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為何成為智能時代AI生態新“沃土”?
作 者 丨 宿藝
編 輯 丨 子淇
每個新技術時代,都有對應的新生態形式與商業模式,這已經成為產業共識。人工智能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新技術革命之一,業界預計其給產業帶來的增量紅利與創新空間將超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十倍以上。這也是如今幾乎所有科技與互聯網企業都在“押注”AI新賽道與新生態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產業共識是,AI開發者作為智能時代的“造物主角”,其重要性將會進一步突顯。但AI應用開發在技術、算法(如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工具調用、思維理念、服務落地等方面相比移動互聯網時代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別與較高門檻。這意味著傳統開發者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并不能在智能時代簡單“復用”,導致全球AI開發者普遍面臨行業短缺難題,并成為各大企業現階段搶先打造智能新生態的主要“瓶頸”之一。
先看幾個數據: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報告》稱,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在過去3年間增長了8倍;來自哈佛、MIT、斯坦福等專家學者撰寫的《AI指數2018年度報告》指出:僅從2015年到2017年,需要AI技能的職位空缺就增加了35倍,并且這一缺口趨勢在進入2019年之后全面加大;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目前我國AI人才缺口達30萬,甚至年薪百萬難尋資深復合型“高手”。
由此來看,智能時代未來與新生態形態的建立,與AI開發者的聚合與成長密不可分。十年前,原網景創始人、硅谷著名投資人 Marc Andreessen曾判斷“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軟件將吞噬世界),而十年之后,這一判斷成為演變為“AI Is Going to Eat Software”(AI正在吞噬軟件),進而改變世界。
所以說,“智能時代,得AI開發者得天下”絕非夸大之詞。
AI開發者的困惑與挑戰
對于大眾開發者而言,新技術時代的周期性更迭同樣會產生巨大不確定性,智能時代這個挑戰尤為突出,舉例來看:
開發環境發生巨大變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開發者都在iOS和Android兩大開發平臺上比對和糾結,背后是投入回報率、開發成本與開發工具便捷性等因素的綜合考量。面向智能時代,新應用、新終端與場景服務的類型與邊界都在發生巨大變化。一方面導致了很多現有開發者充滿了焦慮,另一方面優秀AI開發者的流向與選擇至關重要。
應用服務創新與產業化落地方式發生明顯變遷。
從移動互聯網到智能時代,面向消費者端最大的變化,一是終端、服務“去中心化”,智能手機中的很多功能會根據用戶場景的切換選擇最適合服務與交互的設備類型,比如汽車場景中的大屏,運動場景中的穿戴設備等;二是服務與體驗從過去的“被動觸屏”,發展到主動智能服務,其背后是AI技術普及與機械學習的不斷進化。
更大的變化是面向產業端,如果說PC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內容制作與傳播方式,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了大眾生活,那么智能時代的一大關鍵變革能力,就是智能化真正進入千行百業,深層次地推動生產、工作與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變。IDC報告顯示,全球TOP2000企業中超過2/3的CEO將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作為企業戰略核心;Gartner預計,2025年全球企業云技術使用率將達到100%,來自行業企業的應用開發將會是一個“海藍增量市場”,對于所有AI開發者而言無疑將是一個巨大機遇紅利。
面向未來十年的新生態“主路徑”選擇。
移動互聯網初期,行業存在諸多生態平臺選擇,不同開發者對于路徑的選擇深刻影響了行業格局走向,其中一些開發者因為“主路徑”選擇正確獲得了超預期的行業紅利。因此開發者群體中有句話:“努力很重要,但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如今在智能時代初期,AI開發者同樣需要在AI技術、產業特征、新生態平臺與商業化變現中找到相對完美的平衡點與“主路徑”。這不僅僅是“押寶”,更是基于對技術趨勢與具備引領實力企業的超前判斷。
《壹觀察》認為,中國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創新兩極”之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開發者群體,同時具備全球規模最大的用戶群體與極具創新活力的智能企業,這為中國AI開發者迅速切入智能時代“新賽道”奠定了搶先起跑的重要發力點。對于科技與互聯網企業來說,“得AI開發者得天下”這一定律仍將延續,并且“先發”與引領價值無疑更加重要。
百度為何成為AI生態新"沃土”?
