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貴州),我們原計劃今年6月去看您,后因家中有事,無法脫身,故不能前往。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思念您的情緒與日俱增。9有末,我們又想在10月6日去看望您,考慮國慶長假,去您那的客人太多,您太忙太累,于是,我們再一次更改行程計劃,決定10月13日去拜訪您。
我們下午5點30分,從漣水機場乘飛機前往您處,晚上7點55分抵達貴陽機場,1700多公里的路程,耗時2小時25分鐘。晚9點左右夜宿曼克酒店。
黔,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十七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您以寬闊的胸膛,孕育著眾多優秀美麗的“兒女”。雖然它們都很雋秀細膩,風姿綽約,但我們卻不能全部欣賞,只能按照既定的行程,一個一個地去看望。請您放心,我們每天的行程都會及時向您稟報。
親愛的黔,我們第一天要去的地方是荔波小七孔景區。
早晨7點,我們準時從下榻的曼克酒店出發,前往距貴陽179公里外的荔波小七孔景區。
旅游大巴車行駛在潮濕的都織高速公路上,車內前頭,導游小高,津津樂道地向各位游客介紹:印象貴州、最美貴州、醉在貴州;車內中部,與我們一起前往的八位省、市水利系統的兄弟們,你逗我一句,我回敬你兩句,風趣幽默,妙語連珠,一路談笑風生;車內后邊,十幾位四川籍的海信產品優秀經銷商,大談經商之道,闊論業務績效。我想,此時此刻他們若獲安志芹贈送的《淮商傳奇》,定會愛不釋手,如獲至寶。車外細雨綿綿,道路兩側,低矮的山嶺,坡嶺相連,綿延不斷。有的山上,松青柏翠,綠色可掬;有的山上,杉樹灌木,郁郁蔥蔥;有的山上,野草叢生,葉片瘦黃微枯,顯示這是秋的季節。
一路笑語,一路愉悅,不知不覺,車至荔波小七孔景區。
該景區有小七孔橋、68級疊加瀑布、水上森林、翠谷瀑布、鴛鴦湖、臥龍潭等景點組成。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小七孔橋。咋看此橋,其貌不揚,極其普通。它長40米、寬2.2米、高5.5米,橋身全是石塊壘成,橋面為青石板鋪設。橋體石縫里,長著稠密的雜草。但走近細瞧,此橋結構小巧玲瓏,工藝精妙,橋體拱形,橋腹有七孔,故此得名小七孔橋。
其橋滄桑的面孔,詮釋著它悠久的歷史。
小七孔橋,建于道光15年(公元1835年),距今已有183年的歷史,景區之名有它而得。
它一手牽著黔,另一只手挽著桂(廣西)。是它為黔桂生活在深山的寨民們提供了交通便利。一百多年來,任憑風吹雨打,飽嘗洪水侵蝕撞擊,依舊巋然不動,默默站立。
其橋外貌普通,民間卻有著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傳說。
很久以前,曾有一對情侶彼此相愛,由于受家族的反對,不能朝夕相依,執手偕老。于是,他們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逃離家鄉,來到響水河邊,遇到洶涌的河水,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正當他們準備跳河殉情時,被他們真愛所感動的七名仙女,變幻成七孔小橋,幫他們順利過河,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走過小橋,我們踏著河邊的木質階梯,逆流而上,清澈的河水,順流而下,發出“嘩嘩”的響聲,撞擊著一道道河床,形成寬度不一的68級疊加瀑布。這些千姿百態的瀑布,爭奇斗艷,構成風情萬種的動態水景,令我們目不暇接,撩撥著我們驚訝的神情。
再往前走,山坡漸陡,疾走至上,我們已渾身出汗。環顧兩邊山巒,挺拔高峻,樹木蒼郁,古木蔭綠,讓人賞心悅目。
走著走著,我們又進入了水上森林之中。這是一片原始的森林,其間雅靜恬美,空氣清新,有洗肺凈心之感。踏著林中小路,循著清澈見底的溪水,眼前處處都是“樹在水中生,水在樹下流”的景觀。見此水樹交融的景象,心中的納悶油然而生,這些樹木長期泡在水中,為什么能成活并且還生長著?我想:這就是自然界“適者生存”的規則吧!
繼續前行,不經意間,我們來到了翠谷瀑布。遠看右邊山上,汩汩流下的山水,似一條白色的腰帶,扎在半山腰中;近看奔流而下的山水,更似一條巨龍,以猛虎下山之勢,只沖向山腳下卷起白色浪花的潭水中。
鴛鴦湖,湖水蔚藍,風平浪靜。湖面上停放多艘游船,供游客飽覽山水之景,然而,登船者卻寥寥無幾。
臥龍潭,兩岸山峰,氣勢磅礴。一池潭水,表面上平靜而安逸,湖面下卻暗流涌動,水流湍急。綠色的潭水,經過弧形的懸崖,變成無數條白色水柱,柱柱相連,從而形成“梳子”狀的瀑布,蔚為壯觀。它既如一幅靚麗的簾布,又如一塊被風吹起的白色綢緞。
參觀完畢,下午3點40分,我們趕往西江千戶苗寨,途中晚餐,品嘗有名的西江千戶苗寨長桌宴。待我們到達飯店時,店內游客滿堂,生意興隆。服務人員把我們帶到預定的餐桌。
長長的飯桌上,兩邊各擺十八套餐具,每套餐具的茶杯頂上,都放著一個紅雞蛋,游客落座后,需拿起面前的紅雞蛋,向額頭輕磕四下后再吃,寓意:鴻運當頭,事事如意。就餐開始后,四位苗族姑娘唱著優美的苗族歌曲,伴隨著苗族獨特的蘆笙,逐個敬酒。倘若你酒量不好,呡一下姑娘端在手中的酒就可過關,但手不能碰碗,否則就要被罰酒;如你酒量有個半斤、八兩,也可一飲而盡,苗族姑娘就會接連不斷地為你加酒,直至你喝好認輸為止。
晚飯后,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向西江千戶苗寨趕去。
苗寨的夜景,晚上8點開燈,11點熄燈。我們于8點40分左右抵達苗寨名都客棧,9點15分集中前往苗寨觀景臺。
我們撐著雨傘,踏著有些積水的石板路苗寨街道,向觀景臺方向走去。街道上的游客雖不熙熙攘攘,但也絡繹不絕。兩側的吊腳樓燈火輝煌,店面商品琳瑯滿目,游客看的多,買的少,整個苗寨街道充滿著濃濃的商業氣息。
登上觀景臺,極目眺望:吊腳樓掩映在漆黑的夜幕下,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能識其廬山真面目。苗寨居民門前的馬燈,閃著耀眼的光線,散落在漫山遍野,如燈的海洋,似有“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若把這些盞盞燈火串聯起來,家家戶戶的燈火宛若一個星河的“牛頭”形狀。綿綿細雨中,朦朦朧朧的吊腳樓,任憑我們去遐想與欣賞。
回到客棧,已到夜深人靜時分。
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