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對于一款帶有科幻元素的驚悚游戲,盡管筆者不算是科幻迷,對宇宙也有很多懵懂,但還是很難拒絕的。
沒錯,今天想要聊的游戲便是由No Code制作,Devolver Digital發(fā)行的科幻驚悚游戲《Observation》(觀察),如果讓筆者給這款游戲下一個定義,筆者覺得很像是一部宇宙空間站版本的《恐怖游輪》。
由于本文涉及一些劇透,如果對游戲非常有興趣的玩家記得跳過劇透部分。筆者可是非常推薦大家去嘗試這款游戲的,并且IGN也給出9分的積極評價,本游戲目前有PS4和PC(EPIC獨占)兩個版本,并且都支持中文字幕。如果你是PC端的玩家,其實已經(jīng)可以下載EPIC平臺了,有國區(qū)外加方便支付,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也要感謝今日頭條游戲頻道提供的游戲激活碼。
提起Devolver Digital,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畢竟有很多非常棒的獨立游戲都是經(jīng)過這家公司才與大家見面的,《武士·零》(Katana ZERO),《信使》(The Messenger),《Gris》……都在某個時刻,引領著玩家的風潮。那么我們再說說制作方No Code,筆者特意查了查,這家蘇格蘭開發(fā)商之前也有一款作品,便是2017年2月底發(fā)售的《Stories Untold》(未訴之事),可惜的是游戲本身并沒有中文版本,并且游戲的方式也并不怎么討喜,甚至有點冷門。當然,如果你玩過那款作品,再玩如今的《Observation》,會有些意外的發(fā)現(xiàn)在某些地方或是解謎部分,還是有種傳承的。
《Observation》的表現(xiàn)形式的確與眾不同,選取的視角也并非人類,作為宇宙空間站的人工智能山姆(Sam)這次成為了玩家所要操控的對象,拜托就不能取個高科技一點的名字嗎。自然,劇情便是以山姆的角度展開的,講述了山姆與艾瑪·費舍爾博士(Dr. Emma Fisher)的某次驚悚冒險經(jīng)歷,而玩家要做的,并非真刀真槍的戰(zhàn)斗,甚至連行動都被限制了不少……畢竟,你不是人類,你只是個AI,所以你能做的便是操作這些控制系統(tǒng),看看攝像頭,用一些程序啟動各種設備。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幫助艾瑪·費舍爾博士查明這個詭異事件的真相。
游戲在劇情方面,筆者認為唯一的缺憾便是和其他人物的互動元素太少了,似乎在這次的旅程中,除了艾瑪·費舍爾,也只有船長一人參與度較高,其他人,要么剛看見,就再見了,要么也就只能看看他們在電腦上留下的瑣事。雖然游戲的劇情創(chuàng)意還算不錯,但也很容易感覺到孤單和枯燥,要知道即便是和船長那段劇情,也是在整個游戲的后段了。
如果你們不怕劇透,筆者也可以多聊幾句,如果想親自體驗,那么請自動跳過本段。游戲中,其實采用了一個和《恐怖游輪》相似的演繹方式,艾瑪·費舍爾通過無限次的輪回,慢慢接近真相。自然,這些輪換是有交集的,可以互相發(fā)現(xiàn)。就像看到之前輪回的自己的尸體,亦或是看到一個活著的船長和一個其他輪回中死去的船長。不過,游戲中并未出現(xiàn)兩個輪回都活下的艾瑪·費舍爾商量對策。游戲的前半部分,你會努力找尋其他的空間站成員,并且對空間站偏離軌道抱有疑問。在中期,一段較長的解謎時間,劇情上也有些平淡,在這里你不免會感到枯燥,不過一旦你能接觸到輪回,故事便一下子精彩起來。游戲的最后,艾瑪·費舍爾,船長,山姆進行了一次對抗,最終艾瑪·費舍爾來到了目的地。或許是其他高等文明的信息,不斷的在傳達給Sam命令,一直到實現(xiàn)。也就是說,這次帶來了艾瑪·費舍爾,而接下來,則要帶來更多……
恐怖游輪
或許是筆者對于科幻宇宙題材的不太精深,筆者保留著一些疑問,這些高等文明的目的是什么?這個輪回的目的又是什么?或者至少筆者沒看到一個有說服力的完整故事邏輯,只不過這種敘事方式和開放式的劇情,也肯定是很多人所喜歡的就是了。如果不腦補其他劇情的情況下,或許,對筆者來說,疑問還是不少的,只好留給筆者繼續(xù)探索了,有了新發(fā)現(xiàn),筆者再來匯報啊。
那么接下來,就聊聊游戲性的問題。
很多玩家曾經(jīng)抱怨《底特律·化身為人》欠缺游戲性,歸類到互動電影似乎更為恰當,筆者也曾經(jīng)將《Gris》歸為游戲性欠缺一類。
那么在演繹方式和劇情上還算不錯的《Observation》,她的游戲性究竟如何呢?是否在解謎部分有所提升呢?且聽筆者慢慢分析。
