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佳城正門(資料圖片)
蔣馮大戰犧牲品
在嵩縣閆莊鎮,幾乎無人不知萬選才。這位從土匪起家,最后身居高位的草莽英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如今,他的墓園——萬氏佳城和曾經的住所——萬氏故居依然默默佇立在閆莊鎮,仿佛在向后人講述他的故事。
豫西民國人物當中,能從土匪起家,最后當上省主席的只有萬選才。萬選才(1892—1930),出生于嵩縣閆莊鎮,由于貧窮,入伙為匪,后被鎮嵩軍收編,1927年追隨馮玉祥。北伐戰爭中,萬選才表現英勇,被馮玉祥贊“真是常勝將軍”。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反對蔣介石,萬選才打下開封后,被任命為河南省政府主席。不久,萬選才被鎮嵩軍出身的劉鎮華之弟劉茂恩(其懷有異心)扣押,后被押往南京。蔣介石勸降萬選才,萬選才沒有答應。1930年8月,萬選才被槍殺于南京雨花臺,時年38歲。
萬選才死后,他的部下、時任河南省政府財政廳廳長的張竹亭設法買通監獄長,將他的尸體偷偷運出并護送到洛陽。1931年,馮玉祥和閻錫山厚葬萬選才,為他專門建了一處墓園,這就是萬氏佳城。
墓園石匾訴威名
走近萬氏佳城,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墓園大門中央的“萬氏佳城”匾額,另有“青史千秋”“浩氣長存”兩塊匾額分列左右,這三塊匾額均用青石雕刻而成。據傳,匾文均由當時嵩縣著名書法家王之萬書寫,古樸蒼勁。
萬氏佳城占地約50畝,大體劃分為四個區域,周邊筑有高墻。在墓園的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大門、八角亭、牌坊、二門、祭堂、墓冢等,兩側還設廂房、庫房等,整個墓園結構布置合理,氣氛莊嚴肅穆。
吳佩孚、閻錫山、馮玉祥、吉鴻昌等還親自揮筆,為萬選才題寫了“名流千古”“魂歸中原”等匾額。
在成為省文物保護單位之前,萬氏佳城曾是某單位的辦公地點。不少當地人年少時都曾在萬氏佳城里玩耍,他們稱萬氏佳城為“老萬墳”。
高門大院今蕭索
除萬氏佳城之外,在閆莊村的后街上,如今還留存著萬選才的故居。
萬氏故居共有60多間房屋,分為東西兩個大院,彼此之間有門道相通。這兩院的房屋均為民間二進四合大院的傳統建筑風格,每所院子的臨街房、過廳和上房都面闊五間,高大寬敞,雕梁畫棟。其中,據傳東院由萬選才一家居住,后面的上房為兩層樓,當地人稱為“司令樓”。
據當地老百姓介紹,新中國成立后,萬氏故居曾是閆莊公社的辦公地點。20世紀80年代,萬氏故居和萬氏佳城歸還給了萬家后人。如今萬選才的后人已不在此居住,故居的臨街房內只住了一戶村民,負責保護萬氏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