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終端做到行業領先,全套系實現體驗升維。
作 者 丨 宿藝
編 輯 丨 子淇
幾乎每隔十年,科技企業都會爆發一場“新船票”之爭。二十年前是互聯網,十年前是移動互聯網大戰,如今則是以AIoT為代表的萬物互聯。
已有諸多企業意圖捷足先登,其中以中美兩國科技企業為甚。
在北美市場,形成了以蘋果+谷歌+亞馬遜的“AGA”三強制衡格局。而在中國市場則擠滿了諸多選手,包括來自互聯網企業的BAT,來自終端企業的華米OV,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企業。
趨勢非常確定,理想非常豐滿,未來市場巨大,但現實卻依舊骨感。即使5G商用已約兩年、僅中國5G用戶規模就超過2億,但AIoT無論是產業還是規模都不盡如人意。其核心原因,在于用戶所持有的智能設備無法實現真正的互聯互通與智能交互,信息與數據被各種“墻”所阻隔,形成的大多數是“單終端智能”或者是“偽場景智能”。
以蘋果為例,早在2014年就著手IoT布局,并強調以設備間的互聯構建數據+服務互通生態與商業閉環。但蘋果的互聯優勢集中在自研產品上,生態從起步起就延續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封閉生態,雖然發布了HomeKit平臺,但因較高的入場門檻并未真正打開以智能家電為代表的智能家居市場,難以滿足用戶對不同生活場景中海量IoT終端+統一數據的痛點需求。
中國科技企業中,現階段互聯網企業意圖通過智能音箱產品“揚長避短”,阿里、百度等屢屢發起智能音箱價格大戰,希望通過智能語音為入口連接與布局智能家居生態。終端企業則希望把手機打造為AIoT入口,比如小米推出的手機+AIoT“雙輪驅動”戰略。
“搶占入口”這一做法本身沒有錯,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時代科技通過海量用戶入口的占據,都對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巨大的話語權與生態裹挾力。但這更多是基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固有思維”,上個時代的“船票”,很難通過照搬登上新技術時代的“大船”。
萬物互聯時代,除了連接人與設備,更重要的還要連接海量的設備與設備,設備與場景。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不把用戶在生活場景中高度依賴的各種家電設備與物聯網終端高效連接,并建立統一數據與服務通道、為用戶提供“全終端+全場景”主動服務,那么用戶與產業界所理想中的“智慧生活變革”依舊無法走進現實。
“全套系AI家電”是剛需還是偽命題?
3月9日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TCL宣布推出了行業首個“全套系AI家電”。
相比之前傳統家電企業推出的“單終端智能”,以及互聯網與手機企業推出的“單入口智能”,TCL“全套系AI家電”具備以下三大特點:
新智能家庭終端的“全系覆蓋”。
TCL是全球少有具備“全終端能力”+“多品類優勢”的科技企業,并且擁有非常清晰的戰略演進目標與持續強化布局。
一方面,2019年春季新品發布會上TCL領先業界提出了“全場景AI”,并明確了以 AI×IoT為核心的“4T”場景化產品矩陣。2020年春季新品發布會TCL發布了基于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智能鎖等五大類智能新品。2021年春季新品發布會TCL推出C12系列,覆蓋了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集成灶、Mini智屏開關、智能門鎖等八款新品七大品類,TCL“全套系AI 家電”策略布局與差異化能力初顯。
