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國主義影片我們中國人是看得多了。主流好萊塢大片基本都是這個套路,反正我們就是圖個爽。那美國人又是如何看中國愛國主義影片的?也是看個爽?當他們看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時,又是啥樣感想?
《戰狼2》憑借在內陸6天狂掃15億票房的驚人成績,成為上周末的全球票房冠軍,也成功引起了美國媒體的注意。
美國娛樂媒體《綜藝》昨日就發布了一則題為“中國票房:‘戰狼2’以1.27億美元登上全球票房冠軍寶座”文章。其中寫道,中國電影《戰狼2》以1.27億美元,力壓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的二戰題材影片《敦刻爾克》的7300萬成為上周末全球票房冠軍。
這則報道迅速被國內的環球網轉載,總之就是超燃超自豪。
不過,被很多人忽略的是,《戰狼2》還是一部中美同步發行的影片,北美票房咋沒人提?
《戰狼2》的成功公式并不復雜,硬糖君此前已經做過分析,硬漢+好萊塢模式+愛國。正因如此,不少人認為《戰狼2》放在美國將是一部標準的B級水準動作片。然而,《戰狼2》在北美只有53家影院開畫,上周總共拿下19萬美元票房。
這和內陸票房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體量級上。傳統中國大片難以打入好萊塢可以理解,而按照好萊塢公式打造的現代動作片為何也舉步維艱?
國產片的“全球自信”
其實從《戰狼2》一系列的動作來看,北美發行更像是電影的“添頭”。
因為《戰狼2》嚴重超支的制作成本,吳京應該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砸錢在北美發行。盡管電影最終中美同步首映,但其53家影院開畫的規模,足以看出野心不大。
目前看來,可能因為在北美觀影的人實在太太太少了,那真是核心觀影群體啊,因此整體評論情況良好。爛番茄可能因為評分人數過少,木有顯示新鮮度,觀眾評分86%。IMBD綜合評分7.4。
其中《好萊塢報道》給了好評:《戰狼2》比《戰狼1》場面更大,盡管這種策略并不總是奏效,但動作類型片粉絲應該會很喜歡這種大場面的電影。
《Film School Rejects》也給了好評,認為主人公勇于行動,并不瞻前顧后。
《洛杉磯時報》則給了差評:雖然《戰狼2》是一種濫用的類型片,但它的愛國熱情卻讓人振奮。它聲稱,中國人將為世界上最受壓迫者的利益而行動,那些被世界其他國家利用的人們。
《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同樣給了差評:雖然較之《戰狼1》是一次升級,但《戰狼2》從來沒有突破B級片的窠臼。
不過,沒有普通觀眾的評論,還是讓人難以窺見真實影迷的想法。考慮到《戰狼2》本身也沒在北美做什么發行努力,這個成績也就湊合看了。比起上映四周席卷15萬美元票房的《建黨偉業》,還是進步了不少的。
事實上,國產大片要走向全球,最顯著的障礙就是發行資源匱乏。
但是,中國公司在北美的院線勢力又非常強大。萬達電影不光在內陸擁有市場份額第一的電影院線,通過大舉并購,也成為北美、歐洲的院線龍頭,再加上萬達院線自主并購的澳大利亞Hoyts院線,萬達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也是世界范圍內首次誕生全球院線網絡。
2012年5月,萬達與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簽署并購協議。據資料顯示,AMC公司旗下擁有347家影院,共計5048塊屏幕, AMC公司擁有的影院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帶,擁有北美票房最多的前50家影院中的23家,是北美非常重要的一家主流的高端院線。
去年12月份,AMC與 Carmike的收購協議通過審查,AMC將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Carmike。Carmike之前是美國第四大院線公司,在美國擁有276家影院、2954塊屏幕,主要分布在城郊及鄉村區域。此次收購使AMC在美國45州擁有663家影院、8380塊屏幕,座位數上上升至全美第一。
但在商言商,萬達院線似乎并未通過旗下AMC對國產片做出太多傾斜,那些美國議員提出的“萬達可能通過院線傳播紅色思想”實在是多慮了。
即便是萬達電影押寶的《戰狼2》,還是其聯合出品方之一,這不也并沒有對其特殊關照嗎?
