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早就把培訓的通知發到群里,還在昨天晚上提醒我們受培訓的老師不要遲到。
一早,我就和小麗約好路上見,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就到了福地路。沿著路一直往東就看到了淮安市實驗小學(新城校區)。
校園里真干凈,我們騎車一直沿著標識走到了地下停車場,停車場很大,而電動車停放處還有充電的插頭,安排真是細心周到。
由地下停車場穿過小橋、魚塘,走進會場。會場高大上,座位整齊,傾斜排列,干凈整潔,主屏幕上顯示著二維碼,真沒有想到,這次的培訓連簽到也是現代化——掃描二維碼。
我們掃碼坐定后,市電教館楊館長介紹了今天上午給我們培訓的老師是剛從徐州坐火車來的楊院長。楊院長一張口就是高深的理論:教學邁入數據驅動新時代,典型環境下的精準教學實驗,以及教育信息化2.0猶如一場革命正靜悄悄的發生著改變。報告內容豐富:提高個人素質,構建三種新模式,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示范、大數據的六大核心思想、五大應用模式、三代教學范式的發展、六步精準教學模型等等。
他邊講解邊穿插著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生在河北農村家庭,2002年上大學,2012年到徐州師范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師范大學任教,現在都已經是院長了,但看起來也不過三十幾歲,真是英雄出少年。
雖然楊院長盡量讓自己的講座深入淺出些,我努力傾聽,認真記筆記,但還是感覺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楊院長確實太忙了,時間剛到11點,他就收拾東西起身,匆匆趕往火車站,奔赴下一場講座。
這時楊館長站起身來一邊送別楊院長一邊順勢說,我們的培訓進入下一個環節:抽獎。這時大屏幕上快速滾動著我們簽到的微信號,楊館長突然喊停,屏幕上定格了五個微信圖像,就請這五個老師談三分鐘的學習體會。
這時臺下想起了熱烈的掌聲,仿佛在慶祝自己沒有被抽到,又仿佛看到其他五個人被迫上臺的無奈,但只要走到臺前的老師,大多講了講座的優點,感謝培訓學到很多東西之類的話。只有一個女孩說:我聽講座時,熱血沸騰,但現在聽完后,腦海里又是一片空白,也許因為作為一個求生存的新手迫切需要成長,但基于我本人特別笨拙,原來清晰的理論又變得不是那么清晰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女孩的話才是最真實的,雖然說得委婉“本人比較笨拙”,但我也覺得自己怎么也聽不懂,是不是我比女孩更笨,我只好問問身邊的同事,他們未置可否,總是笑而不答。
下午講座的老師是淮陰工學院的一位教授,而且也極具有學術性,從名稱就可以看出來,如《智慧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和案例分析》,內容也是,如“樸素的智慧教育”、“智慧環境下的智慧教育”、“非智慧教育下的智慧教育”、“智慧的教學模式”等。
我在聽課筆記的旁邊寫著:不知為什么,上課的每個老師都是博士,每個人的理念和技術都特別的先進,我也在認真聽,認真記筆記,但無論怎么努力,我都聽不懂,好著急。
第二天,狂風大作,暴雨磅礴,我們頂風冒雨來到會場。楊館長一上來就介紹今天上課的老師,她是北京市舊宮實驗小學的校長,她早上四點多的火車,很辛苦。
孫校長和藹可親,一口京腔,她以她們學校為例進行智慧教育的展示,雖然有真實的圖片,生動的事例,但我依然不能理清脈絡,但我不敢怠慢,我知道每堂課最后都要讓老師總結發言,我趕緊在聽課本上寫了兩句,以避免被叫到臺上去無話可說。
真是不巧,大屏幕上恰恰就顯示了我的微信頭像,沒有辦法,走上臺前,第三個發言。盡管做了準備,但面對四百多人的會場,我握著話筒的手還是發抖。時間已經到了十一點四十多,大家都饑腸轆轆,我就長話短說:“感謝市電教館組織的活動,感謝北京的孫校長,帶給我們那么精彩的演講,給我一次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如果說前面兩節課在我的頭腦中形成建構的話,那么孫校長的講座就是真實具體呈現了智慧教育的魅力,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最后一位發言的老師更是簡潔:“孫校長從北京坐火車而來,又在這講了三四個小時,肯定很累了,其實坐在下面聽課也很累,那就休息一下吧。”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然后楊館長宣布吃飯,大家才長吁一口氣,走出會場。這時,我才發現前排的老師拿起手機簽到,真是精明之人,避免一場被叫上臺的難堪。
下午是南京來的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書生,名如其人,溫文爾雅,談吐不凡,而且上課時和所有的老師都不一樣,他一直站在臺前,有時游走在教師們的座位中間,時不時用圖片、案例講解,幽默風趣,口吐蓮花,會場爆發出陣陣掌聲,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可培訓一結束,我的腦海中還是一片空白,關于智慧一詞,依然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沒有過深的延展。
楊館長做了最后的總結發言:這次活動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市清河實驗小學的支持。我們電教館提前聯系專家,預約時間,然后聯系市清河實驗小學,準備會場。這時我想到了剛進校門隨處可見的指示路標,會場門后的供老師手機充電的兩個大插排,會場上防止老師玩手機而不注意聽講的屏蔽儀,水龍頭邊上鏤空袋子裝好的肥皂……細微之處無不彰顯著組織者的縝密的心思和博大的情懷。
他接著說:尤其是為了每一位來培訓的老師吃飽吃好,我們又聯系了食堂。其實食堂在暑假期間也不上班,但為了我們兩天的培訓,人家專門加班兩天。是的,兩頓飯處處感受到食堂工作人員的熱情細致,飯菜可口,種類多樣,就連湯都做了兩種口味:一種是西紅柿蛋湯,一種是銀耳枸杞甜湯。餐后水果更是如此,不必說鮮紅多汁的西瓜,不必說黃瓤爽口的哈密瓜,單單那紅似瑪瑙酸甜可口的葡萄就讓人贊不絕口,都有點樂不思蜀了。
楊館長的話還在繼續:也要感謝每一位前來培訓的老師們,你們放棄了暑假的休息時間,迎著酷暑,冒著風雨,精神可嘉。話音未落,我的心里泛起層層溫暖。
可是培訓就是為了提高受訓者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可是我除了頭腦中有模糊的“智慧”二字外,其余一切蕩然無存。我深深的愧疚。
楊館長的話猶在耳畔:“大家一定要轉變觀念,樹立智慧的新思想,敢想才能敢做,說不定哪天你的想法也能實現呢。”
可是酷熱之夏,細致安排的各層領導;舟車勞頓,來自南京北京的博士專家;放棄節假日休息,服務于我們的工作人員,難道僅僅就讓我們獲得一個觀念嗎?
我本愚鈍,不知所以,愧對培訓,心中不免惶惶然,戚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