之前筆者也提出過觀點,筆者認為,有戰(zhàn)斗系統(tǒng)的游戲,可以相對少操心游戲性了,畢竟戰(zhàn)斗系統(tǒng)自帶游戲性,所以所如果一個游戲(不能算類似足球這種……),沒有戰(zhàn)斗系統(tǒng),那么游戲性缺失很可能是正常的。最常見的,便是文字冒險游戲,對了,還有現(xiàn)在一些所謂的鼠標點擊游戲等等,即便是擁有了一些動作元素,比如剛剛提到的《Gris》都在游戲性上凸顯出了欠缺。至少,戰(zhàn)斗就會有操作,就會有對抗,也就會帶來一定的游戲性。游戲發(fā)展的大趨勢,戰(zhàn)斗方式也越來越向動作這邊發(fā)展,反饋更直接,也算是對提升游戲性進行了某種程度的升級。盡管筆者也同樣喜愛日式RPG,只不過,和動作RPG來比較的話,游戲性的種類雖然不同,但從整體來說,顯然還是動作RPG更占優(yōu)勢一些。
那么,《Observation》所能展現(xiàn)出游戲性的地方在哪呢?這個游戲并沒有戰(zhàn)斗系統(tǒng),天然的增加游戲性的方式?jīng)]了。那么,《Observation》就只能把游戲性放在解謎上了。不得不說,No Code還是很聰明的,充分的利用了山姆本身的特性。
作為攝像頭的時候,觀察和尋找,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操作性步驟,玩家需要自己調(diào)整到各個攝像頭上,進行角度轉換,遠近調(diào)整,最終找到需要的線索。有的時候,線索顯而易見,然而有的時候,線索卻不那么容易尋找。作為飛球的時候,移動明顯方便了,甚至還有撞擊通風口擋板的操作,這都讓玩家很容易的在操作感上獲得良好的體驗回饋,這可比只有文字切換場景高端多了。就算是游戲中需要接通電源才能運作的筆記本電腦,你若想看到補完劇情方面的信心,也要親自操作。
接下來,玩家所要做的,便是利用尋找到了的信息來進行操作解謎,怎么連接裝置,如何撲滅火焰等等。當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解謎元素,便是記憶力,你需要記憶某些圖形的次序,或是記住那些艙門的控制線路圖,當然都不難就是了。
盡管作為一個AI,但是在解謎部分,筆者不得不說,No Code做的還頗為硬核,如果稍有不慎就容易不知所措,并且對不起,你還必須繼續(xù)摸索。游戲中,所有的解謎步驟,哪怕是簡單的數(shù)字,這人工智能都不會給你繼承,一樣需要玩家手動操作,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坐標。這么做,無疑是加大了玩家操作的機會,也算是變相的提升了游戲性。
特別要說的是,游戲中的謎題設計非常貼合劇情,所以玩家感覺似乎真的在操作空間站里的這些設備,并且煞有介事,這樣不管是從新鮮感還是從初體驗來說,都是非常棒的。稍微遺憾的是,在游戲的中段,在謎題形式基本見了個遍,然后劇情暫時還沒有大發(fā)展的時間段里,你需要硬著頭皮不斷的去重復做這些解謎步驟的時候,新鮮感的褪去,就會有些煩躁,甚至無聊,好在一旦你進入了第二個空間站,劇情上的沖擊,會讓玩家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劇情上。當然,這也要得益于本作的流程并不算長,否則中途棄坑的風險還是有的。
盡管《Observation》并沒有特別強調(diào)她的畫面,畢竟這類游戲也并不是以畫面好壞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但No Code還是非常好的完成了工作。筆者并沒有去過所謂的宇宙空間站,也就是在新聞中看些短短的影像,沒想到筆者卻感覺,宇宙中的空間站就應該是《Observation》里所展現(xiàn)的樣子,由于《Observation》提供了很多可以收集的信息,這也讓No Code的的確確做了不少細節(jié)在里面,至于你想不想了解,全憑意愿。
雖然作為PC玩家,大家肯定對于Steam有著很深的感情,但EPIC的出現(xiàn),也絕對是件好事。不得不說,《Observation》出現(xiàn)在EPIC上,的的確確讓游戲的熱度有所減弱,但這并不能掩蓋《Observation》的出色,筆者也非常建議喜歡劇情和解謎游戲的玩家去嘗試。再說一下,其實裝個EPIC客戶端很簡單的。
游戲并沒有那種JumpScare模式的驚嚇,驚悚元素基本都是心理層面的,所以說,害怕忽然出現(xiàn)個惡鬼的玩家可以放心了。
扮演人工智能,通過解謎來一步步和艾瑪·費舍爾博士找到真相,IGN評價9分,如果你喜歡這款驚悚的新鮮的《Observation》,那么請一定不要錯過啊。
感謝大家的閱讀,也感謝你們的支持與肯定,我們下回見。對了,別忘了關注筆者,畢竟筆者這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