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停了快一年的票補,又回來了!
春節檔四大種子選手中,《大鬧天竺》在貓眼上全面開啟了9.9元,淘票票限時8.8元的搶票活動。《西游伏妖篇》主打淘票票的8.8元,貓眼9.9元輔助推進。《功夫瑜伽》有淘票票8.8元,百度糯米6.6元的加持。而《乘風破浪》則是開啟淘票票12.8元。
2016年電影票房不佳,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瘋狂票補偃旗息鼓。2016年春節檔之后,確實沒有集體性的大規模票補出現。頂多是《你的名字。》、《我不是潘金蓮》等片方的個別所為。
到現在,作為觀眾我們已經接受了票補減少的事實,業內也紛紛認為票補減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影市的理性發展。
但就在此時,2017年春節檔,集體大規模票補卷土重來。
盡管在大是大非上我們通常鄙視票補,甚至將其等同于票房注水。可作為普通觀眾,簡直多多益善好嗎!春節在家打麻將老輸多費錢,吃吃喝喝也不便宜,請人看電影,只需六塊六啊。
“罪魁禍首”還是“檔期救星”?
春節檔一直以來都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檔期之一。而因為較為特殊的節日氣氛,也有其獨特的審美癖好。
對于春節檔的觀眾而言,電影本身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如何和節日氛圍完美契合更為關鍵。所以卡司、IP、類型在這一檔期內就變得尤為突出。而定檔于此的影片顯然深知這一道理,大批喜劇電影集結在此,想必也是借著節日的喜慶狠撈一筆。
從2017年8部春節檔影片來看,除了《乘風破浪》喜劇意味稍差一些外,其余7部均為喜劇類型片。如果說王寶強的《大鬧天竺》定檔于此還有些無奈,那么周星馳和徐克聯手的《西游伏妖篇》、《熊出沒奇幻空間》等影片則是為了春節“量身定制”。
除了影片本身外,對于“非影迷”的電影觀眾,進入影院的一大決定條件就是是否“便宜”。假如同樣兩部喜劇電影,在類型卡司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哪一部影片的票價低可能就占據了“制高點”,于是每年春節檔都成為了票補的重災區。
從目前進駐春節檔的幾部影片來看,誰也沒有絕對的卡司優勢。于是,片方只能“被迫”實行大規模票補。
而2016年,大年初一一天就產出了6.47億的票房。不同往常的春節檔也擁有著比往常更為兇猛的市場潛力。但不得不承認,票房高產出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票補作用。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已經多達4671.2萬,《西游伏妖篇》和《大鬧天竺》的預售票房均破千萬。
而業內人士預計,春節檔首日預計光票補便能貢獻接近3億的票房產出。
想要帶動冷清許久的大盤,票補的作用確實無法忽視。
影片“代言”,資本暗戰催生票補
從今年定檔春節檔的8部影片來看,幾乎又是幾大影市巨頭之間的“無煙戰場”。
《西游伏妖篇》背后有多達21家公司助力,除了阿里影業,還有華誼兄弟、和和影業、中影等資本力量,也有萬達、大地等線下院線資源和阿里主控下的淘票票、貓眼等在線票務APP的電商資源,以及麥特文化、聯瑞影業的宣發資源。
可以說,從資源優勢來看《西游伏妖篇》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而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背后主要是光線傳媒掌控大局,旗下的貓眼勢必也會為《大鬧天竺》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還有萬達主控的《健忘村》、耀萊和華誼聯手的《功夫瑜伽》、樂視影業助推的《熊出沒:奇幻空間》。
可以說,萬達、華誼、光線、樂視、阿里等影市巨頭紛紛加入戰局,影片背后的資本暗戰甚至比電影本身更加精彩。
要知道,2016年五大民營公司片單完成度不高,某些公司的片單完成度甚至“不忍直視”。而替阿里影業打響“第一槍”的《擺渡人》也沒有發揮其威力,文投控股保底發行的《我不是潘金蓮》“努力”過后也未達目標。
“失意”的巨頭正等待著合適的機會互相“撕咬”。而各大影視巨頭和在線票務平臺之間的粘合度日益增強,在線售票占比已經達到近七成,資本助推便是票補出現的關鍵所在。
《大鬧天竺》曾一度傳出10億保底,而周星馳和徐克也將目光盯在了《美人魚》的34億,外加成龍IP效應的《功夫瑜伽》、韓寒“第二戰”《乘風破浪》。四大種子選手無一不是指望著在春節檔中搶占新高,而除了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外,票補或許是最為重要的一項。
只是如今,四大選手各有各的“黑洞”,想要達到去年同期《美人魚》創造的34億,幾乎沒有太大可能。而因為大量同類型影片扎堆,也給影片突圍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2016年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讓票補紅利在內陸影市逐漸退卻。只需幾天時間,票補再次成為了檔期的關鍵詞。
只是即便靠票補撐起春節檔,2017年內陸影市的“小目標”又會定在多少?而整年是否又會復制只有春節檔大爆,其余檔期大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