,要靠閱讀,更要靠反思;教育不是工業,也不是農業,它應當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