百度是中國科技企業中的“AI頭雁”。
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與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方面,百度以9364件專利申請和2682件專利授權處于第一位。這也是百度連續三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專利分析報告中總申請量蟬聯第一。此外,在深度學習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自動駕駛、知識圖譜、智能推薦等諸多AI代表性的技術創新與應用領域,百度皆位居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首位。
2020年在CVPR、ACL、ECCV、NeurIPS和INTERSPEECH等全球頂級人工智能學術會議和權威競賽上,百度AI問鼎冠軍30多次,收錄論文260多篇,并在當年再度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以及獲得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SAIL獎等一系列大獎,其AI技術能力贏得了來自國內外行業與權威組織的一致認可。
但百度遠不止是一家“AI技術創新公司”。今年3月百度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李彥宏在致股東信中透露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百度聚焦AI投入已有十年之久,公司過去十年的研發投入已超過1000億元,而百度三年前公司總收入剛突破1000億美元,足見對“決勝AI時代”的堅持與決心;二是李彥宏將百度表述為“一個擁有強大的互聯網用戶基礎的AI生態型公司”,從技術引領到生態型公司的升維,AI開發者的聚合與參與必不可少,這也是百度近年來圍繞AI生態打造不遺余力的重要原因。
從以下幾個維度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首先,打造自研可控、軟硬一體的“AI技術底座”。
伴隨百度大腦快速迭代進化到6.0,AI開發者正在接近掌握面向智能時代的新“技術底座”。
“自研可控”、“軟硬一體”是百度大腦6.0的“關鍵詞”。以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算力為例,百度自主研發了云端通用AI處理器“百度昆侖”,其具備高效能功耗比、高計算密度、高穩定性等顯點。如今,百度昆侖1代已實現量產并完成萬片以上的產業部署。百度昆侖2代采用7nm制程工藝,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量產,相比1代性能再次提升3倍。除此之外,百度還推出了遠場語音交互芯片“百度鴻鵠”,實現了高性能語音體驗與低成本智能硬件的統一,并在智能音箱、車載互聯網、智能電視等IoT設備與諸多領域實現了廣泛落地,目前出貨量已超過300萬片。
百度昆侖與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的適配與結合,充分釋放了百度在“軟硬一體”的強大優勢。百度大腦6.0已經具備了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以及知識增強的持續學習語義理解技術,百度大腦綜合語音、語言、視覺等不同信息,實現跨模態語義理解,打造具備“軟硬一體”與復合長期演進需求的“AI技術底座”。
第二,開源開放的AI新生態模式。
生態打造,歸根結底就兩種模式:開放與封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代表就是安卓與iOS。面向智能時代的AI新生態打造,百度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開放,原因之一是開放是百度企業成立以來的標簽式基因,比如搜索引擎天生就建立在開放的移動互聯網基礎上;二是百度深刻地理解智能時代,沒有一個企業可以解決來自海量用戶與千行百業的眾多需求,開源+開放,才能聚合最優秀的AI開發者與合作伙伴,加快智能時代AI新生態走向產業成熟。