另一方面,圍繞“全套系AI家電”能力構建,TCL近年來開啟大刀闊斧式的變革與深度產業布局。2019年6月TCL啟動兩大業務收購重組:TCL電子收購TCL通訊,同時將旗下的茂佳國際出售給TCL實業。前者目的在于將手機通信業務與TCL電子豐富的家電產品線深度融合,后者則是剝離小米、華為等品牌的電視機代工業務,為TCL電子的電視業務“解綁”,提升TCL電視品牌的市場競爭靈活性與品牌勢能。2021年中國家電行業的一大“重磅消息”,是TCL家電成為奧馬電氣的第一大股東,后者是中國冰箱產業最大的代工廠之一,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與產能優勢,TCL加速冰箱業務布局的意圖非常明顯。
這也是TCL如今有充足的底氣與信心宣布推出行業首個“全套系AI”智能家電的重要原因。
以智屏為中心,打破傳統家居場景的“單一連接”方式。
未來智慧家庭生活的人機交互方式,必須具備三大能力:簡潔、高效、智慧思考。以此標準來看,手機屏幕雖然便于用戶移動場景的隨身攜帶,但在家居這一位置大體固定的場景中,屏幕太小、續航有限,而且還與個人隱私與金融信息相連,意味著手機并不是一個最恰當的AIoT中心設備。智能音箱產品的弊端在于其計算能力有限,過度依賴語音交互,很難解決智能家電互聯互通難題,很多智能音箱如今在用戶的真實生活場景中都淪為簡單的“鬧鐘、音樂播放器”,甚至是“吃灰設備”。
對于用戶來說,最簡單、直接、高效的交互方式就是“擬人”。以TCL C12 量子點 Mini LED 智屏為例,其支持息屏狀態下的智能語音交互,AI升降攝像頭增加了對物體的識別與視覺交互功能,比如高清視頻通話、體感游戲與運動健身。人機交互方式拓展到語音、視覺、動作與文字,已經遠超單一手機與智能音箱的能力范疇。
此次發布的TCL靈悉C12全套系AI家電的兩大突破,一是將“智屏”安裝在幾乎全套系家電產品上,大大拓展了TCL全套系AI家電的交互功能與服務場景;二是“靈悉”,這是TCL自主打造的AI引擎,通過分布式技術與互聯互通,靈悉相當于一個虛擬的神經網絡,連接起了TCL全套系家庭終端。眾多“智屏”可隨時進行數據互聯與跨屏交互,相當于用戶家庭場景中以智慧顯示為核心,所有智屏都成為智能家庭的交互入口,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屏幕、APP等多種方式控制智能家庭設備,數據與服務伴隨用戶在房間不同場景中如影隨形。真正打破了傳統家居場景的單一終端互聯、單一屏幕交互、單向數據傳輸的“偽智能”體驗。
單終端差異化創新體驗最佳,全套系AI家電體驗升維。
智能家電產品,說到底還是要回歸產品創新與體驗本身。本次發布的TCL靈悉C12全套系AI家電,從單終端體驗來看皆實現了技術引領創新與明顯產品差異化,作為“全套系AI家電”整體組合來看,則實現了全場景智慧家庭生活體驗。
比如TCL C12智能集成灶,通過緊湊的設計方案在0.54平方米空間內實現了油煙機、燃氣灶、蒸箱、烤箱的四合一功能,在提升廚房空間利用效率的同時可以滿足用戶高品質生活需求。除此之外,其搭載了10.1英寸智屏,擁有1.5萬+視頻食譜、定制版QQ音樂、騰訊視頻等內容。用戶可以“秒變大廚”,也可以隨時接入語音聊天,有效提升廚房場景的娛樂與交互體驗。
TCL C12 AI攝像頭智能鎖除了具備6種開鎖方式之外,還可以將家庭安防從被動變主動,在各種光線環境下清晰捕捉門外運動信息,并將畫面實時發送到用戶手機端。當有訪客時,全套系AI家電中的智屏都會收到視頻畫面,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看到來訪對象并選擇對話或者開門。當用戶回家,AI攝像頭智鎖識別出你是“主人”那一刻開始,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乃至廚房里的集成灶就已經全部準備就緒。TCL實業CEO王成對此表示:“真正的AI,是從用戶進入家庭之前開始的”,不再需要用戶去用手機挨個觸屏遙控。
目前大部分智能電視都加入了攝像頭,也支持視頻通話,但卻只能進行指定終端的通話,用戶只能被限制在某一個地點和場景。靈悉套系則不然,用戶可在家庭不同場景、不同終端中做到“視頻通話跨屏流轉”。在視頻與音樂播放中也是如此,當用戶從客廳走到廚房場景,視頻和音樂的播放不再受到家電本身的單終端限制,而是“全屋無縫流轉,信息如影隨行”。
