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的人們
文/劉婷
前幾日下鄉走訪,走在鄉間小路,倍感有趣。不少人知道我是從南京來的,卻不太了解,我生活的地方并非大家所熟知的繁華南京城區一般,她只是南京最南邊的一個小縣城,她叫溧水,而那里,也有許多小鄉鎮,我就出生在其中的一個小鄉村。只是,五歲以后就隨著父母搬到了縣城,上學后,只有寒暑假或其他節假日時才有時間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現在離家更遠,去的機會便更少了。
老家愛景村坐落在一座山的山腳,這座山可不普通,它可是全亞洲最大的鍶礦山,村里大多數人都靠這座山生活,在這座山間勞作,爺爺奶奶是最普通的農家人,幾十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不記得聽誰說過,爺爺小時候幫地主家做事,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因為聰明,自學了讀書寫字和算術,還精通各種手藝。印象中,家里的掃帚、竹籃之類的物件都是爺爺親手采料編制的。奶奶比爺爺小九歲,據說那時候奶奶是爺爺家的童養媳,所以他們很小相識。奶奶不識字,憑著生活經驗基本算術尚能應付。從我有印象時,爺爺奶奶家就在村子里開起了全村唯一一家小店,那時候條件有限,除了偶爾有貨郎擔到村里叫賣,其他生活必需品都是小店里供應。
爺爺、奶奶和我
爺爺奶奶有三個兒子,我的父親是家中長子。記不得聽誰說過,其實原本在父親的前頭,他們還有一個大女兒,只是長到多大的時候因為什么事夭折了。因為我太小,對于這些事記憶已模糊,只是爺爺奶奶從未再提起過,約莫這是他們兩位老人心中的痛,就連父親也從不允許我問。在農村,三個兒子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但在那個年代,三個男孩更是家里沉重的負擔,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家五口是如何熬過那艱苦的歲月,又是什么樣的肩膀能頂起這樣的一個家庭。爺爺奶奶幾十年從未穿過什么像樣的衣服。奶奶總說,穿那么好干什么,一下地干活都弄臟了。是的,那個年代的女人沒辦法秀氣,一副大男人的粗糙形象,卻辛苦拉扯著三個兒子長大成人。
對于他們的三個兒子,我對有關父親的許多事深諳不已。父親遺傳了爺爺的聰明,從小成績特別好,尤其是數理方面。老師也非常喜歡他,從小學到高中,父親永遠是學校成績第一。母親曾開玩笑說,高中老師早就相好父親,等父親考上大學就把他當女婿。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能感受到老師對父親的信任和喜愛??即髮W這件事,是父親心中永遠的遺憾,因為那個時候鄉鎮的學校沒有英語老師,父親用四門的成績去跟城里學五門的人拼,卻也只比高考分數線差幾分。一年、兩年、三年,這幾分真的不是父親能努力達到的。這三年,父親所在的學校沒有一個人考上大學,因為第一名是父親,他從來沒學過英語。第四年,父親的同學叫他去城里大學校再補習一年,面對昂貴的學費,父親選擇了放棄,因為他已經找好了工作單位,就在小鎮上的一家小廠。不用花家里的錢,還可以賺些錢貼補家用,爺爺奶奶會輕松一點。父親的同學為他感到惋惜,最喜歡他的老師也一而再再而三勸說父親,但最終,父親沒有去。那些補習的同學最終都考上了大學。父親從未說過對當年所做的選擇是否后悔,只是在我高三時,偷偷流著淚對母親說,他未能實現的大學夢,得靠我實現了?;蛟S,上帝在給人關上門的同時,真的會留一扇窗,就在那個小廠里,父親遇到了母親。
說來也奇怪,爺爺奶奶家的三個兒子結婚后,每家各生了一個女兒。面對村里一家一家的孫子的出生,奶奶可急壞了。先去跟母親做思想工作,再生個男孩,看好久沒什么效果,又去說服二兒媳再生個男孩,眼看著無果,只好又去說服三兒媳。但那個年代計劃生育正抓得緊,到頭來沒有勸得動一個兒媳。時間一長,也倒放棄了“抱孫子“的年頭。奶奶想要個孫子是真,但從未虧待過我和妹妹們,尤其是我和三妹都是奶奶一手拉扯大,什么好吃的都留給我們三個吃。一到過年,奶奶就感慨這樣的人員配置最好,年三十的中午,四個女人一起動手張羅飯菜,四個大老爺們籌備敬祖宗的一切工作。到了三十晚,早早吃過年夜飯,爺爺帶著三個兒子湊一桌,奶奶帶著三個兒媳婦湊一桌,兩桌麻將正正好。我們三個姐妹就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守歲。一大家子聚到一塊兒,那才是過年。
三姊妹
這些年,除了我家早早的從農村搬到城里,大叔叔和二叔叔家還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同生活,幾家的房子都蓋在一起,和睦相處許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妹妹們都嫁到了外地,平日里奶奶面前冷清不少。但一到過年,我們三姐妹帶著老公孩子回到老家,一下子人口就多了許多。四個女人們還是像當年一樣張羅著晚飯,給老祖宗磕頭的人已經延續到我們的下一代。說來有趣,爺爺奶奶生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各生一個女兒,現在我和二妹妹又各生了一個兒子,小妹妹年后也要生寶寶了,不知道會不會是個男孩,我們不重男輕女,但倒希望是個男孩,那樣再介紹起來便有趣多了。
我和妹妹們不經?;乩霞?,每次回家,奶奶就笑得瞇起了眼睛,驕傲的描述她每次跟村里女人們聊天時的情景,她說她的三個孫女一起走出去,全村找不到比三個孫女漂亮的,經過哪家哪家都要出來看看她的三個孫女。其實我們三個都知道,奶奶說的話有點大了,但至少,我們成了奶奶的驕傲,也證明沒有孫子照樣能光宗耀祖。每次奶奶說完,我們都笑了,不知是心虛,或是欣慰。后來,我們決定,三姐妹一起去拍照,好讓奶奶下次再炫耀的時候,能拿出點證據來,讓大伙都知道,她說的是事實。奶奶過生日時,三姐妹分工給她買了戒指、項鏈、耳環。奶奶說,等她以后走了再還給我們,其實,我們只希望,爺爺奶奶開心就好。我們小的時候,他們照顧我們,現在我們大了,反過來照顧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
認識我的朋友會覺得我善良,因為我的家族教會我的就是善良。
25年后的三姊妹(最前為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