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偏衰,主要表現為“精氣奪則虛”的病機,其證候表現為虛證。陰陽偏衰又可分為陽偏衰和陰偏衰兩個方面。
(一)陽偏衰
陽偏衰的概念:所謂陽偏衰,即是陽虛。具體來講:
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出現:陽氣虛損、機能衰減、熱量不足的病理狀態。
陽偏衰所出現的證候特點是虛寒證。
病機要點:“陽虛則寒”
含義:“陽虛則寒”,即陽虛則生內寒。
機理:“陽虛則寒”,其機理是由于機體的陽氣的不足,導致陽不制陰,進而造成陰相對亢盛。具體講,由于陽氣的虛衰,其溫煦、推動、振奮機能減弱,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功能亦隨之衰退,故而出現虛性、寒性的病證,面色?白,胃寒喜暖,四肢逆冷,舌淡脈遲等為其臨床表現。
陽偏衰以脾腎陽虛為主,其中因腎陽為諸陽之本,故而腎陽虛衰尤占有重要的地位。陽虛則可見諸臟腑功能減退,血和津液運行遲緩,水液不化,而出現下利清谷,小便清長,喜靜踡臥,或肢體浮腫等脾腎陽虛的證候。
“陽虛則寒”與“陰盛則寒”的區別:陽虛則寒屬虛,以虛為主,為虛寒證;陰盛則寒屬實,以寒為主,為實寒證。
(二)陰偏衰
陰偏衰的概念:所謂陰偏衰,即是陰虛。具體來講:
指機體在疾病過程中出現:精、血、津液等物質虧耗;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機能虛性亢奮的病理狀態。
陰偏衰所出現的證候特點是虛熱證。
病機要點:“陰虛則熱”。
含義:“陰虛則熱”,即陰虛則生內熱。
機理:“陰虛則熱”,其主要機理是由于機體的陰液不足及其滋養、寧靜功能減退,陰不制陽,以致陽相對亢盛,故而出現虛性、熱性的病證,可見有形體消瘦,五心煩熱,骨蒸潮熱,顴紅火升,盜汗,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無力等臨床表現。
陰偏衰以肝腎陰虛為主,其中因腎陰為諸陰之本,故腎陰虛衰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以互相轉化,精血為陰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陰偏衰以肝腎陰虛為多見。
“陰虛則熱”與“陽盛則熱”的區別:陰虛則熱屬虛,以虛為主,為虛熱證;陽盛則熱屬實,以熱為主,為實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