用戶會選擇一個品牌的全套系AI家電嗎?這問題初想似乎很難實現,但真正站在用戶和使用場景角度就會發現,這需要兩個關鍵變量:單終端做到行業領先,全套系實現體驗升維。用戶選擇家電,核心決定因素還是質量、體驗與口碑,品牌選擇是隨著使用與體驗價值而變遷的。就像你10年前選擇了諾基亞手機和IBM電腦,但如今很多用戶選擇了蘋果“全系套裝”。
2019年王成在春節發布會上發布AI×IoT變革戰略之后,曾講了一句話:“大家身邊所有的已經習以為常的家電產品,可能都有必要被TCL重新定義以及被重新再發明一遍”。
歷經兩年創新與探索,如今這一理想正在變成現實。
再不提防TCL就晚了
中國手機企業近20年演進過程中,擁有兩次“波峰”階段:一次是在十數年前的功能機時代,另一次則是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之后的中國市場爆發周期。
兩次“波峰”中的低谷,是蘋果iPhone發布之后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關鍵變革階段。
中國家電市場如今也正在迎來相似的演進過程。當智能化變革改變了用戶對傳統家電的體驗需求與創新預期,當家電間的互聯互通、數據流轉、主動智慧體驗遠超單機品牌,家電企業的智能化變革普及的拐點就會加速到來。
從AI×IoT變革戰略到推出全套系AI家電,是TCL領先其他家電品牌與互聯網企業在智慧家庭“新賽道”上邁出的全新一步。而從所有智能化產品的演進方式來看,行業往往一旦出現了被用戶與市場認同的“先行者”,后面紛紛跟進的企業一定會加速進入、共同推動行業變革的普及進程。從智能手機到新造車勢力,從智能電視、智慧屏到如今的智慧家庭生活皆是如此。
但TCL為何可以占據引領位置?后發的企業又將面臨哪些護城河與可以借鑒的案例參考?《壹觀察》認為主要有三點:
首先,中國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面向萬物互聯時代建立主要技術與創新支點。
全套系AI家電背后,是TCL通過長期投入在核心半導體顯示、芯片、AI、5G、IoT等領域積累的深厚技術優勢,以及對TCL全系家電體系的深度融合創新。
以半導體顯示技術為例,TCL華星過去11年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2月TCL華星液晶面板出貨躍居全球首位,其中量子點專利數做到了全球第二,專利授權量國內第五,首家量產Mini LED電視以及OD Zero Mini LED電視,Mini LED全球市場占有率超90%。在OLED領域,TCL華星位于廣州的8.5代印刷OLED產線初步規劃量產時間是2024年,而TCL是印刷OLED技術的主要引領者,可以大幅降低OLED制造成本、提升良率,有利于中國顯示企業實現“換道超車”。
在核心顯示技術的強力驅動下,TCL電視無論是在技術創新力還是市場份額上都表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2020年全球電視銷量達3534萬臺,超過了小米+海信電視銷量綜合,相當于“每1秒賣1臺”。其中海外市場增長高達27.2%,進一步夯實了全球TOP3電視品牌的位置。GfK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TCL電視在全球19個重點國家排名前五。其中在北美市場同比增長24.8%,進一步拉近了與榜首三星的市場份額。
2019年9月,TCL成立了專注于AI、IoT和云服務等技術研發與孵化創新的鴻鵠實驗室(Eagle Lab),該實驗室設有4個技術中心,200人以上的大數據云平臺和云平臺團隊,400人以上的AI算法團隊。如今靈悉套系的個性化服務、多模態交互、萬物智聯和信息流轉四大全場景能力引擎,構建起面向全球業務的鴻鵠云平臺,與鴻鵠實驗室的研發與孵化創新密不可分。
2020年12月底,TCL科技宣布完成對中環電子的收購,后者是中國領先的半導體材料(如單晶硅)、半導體集成電路與器件生產企業。通過此次收購,高效N型單晶硅片出貨量TCL一舉攀升到全球第一,并且與TCL在半導體顯示、全類型智能家電布局中形成了強協同創新效應。
萬物互聯時代的智慧全場景家庭之爭,一定是基于企業綜合實力,以及系統性技術投入與產品布局的較量。“組裝”成就不了一流的科技企業,中國手機企業即使今天做到了全球TOP6品牌有其四,但依舊無法擺脫“高端屏幕卡脖子”與“芯片斷供”之憂。這也是TCL一直堅持核心技術投入、掌握關鍵供應鏈的重要原因。如今TCL在中國家電企業中專利數量位居第一,也是全球專利250強榜單中唯一的中國家電品牌。就如王成所說:“硬核科技是TCL的底氣”。