而今年2月,張藝謀的《長城》在北美3326家影院大規模上映。雖然最終電影票房不甚理想,但在市場資源上表現非常強勢。除了電影的北美發行方是好萊塢六大之一環球影業外,傳奇影業和AMC想必在《長城》上映規模上助力不少,這算是中國大片最接近全球大片的一次嘗試。
國產大片的“全球自信”除了影片的質量過硬外,北美發行的市場資源同樣作用顯著。如今《戰狼2》雖然是一部“好萊塢”風異常明顯的軍事動作片,但是發行資源的極度匱乏,應當是造成其北美票房不佳的重要原因。
“全球大片”的老話重提
但我們也不能說北美發行不利是因為萬達不重視《戰狼2》。事實上,萬達今年上半年都沒有產生“爆款”,如今同時押寶《戰狼2》和《建軍大業》,是兩部電影的聯合出品方。相比《建軍大業》,萬達對于《戰狼2》絕對夠賣力氣。
《戰狼2》的票房成功和排片優勢,雖然電影質量過硬和影片3D制式的優勢是最大主因,但也不能忽視萬達和五洲發行的貢獻。
從7月28日正式上映以來,萬達電影和五洲發行涉及的幾家院線給《戰狼2》的排片量均超過市場平均排片占比。今日《戰狼2》的市場排片占比增高至57.1%,而萬達、大地、金逸、橫店的排片量分別為59.7%、60.2%、55.9%、67%。四家中三家的排片量都大幅超過了市場的平均排片水平。
之所以只在中國賣力,不在美國吆喝,應當也是華語電影在海外發行一直表現不佳的緣故。尤其萬達電影還剛吃過《長城》的虧。
2015年國內熱映的《老炮兒》和《夏洛特煩惱》分別在北美安排32家和40家影院放映,去年中小成本電影《火鍋英雄》也在北美20多家影院同步開畫。
但此類電影從市場吸引力上來說,處于全面下風。華語喜劇片在海外發行不利關鍵在于電影無法引起共鳴,許多笑料僅僅是中國影迷才能體會。
而國產大片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目前華語影史票房冠軍《美人魚》,在北美只取得了318萬美元的票房,但這已經是近5年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好成績。而《捉妖記》、《尋龍訣》、《1942》等大片票房成績都不太理想。
對比幾部在北美發行取得高票的華語電影可以看出,導演知名度、主演陣容以及北美發行方都是最大的關鍵。例如《英雄》和《一代宗師》,其導演張藝謀和王家衛是華語電影在海外最知名的兩大導演,片中的李連杰、章子怡、鞏俐等明星也在好萊塢闖蕩多年。
最關鍵在于,兩部電影的北美“操盤手”是韋恩斯坦,無論是市場資源還是奧斯卡,韋恩斯坦都有著極強的“公關運作”能力。從影片的風格類型來看,兩部影片也都是北美影迷較為感興趣的中國武俠題材。
北美發行方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和中國的大規模線上推廣、票補相比,北美發行還停留在地面推廣的“上古時代”。這就需要找到一家既了解中國電影又深入北美市場的發行方參與其中。
按照這一標準反觀《戰狼2》,導演吳京在北美知名度不高,電影雖然采用中美聯合制作團隊,但也達不到較強的北美票房號召力。此外,電影作為一部軍事動作片,在內陸能憑借“好萊塢化”的動作場面引發影迷熱捧。但在北美,《戰狼2》可能僅僅是一部B級水準的動作電影而已。電影中“揚我國威”的宣傳策略和主題思想,也注定很難在北美打開市場。
《戰狼2》的確給疲軟的影市帶來太多驚喜,但和中國大片的“全球夢”還相差甚遠。有趣的是,《戰狼2》中美同步上映,還曾引發中國影迷怒懟,認為一部內陸主旋律跑到美國首映,是極大的“不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