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焦點
涉案房屋登記女兒女婿名下,女方父母出資20萬。因為一起居住導致發生家庭矛盾,女兒希望父母搬出去將房子賣掉,再給父母租或者購買一個小房子,但父母不同意。
法院認為,為父母提供居住條件屬應盡贍養義務范圍,現女兒要求其父母搬離涉案房屋的訴訟請求,有違公序良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目的相悖,應予以駁回。
本案的焦點實際就是子女與父母相處問題,為什么父母老后難相處?如何陪伴父母走過晚年不再互相傷害?這是案子背后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訴訟請求
女兒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
1.請求法院判令二被告三日內搬離二原告所有的房屋;
2.請求判令訴訟費用由二被告承擔。
一審查明
二被告是原告的父母,現居住在涉案房屋,該房屋登記在二原告名下,原告認為其父母即二被告強占案涉房屋居住,要求二被告騰房,二被告認為涉案房屋其投入20萬元,且其為女兒上大學支付學費等費用,要求女兒返還且一并解決母親贍養問題,雙方發生糾紛,原告訴訟來院。
一審認為
一審法院認為,子女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亦是法定義務,本案被告是原告的父母,且母親身體患有多種疾病,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及給予相應的照顧,原告為人子女應該竭盡全力為其父母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并給予精神上的慰藉。本案原告為其父母提供居住條件屬應盡贍養義務范圍,現原告要求其父母搬離涉案房屋的訴訟請求,有違公序良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目的相悖,應予以駁回。
一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第八條、第二十六條、第一千零六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上訴意見
女兒上訴理由如下:
涉案房屋價值100萬,其中除了父親的20萬,80萬由女兒以參加工作以后的全部積蓄購買,購買時父親沒有明確20萬用于借貸或贈予。由于父親挑起事端造成的家庭瑣事,女婿不堪其擾,已經與女兒辦理離婚。目前女兒生活狀態窘迫,作為單身母親,生活艱難,經濟拮據,居無定所。涉案房屋被被告二人占據。女兒婚前竭盡所能提供贍養義務,在母親生病10年期間,90%的醫藥費都由女兒從微薄的工資中支付,價值15萬元。婚后由于生育,女婿的期房延期交房,需要為孩子提供穩定的生活條件,原告與被告一起生活,家庭瑣事引發的矛盾不斷升級,無法共同居住。
由父親一手造成女兒離婚的局面。目前女兒本人生活狀態艱難,獨自帶孩子無法找到收入好的工作,只能勉強為生。贍養義務也要看實際條件,不是所有子女都有能力提供沈陽這樣的一線城市養老,住價值100萬的洋房,享受中國醫科大學的醫療條件。反而子女生活窘迫,居無定所。
原告多次要求將涉案房屋售賣,所得費用由女兒支付費用為被告二人在鞍山租賃或者購買一處一室一廳、距離親戚近、適合生活的房屋,并按月支付贍養費,均遭到拒絕,被告要求占據房屋,拒不歸還,口頭承諾配合賣房,行動上屢屢阻撓。本次訴訟請求法院考慮原告實際情況,同意被告二人搬離房屋,同意女兒將房屋售賣。考慮原告女兒經濟壓力以及目前房屋貶值,原告愿意將售賣房屋所得費用為被告二人在鞍山租賃舒適房屋居住,除此之外每月支付1500元贍養費。
被上訴人母親、父親、原審原告女婿均未答辯。
二審認為
二審法院認為,關于被上訴人支付的二十萬元款項的性質問題。上訴人主張該筆款項是被上訴人的贈與款項,考慮上訴人系被上訴人的獨生女兒,且上訴人母親身體多病、上訴人父母共同居住農村僅有的一處住房、收入不高的情況,被上訴人支付案涉房屋首付款二十萬元的初衷為“與上訴人居住、由上訴人贍養”具有高度蓋然性,則被上訴人支付案涉房屋的首付款二十萬元系屬于附條件的支付行為,所附條件為“與上訴人居住、由上訴人贍養”。
關于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問題。對于自然人來說,婚姻家庭關系是最基礎的社會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身份關系。父母對子女方面,傳統民法中存在親權這個概念。子女對父母方面,贍養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義務。目前我國建立和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其中居家為基礎,依賴于子女對贍養義務的履行。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亦屬于此種扶養義務。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中華民族有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文化。居家為基礎的實現,依賴于子女對贍養義務的履行。子女對父母的撫養前提以“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為判斷標準,“缺乏勞動能力”和“生活困難”只要符合條件之一的,成年子女就應當進行贍養。所謂缺乏勞動能力,是指父母因年老、疾病等原因不能以工作謀生,或者雖然可工作但不足以謀生。所謂生活困難,是指以父母現有財產不足以維持其生活。從實踐來看,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可給付贍養費,也可將父母接至家中共同生活。贍養費應包括生活費、醫療費等必要費用,數額應根據父母的需要程度、當地物價水平、子女的扶養能力等因素確定。現上訴人母親身體多病、上訴人父母共同居住農村僅有的一處住房、收入不高,在被上訴人提出具體贍養要求的情況下,上訴人應盡力履行對被上訴人的贍養義務。
綜上,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的訴訟請求違背“公序良俗”并無不當,被上訴人支付案涉房屋的首付款二十萬元系屬于附“與上訴人居住、由上訴人贍養”條件的支付行為,上訴人要求被上訴人搬離案涉房屋依據不足,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22)遼01民終10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