而這種理念的代表產物,就是備受業界關注的“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這是中國首個開源開放、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已經擁有開發便捷的產業級深度學習框架、支持超大規模深度學習模型的訓練、多端多平臺部署的高性能推理引擎和面向產業應用、開源開放覆蓋多領域的工業級模型庫四大技術先發優勢。
《壹觀察》認為,其具備兩大顯著特點:
一是集深度學習核心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工具組件和企業服務平臺于一體,具備較高成熟度,便于AI開發者入門與上手,并且已經得到應用與產業驗證。IDC公布的2020年下半年《深度學習框架和平臺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在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綜合份額中,Google、百度、Facebook穩居前三,占據70%以上市場份額。其中,百度以3.38%的增速位居行業第一,綜合市場份額位列第二,與位列第一的Google幾乎持平。
二是進化高效,2020年飛槳發布了最新的全景圖,包含飛槳開源深度學習平臺和飛槳企業版兩部分,其中前者強調以開源方式持續建設,為產業、學術、科研的創新提供AI基礎設施;后者則針對各類企業的實際需求與新技術趨勢提供一站式AI開發服務。數據顯示,飛槳目前已服務了約10萬家企業,成為面向智能時代幫助AI開發者直達產業應用與商業變現的重要通路,有利于推動智能時代新生態、新商業模式的成熟與迭代進化。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AI開發者與產業的旺盛需求,飛槳自身的迭代正在加快:今年3月,百度飛槳開源框架2.0版本正式發布;今年5月20日即將舉行的WAVE SUMMIT 2021 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據悉百度飛槳平臺還將發布全新升級,同時公開展示飛槳的新特性、重點升級套件和激勵計劃,“螺旋槳PaddleHelix 1.0”正式版也將發布面世。
在AI新生態的開源開放策略上,李彥宏曾經公開強調稱:百度做AI,必須堅定推動開源開放,目的“是讓大家都少走彎路,讓整個賽道更寬廣,讓技術發展更快,讓應用普及更快”。如今看來,這絕非是一個簡單的表態,而是已成為百度從技術公司走向AI生態型公司的堅定長期戰略。
第三,對AI開發者新技術、服務與工具的多維賦能。
對于AI開發者而言,平臺架構組成與技術能力,以及提供的相關開發工具、組件與服務支撐力至關重要,決定了開發門檻、成本與資源投入,從而直接影響AI新生態能否迅速獲得開發者的廣泛認同與應用服務的成長豐富性。
百度智能云的新架構主要分為三層,底層是百度大腦,包括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和安全體系,共同組成了百度核心AI技術引擎;中間是平臺層,也是目前各大科技與互聯網企業普遍采用的高效技術開發模式,主要包括通用的基礎云平臺、AI中臺、知識中臺,以及針對場景的各種開發平臺和關鍵組件與工具;在基礎層和平臺的支持下,上層的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可以精準地為各行各業賦能,同時為AI開發者提供更好的工具。
以AI中臺為例,其包括AI開發平臺和AI能力開放平臺兩大部分,前者主要面向AI開發者提供模型開發的全流程支持,后者主要面向AI開發者提供全面的AI模型能力集合。依托兩類AI基礎平臺,百度已面向金融、能源、互聯網、教育、運營商、制造、政府等行業提供了AI中臺解決方案,助力行業企業構建統一的AI基礎設施,實現AI資產的共建共享、智能應用的敏捷開發,加速企業智能化升級。
2020年疫情期間,百度AI平臺經歷了“實戰”檢驗,各領域生態合作伙伴基于百度大腦平臺迅速開發了一系列的AI抗疫產品。比如百度AI助力中國疾控中心在10小時內就完成了北京四個病例樣本的全基因組測序。百度免費開放LinearFold算法,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提速120倍。百度飛槳開源業內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并與北京地鐵合作落地AI口罩檢測方案,在實時視頻流中對不合格戴口罩的情況進行識別。中國移動聯手百度大腦上線“疫統計”,免費助力兩千家企業智能填報等等......
