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是指肱二頭肌腱鞘內的損傷性炎癥,使肌腱發生粘連,肌腱活動發生障礙,中醫屬“筋痹”范疇,本病發病率較高。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起自肩胛骨的盂上結節,在肱骨結節間與橫韌帶形成的纖維管道中通過。當肩關節運動,肱二頭肌收縮時,肌腱與肱骨結節間溝反復摩擦,尤其是當上肢處于外展位,屈伸肘關節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腱溝內對肱骨產生較大壓力。
當肩關節外展外旋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在腱鞘內滑動的幅度最大,經常做肩部外展外旋活動,加劇了肌腱與腱鞘的摩擦,造成腱鞘滑膜層損傷,日久就發生水腫及損傷性的炎癥反應,使腱鞘變窄,從而影響肌腱在腱鞘內的滑動。人到中年以后,因骨組織退形變性,結節間溝粗糙變窄,關節外展外旋時,加劇了肌腱與腱鞘的摩擦,從而發生腱鞘炎。此外,肩袖的損傷,鈣鹽的沉積,肩關節內部病變等都可累及腱鞘,也可發生腱鞘炎。
多見于中年人。肩部及上臂一次致傷或多次反復受傷后,局部疼痛并向三角肌下放散。結節間溝粗糙,溝床變淺,肱二頭肌長腱處有壓痛,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肱二頭肌收縮時,可觸及輕微的摩擦感,當肘關節屈伸、上肢旋轉時可使肩部疼痛加重。慢性者,壓痛點局限于結節間溝處,肩關節活動除上臂外展、上舉并向后做背伸運動時出現疼痛,其他方向的活動都不痛。
檢查:特有體征是沿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通過肩關節和結節間溝處有明顯的壓痛。內旋抗阻試驗陽性:患者屈肘至90°,康復師用力使患者前臂旋前,同時囑咐患者用力旋后進行抗阻,如在結節間溝處疼痛則為陽性。
X線檢查,可發現肱二頭肌腱溝變淺、狹窄,溝底或側面有骨。
1.用深沉的?法、揉法沿三角肌纖維方向滾動,同時配合肩部被動性外展活動,弧度由小到大。然后再用拿法沿三角肌從上到下至肘部,重點在三角肌的前部和肱二頭肌肌腹處。
2.患者取坐位,將患肢外展稍外旋,醫生一手握住手腕,將上肢伸直,肩關節外展,使肱二頭肌長頭腱拉緊,另一手拇指在結節間溝外輕柔彈撥(下圖)。
3.搖肩法
①患者取坐位,康復師站在傷肩的后外側,一手拿住傷肩,拇指在肩后,四指在肩前,并用中指按住痛處,另一手握住肘部,將上肢外展上舉,在牽引的情況下進行旋轉6~7次(下圖)。
②拿肩的時候,康復師的手在傷側的腋下,拇指豎起,貼在傷處,向健側用力撐直,握腕之手同時向下用力牽拉拔伸,保持牽引力下使患肢屈肘內收,使手觸及健肩。
③患者屈肘將上肢抬平,并前后擺動6~7次,在后伸位時,康復師拿肩手的拇指按在痛處,向后觸按;拿前臂下端的手將傷肢向斜前上方拉直。
④順勢屈肘,使傷肢肘尖豎起,醫生拇指在肩處按揉。
4.以上手法結束后,康復師還可將雙手置于患者雙側肩井部,做輕快柔和的拿法,放松疼痛緊張的肱二頭肌腱及周圍的軟組約醫生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癥狀,辨證施用手法。
①如患者體質較好,可在局部由輕而重地點按,由慢而快彈撥。方法是康復師將指端按在肱二頭肌肌腱縫隙之間或肱二頭肌腱的起止點,做滲透柔和的點壓法。然后用拇指、示指、中指控拿肱二頭肌腱,突然向上提拉,反復3~5次。
②體質較弱者,在手法上酌情處理,按摩的手法一定要輕快柔和,少做或不做強刺激性手法,以患者體質能承受為原則。康復師可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者的指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搖轉患臂范圍可由小而大。同時可通過扶肩的手確定搖臂的范圍、程度,并可保護肩關節,雙手用力要均勻,交替搖轉。
1.手法調理后,鼓勵患者做肩關節功能活動。但避免過度劇烈的肩部運動。可配合局部熱敷理療,有助于炎癥消退。也可服用消炎鎮痛藥,緩解疼痛。
2.患病后,一定要早期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3.對病情較重者,手法按摩調理幾次無效者,應考慮采用外科手術方法治療。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