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肝膠囊
藥物組成:茵陳、板藍根、當歸、白芍、丹參、郁金、黃芪、黨參、澤瀉、黃精、地黃、山藥、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補脾養(yǎng)血、益氣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屬脾虛證為主者。
用法用量:5粒/次,2次/d,每服6d停1d,8周為一個療程。停1周,再進行第2療程。
2、五靈膠囊
藥物組成:柴胡、靈芝、丹參、五味子。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活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挾瘀癥,癥見納呆、腹脹噯氣、脅肋脹痛、疲乏無力等。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屬脾虛挾瘀證。
用法用量:5粒/次,3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3、大黃利膽片
藥物組成:大黃、手掌參、余甘子。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脅痛,口苦,食欲不振等癥;膽囊炎,脂肪肝見上述證候者。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屬濕熱證患者。
用法用量:2片/次,2~3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4、殼脂膠囊
藥物組成:甲殼、制何首烏、茵陳、丹參、牛膝。
功能主治:消化濕濁,活血散結(jié),補益肝腎。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濕濁內(nèi)蘊,氣滯血瘀或兼有肝腎不足郁熱證,癥見肝區(qū)悶脹不適或悶痛、耳鳴、胸悶氣短、肢麻體重、腰膝酸軟、口苦口粘、尿黃、舌質(zhì)暗紅,苔薄黃膩、脈或弦數(shù)或弦滑等。
用法用量:5粒/次,3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5、化滯柔肝顆粒
藥物組成:茵陳、決明子、大黃、澤瀉、豬苓、山楂、蒼術(shù)、白術(shù)、陳皮、瓜蔞、女貞子、墨旱蓮、枸杞子、小薊、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化濁解毒,祛瘀柔肝。用于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濕熱中阻證,癥見肝區(qū)不適或隱痛,乏力,食欲減退,舌苔黃膩。
用法用量:1袋/次,3次/d,服6d停1d,12周為一個療程。
6、血滯通膠囊
藥物組成:薤白。
功能主治: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滯。用于高血脂癥血瘀痰阻所致的胸悶、乏力、腹脹等。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陽虛夾瘀證患者。
用法用量:2粒/次,3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7、安絡化纖丸
藥物組成:地黃、三七、水蛭、僵蠶、地龍、白術(shù)、郁金、人工牛黃、瓦楞子、牡丹皮、大黃、生麥芽、雞內(nèi)金、水牛角濃縮粉。
功能主治:健脾養(yǎng)肝,涼血活血,軟堅散結(ji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表現(xiàn)為肝脾兩虛、瘀熱互結(jié)證候者,癥見:脅肋疼痛、脘腹脹滿、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納食減少、便溏不爽、小便黃等。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瘀證患者。
用法用量:6克/次,2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8、健肝樂顆粒
藥物組成: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養(yǎng)血護肝,解毒止痛。有降低轉(zhuǎn)氨酶,消褪黃疸以及改善各類肝炎臨床癥狀的作用。用于治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等。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異常未分型患者。
用法用量:6克/次,2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9、苦黃顆粒
藥物組成:茵陳、柴胡、大青葉、大黃、苦參。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疏肝退黃。用于因濕熱內(nèi)蘊引起的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退黃。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濕熱證患者。
用法用量:1袋/次,3次/d,12周為一個療程。
10、克癀膠囊
藥物組成:三七、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白花蛇舌草、山銀花、蛇膽汁、人工牛黃、皂角刺、人工麝香、冰片、郁金、防風、石菖蒲、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散結(jié)。適用于適用于脅肋脹痛或刺痛、脅下痞塊 ,口苦口粘,納呆腹脹,面目黃染,小便短赤,舌質(zhì)黯紅或瘀斑、瘀點, 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澀等濕熱毒邪內(nèi)蘊、瘀血阻絡證及急、慢性肝炎。也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濕熱毒邪內(nèi)蘊、瘀血阻絡證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病重者適加至6粒,3次/d。1個月為1療程,一般用藥3個療程。
#好醫(yī)生為健康護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