另一個需要重要關注的是飛槳開源框架2.0版本發布之后,實現了“編程一致、動靜統一”的全新開發體驗,其API體系全面升級之后共劃分為19大類,新增200多個API,AI開發者可以在應用開發過程中的敏捷開發與精細化調優,有效降低升級遷移成本。數據顯示,2020年飛槳開發套件加速成員獲得了快速擴張,工具組件在數量和質量上皆取得了明顯突破,有助于AI開發者直達各行業應用與創新,構建幫助開發者實現夢想與價值的“AI樂園”。
第四,高度重視AI開發者的培養。
智能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層面的較量,人才是核心的砝碼變量之一。據媒體報道,到2025年中國 AI 人才缺口將達到1000萬。百度一方面提出了未來5年培養 AI 人才500萬的計劃,另一方面,百度飛槳從企業服務、教育生態、開發者社區三大層面加速推動AI開發者與從業者的人才培養。
面向企業層面,百度推出AI快車道、AI私享會等形式的培訓渠道,加速前沿AI技術與開發者快速深入到各行業企業的具體業務場景。面向各大教育高校,飛槳提供了包含學習、實踐、比賽、認證、就業的全周期服務體系。數據顯示,飛槳學習與實訓社區AI Studio的社區學習開發者超60萬,師資培訓覆蓋了全國500多所高校,并在200余所高校開設學分課程,縮短從高校到AI人才培養的成熟鏈條。
2020年初發布的飛槳開發者技術專家計劃,實現了從0到1搭建飛槳開發者技術專家體系機制。飛槳還與Linux Foundation開源軟件大學合作,推出了國內首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初級、中級),打通從學習到就業全流程。
除此之外,飛槳還積極承辦各類AI活動與賽事,比如中國人工智能大賽、CCF大數據與計算智能大賽等。2020年飛槳開放了50場AI競賽,總獎池超過300萬人民幣,吸引了22個國家的超過3萬名AI開發者參與。截至2020年底,飛槳開發者生態已經凝聚了265萬開發者,累計提交commits超過16萬次,呈現出開發者高增長、高活躍度與高創新能力等顯著特點。
搜索時代,百度依靠深入各大高校建立了獨特的“實習生文化”,并影響了各大科技與互聯網企業的校招與年輕人才的使用態度。面向智能時代,百度在AI戰略上同樣繼承了這一優勢基因,并通過生態開放策略將其擴展到全社會領域,有助于緩解全行業AI人才缺失難題,并為智能時代的技術演進與行業普及提供創新“沃土”。在這一過程中,百度也逐漸成長為中國AI開發者成長的“黃埔軍校”,進一步夯實在AI技術創新與新生態打造的引領地位。
《壹觀察》評論
“技術驅動”是百度誕生以來的血統與基因。
李彥宏在百度回港上市時的發言令業界印象深刻:“百度有 1 塊錢,會投到技術里;有 1 個億,也會投到技術里;有 100 億,還是會投到技術里。”
技術是推動人類從工業革命到信息時代的核心引擎,從PC互聯網到如今智能時代更是如此。歷經十年持續的“壓強式”技術與生態投入,AI已成為百度的核心引領創新能力,并成為產業和AI開發者普遍認同的企業“標簽”。更重要的是,百度在這一過程中,清晰地意識到了從“技術創新”到“平臺生態”企業躍遷的重要性。無論是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中國企業所依賴的生態能力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這讓中國企業和開發者在缺乏標準和規則話語權同時,面臨各種不可控的開發與商業風險。
作為百度AI技術的集大成,伴隨百度大腦快速進化到6.0,中國科技與互聯網企業有望搶先掌握“智能時代的AI新基礎設施”,現階段的核心任務就是盡可能地聚合行業人才與優秀AI開發者,全面高效地推動AI應用創新與新生態、新商業模式的落地,從而加速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升級。
由此來看,與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人與生活相比,以AI代表的智能化變革可以真正惠千行百業,成為新生產力。而圍繞開發者、人才、生態等AI領域深度布局與持續投入背后,百度的目標是為新百度開路,通向“成為最懂用戶,并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這也是“AI生態型公司”的最佳進化形態。
面向智能時代,所有科技企業都在尋求“新船票”,這不僅是企業間技術與實力的較量,同樣是生態豐富度與產業影響力的比拼。“得AI開發者得天下”背后的意義,將比以往任何技術時代都更加重要。
END
「壹觀察」創始人宿藝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編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搜索「壹觀察」
百家號、微博、抖音搜索「宿藝」關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聯網汽車丨智能家居丨
轉載、合作聯系微信:yiguancha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