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55年左右,中華大地上的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以及九黎部落的四大文明古族準備在今天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涿鹿縣境內約一場大架。
然而,在干架的前一天炎帝部落的首領們和黃帝部落首領們帶著大量糧食和瓜果等豐盛的禮品,秘密的登門拜訪了九黎部落,原因是在這么久四方之戰中炎帝部落發現此次掐架手法似曾相識,由于太古時代沒有什么通訊手段,搞得掐架過程中對手是誰都不知道,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原來掐架的另一方竟然是曾經的兄弟九黎,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不認自家人。
盡管,脫離了九黎部落的炎帝一族自立門戶也成了一方強大部落,但是兩方族人間還有保持有親密的姻親關系。因此,當黃帝部落登門一報自己名號,九黎部落首領們便相當激動迎接了出來,彼此相互間還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以示大家還是好兄弟。
可是,當炎帝部落說出自己來意希望九黎部落臨陣倒戈的話語之時,九黎部落的首領們就愣住了,一方是曾經攜手共同并肩戰斗過的親密戰友,一方是血溶于水的兄弟,現在是不論幫哪一方都于心不忍下不了手,兩難之下的九黎人進退維艱。
時機就是生命!在部落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爭取不到九黎部落的支持,至少也不能讓九黎部落繼續參戰,為了讓九黎部落下定決心,黃帝部落的首領們當時肯定許下一個影響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承諾,筆者推測這個許諾的大概意思就是:你們九黎部落保持中立就行了,如果我們炎黃部落聯軍打敗了你還是你,發展范圍和肚皮問題絲毫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如果我們戰勝了蚩尤部落,那么咱們三家一起將瓜分其地盤和戰利品,同時你們九黎部落還可以在我們炎黃部落的勢力范圍內自由獲取食物,且還會傳九黎部落人種植谷物與瓜果的技能。
這個條件對于一直掙扎在生存邊緣的太古時期的九黎人來說是相當的誘人呀,經過這么久的聯合作戰發現陸地平原上確實比江河湖泊沼澤中獲取食物容易多了。
再加上在太古時期狹隘的門戶地盤之見盛行的情況下,炎黃部落的妥協與讓步可謂是一個劃時代舉措,這可是相當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匯,更確切地說不用再通過流血犧牲的打架去獲取食物了,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九黎部落便答應炎黃部落條件,連夜拔營而去,反正太古時期部落之間的聯盟都是為了爭奪一口吃的,那個時候也根本沒有什么禮義廉恥之說,有奶便是娘,更被說信用了,真正開始禮儀之邦是從一千多年后周朝開始的。
九黎部落的離去,結果可想而知,接下來的歷史便是后來大家熟知的各種傳說和史料中的炎黃部落在涿鹿大敗蚩尤部落了。
故事發展到這里,就解釋得通了為什么在太古時期有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爭奪地盤的戰斗神話,與蚩尤部落爭奪地盤的戰斗傳說,反而是與九黎部落相鄰這么近,相互之間卻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的歷史記錄和神話傳說,筆者認為很可能原因就是炎帝部落出自于九黎部落,因為只有長期在陰暗潮濕環境下生存,為了求發展求進步才會先人一步掌握取火之術,這非常符合鄂地人民敢為人先的品質。
不管歷史是不是那么的巧合,這是有記載的鄂地人民的選擇在歷史第一次左右華夏文明的發展方向。
試想,如果蚩尤部落和九黎部落聯盟戰勝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盟,我們華夏文明會向著什么方向發展?我個人認為,按照蚩尤部落不服就干的血脈傳承,現今的鄰國俄羅斯的行事做派倒是有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