第二,重視“軟實力”創新。
包括系統、交互、UI等軟件層面的創新,直接關系用戶的核心體驗,卻一直是中國家電企業的長期“短板”。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家電作為孤立終端存在,游離于移動生態之外。但在萬物互聯時代,終端去中心化、智屏無處不在,推動家電企業必須直接去面對多終端人機交互與統一體驗。《壹觀察》關注到,TCL本次發布會同時推出了UI 5.0“全場景智慧系統”。不同于傳統PC、電視和手機的單一交互界面,UI 5.0可實現TCL靈悉全套系AI家電所有智屏的統一UI與交互體驗,這也是靈悉可以順利實現個性化服務與信息流轉等前端展示的重要通路。
對于TCL來說,一方面可以為用戶降低學習成本,便于用戶將熟悉的智能手機交互體驗延伸到智慧家庭全場景之中;另一方面,以自主開發的UI 5.0為平臺,可以無限拓展功能升級(如今實現了千款云游戲、遠程課堂、AI健身等功能),以及對未來更多全套系AI家電類型與產品的拓展支持。
智能電視出現之后,如何讓用戶擺脫遙控器一直是行業思索突破的難題,這個問題如今在智能家庭場景下需求更加急迫。UI 5.0“全場景智慧系統”就是家電企業在新賽道上的重要新起點。
第三,生態擴展與能力開放。
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直存在“封閉”與“開放”之爭,兩種路線并沒有對錯,這是廠商、開發者和用戶的共同選擇。iOS生態有利于打造生態與商業閉環,建立高效安全統一的用戶體驗,開放的Android生態更有利于降低產業門檻,推動技術與產品普及,但長期面臨系統與服務的碎片化難題,即使是中國手機企業之間用戶的數據與服務也很難跨品牌遷移。
面向未來十年甚至更久的萬物互聯時代,我們如何選擇,這是全球所有企業和用戶都在考慮的問題。華為為此推出了HMS,希望通過分布式技術+同一UI交互來打造全新的生態系統。TCL今天同樣在為新智慧家庭生態而努力創新,不同的是,TCL天然具備“全終端能力”+“多品類優勢”,與華為是從兩個方向推動創新,向一個目標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TCL全套系AI家電并非是要打造一個“高墻產品生態”,而是在現有標準、連接規范、交互方式混亂的智慧生活變革初期階段,打造一個高標準、高統一度的“全套系”標桿組合,為用戶創造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可體驗、能購買”的高成熟度智慧潮流生活方式,為行業創新與普及打造一個“錨點”案例。
從TCL此次聯合vivo首發通訊助手,支持更多第三方手機接入TCL全套系“智屏”,以及支持蘋果和Android手機免下載應用即可實現4部手機進行鏡像投屏的“四路同屏”功能,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由此來看,從2019年發布AI×IoT戰略,歷經兩年時間的探索布局、技術融合與產品創新,TCL如今早已不只是一家智能家電企業,這也是三星將TCL視為“最強競爭對手”的真正原因。最了解一家企業的變革戰略與未來影響力的,往往來自最頂級的競爭對手。
TCL靈悉全套系AI家電就像一顆變革的種子,伴隨走入更多用戶家庭,幾何級的爆發增長也將由此發生。
無論是傳統家電企業還是互聯網科技企業,再不提防TCL就晚了。
END
「壹觀察」創始人宿藝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編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搜索「壹觀察」
百家號、微博、抖音搜索「宿藝」關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聯網汽車丨智能家居丨
轉載、合作聯系微信:yiguancha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