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的老媽
文/丁桂花
媽媽用微信發了張她站在山頂的照片,我看她微笑著張開雙臂,目光柔和。那一刻,我為有這樣的老媽而自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媽媽,六十幾歲的農村婦女,沒上過學。后來,她一直在學習,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認識了千把字。她可以看簡單的書,玩轉現在大家都玩的微信,要知道和她同樣文盲的老奶奶智能手機都不會用啊。
記憶中,我媽的學習是從我讀書開始的。那時,我放學回家后,媽媽就會問我一些字怎么讀。當時她問的主要是莊前屋后人的名字,以及一些農藥化肥上的一些用字。就這樣,她認識了不少字,莊上人要寄信什么的竟然都請她去,也有買了農藥不知道怎么打的向她請教。
走在大街上,看到宣傳標語,比如:“要想富,先鋪路”“計劃生育好”等,她都會大聲的讀出來,遇到不會的就問我和妹妹。回到家,用爸爸的煙盒紙,在上面工工整整的寫兩三遍。爸爸、妹妹和我都是她的老師,她也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認識了一些字。她經常感嘆要是自己小時候有書讀就好了。也許是她對知識的渴求感染了我們,我和妹妹學習都很認真,成績也都不錯。
本以為會安穩的在農村生活一輩子,卻因為父親的早逝,我和妹妹都在城里生活,她不得不跟隨妹妹去了南京,這又開啟了她學習的新篇章。
陌生的城市,各種新式家用電器,這些我不知道她是如何適應的,只知道,妹妹家女兒還小時,媽媽這個文盲竟然是孫女的老師。但孩子的學習更豐富,更全面,很快,媽媽這個老師又反過來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了。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也為了有個信仰,她走進了教堂。一天她打電話給我說:“閨女,我現在在手機上聽圣經看文字,又學會了很多字哦!”我說:“哎呀,老媽,你真了不起!”因為認識的字越來越多,她還能看看《揚子晚報》,和我聊天還能說說奧巴馬、特朗普。
最讓我驚訝的是,前一段時間,去她那里,看她床頭柜里有六本厚厚的日記本。我隨手翻看了幾則:八月五日,豆腐兩塊錢,花菜三塊錢,肉十塊錢,共計十五元。其中“豆腐”的“腐”下半部分少寫了個人。五月一日,今天回老家看到田里都是荒草,心里很難受。荒,是我憑借對她的了解猜出來的。二月十四日,年輕人說今天是情人節,老頭子,我也很想你。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媽,你為什么要記這些?”“寫寫讓自己的腦子好使啊!”媽媽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因為自學,媽媽能在南京地鐵上,一個人倒不同的車;能帶親戚在南京城里游玩;能用微信聊天,能發朋友圈;能用文字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有個自強好學的媽媽讓我很驕傲,讀書可以改變生活,在我媽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丁桂花,中學語文老師,現供職于淮安市淮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