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那你得跟諾獎得主費曼的。。。爸爸學學!讀《發現的樂趣》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家?!那你得跟諾獎得主費曼的。。。爸爸學學!小宇宙不搞團購,不售賣商品,也不寫軟文,單純分享,如果喜歡書籍,請赴各大電商平臺,實體書店購買閱讀。費曼是誰?你知道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吧,嗯,費曼是美國研究原子彈項目中眾多科學家中的一個,是參與實際測算的理論物理學家,并于1965年因為他對量子電動力學的研究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論物理學家是什么科學家?你知道《生活大爆炸》吧,你可以想象,費曼是那些科學家中的一個,比Sheldon正常N條街。(左邊是謝耳朵啊,右邊是費曼,顏值好高啊,教授~)嗯,這么大牛的科學家的演講和訪談集,嗯,作為一個數學渣,剛開始閱讀這本書時,還真是挺難心的,因為不想再被數學虐了,但整本書讀下來,閱讀的體驗特別好,費曼就是有本事把很深奧的東西講得很淺顯,把道理掰扯得很清楚,把嚴密的邏輯展示得很充分,這是今年讀的15本書里面,我讀過最有趣,最發人深省,最引人思考的一本書了。以至于我數次拍了一張正在閱讀的頁面上有趣的段落,分享到朋友圈和群里。這本書讓我對物理學家,對科學家肅然起敬,改變了我對他們書呆子式的刻板成見,我開始覺得,原來物理學家也可以是段子手,也可以是生活中那么有趣的人,也可以是撬門開鎖猜密碼的專家,也可以是那么有魅力的一個人。當然作為一個媽媽,讀書的時候,還真的會選擇性的關注那些和育兒很密切相關的內容,比如在這本書里面,我就對費曼爸爸對他科學素養培養方面的內容格外感興趣,也覺得這的確是培養科學家的一條很理所當然的路子。下面就分享給你。費曼的爸爸對費曼早期的啟蒙和引導,就是樂趣為主的,就連講百科全書,也會非常的生動,盡量用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來解釋。“書里描述了雷龍或者暴龍什么的,‘這家伙有25英尺高,腦袋有6英尺寬。’這時我爸爸就停下來,說,‘我們來看看這句話什么意思。也就是說,加入那東西站在我們家的前院,它那么高,足以把頭伸進樓上的窗戶。不過呢,由于它的腦袋比窗戶稍微大了些,它要是硬把頭擠進來,就會弄壞窗戶的。’”這樣的描述真的會讓一個小孩子很興奮,也會激發他把描述的話語想象成圖景呈現在腦海中,枯燥的,數據化的描述,一下子就活靈活現起來。費曼的爸爸還會帶他進行很多游戲。在費曼小時候,他爸爸從長島買回了很多舊的浴室地板磚,長方形的,他們把瓷磚一個一個的立起來,擺成長條,像多米諾骨牌那樣,然后由費曼推到最后一塊,非常有趣。后來游戲升級了,瓷磚有各種不同的顏色,爸爸要求他按順序放一塊白的,兩塊藍的,就這樣把所有的瓷磚擺好。其實費曼爸爸的智慧在于“先讓他喜歡上一個游戲,然后慢慢往里面加教育內容。”這其實就是最基礎的數學。在樂趣中學,在玩樂中學,也一直是我帶小馬進行各種游戲的初衷。(回復“玩游戲”可以看到小宇宙所有游戲推送。)在費曼的自述中,費曼爸爸引導他對世界的觀察,在他的人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觀察,產生了好奇和疑問,因為好奇和疑問,開始去探究內在的原因,因為探究內在的規律,而在過程中體會到了發現的樂趣。“我爸爸指著那只鳥,對我說,‘你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是brown throated thrush,在葡萄牙語里,他叫…,在意大利語里,他叫…’他還會說,在‘漢語就叫…,用日語叫是…’等等。你看,他說‘你知道這鳥的名字,就算你會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去稱呼它,你其實對這鳥還是一無所知。你所知道的,僅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稱呼這種鳥而已。現在,我們來好好看看這只鳥。’”“看,那只鳥總在啄自己的羽毛。它老是啄羽毛。你想想看,它為什么啄羽毛呢?”“那鳥的羽毛什么時候弄亂的?它的羽毛為什么會弄亂呢?”“飛的時候。它在地上走的時候,羽毛不會亂。但是飛的時候,羽毛就亂了。”“照你這么想,鳥剛剛落地時,就會去啄羽毛,而它理順羽毛之后,在地上走,來走去時,就不怎么啄羽毛。好,我們來看看。”于是,費曼父子倆走過去,仔細的觀察。觀察發現,鳥無論在地面走多久都會去啄羽毛。后來費曼的爸爸告訴了他,鳥的身上有虱子,虱子身上分泌出來的東西有更小的蟲子吃,而那些小蟲子的排泄物還有更小的微生物依靠它們生存。一個生物靠另一個生物生存,這是“寄生”。還告訴了他,在自然界,只要有可以吃的東西,能維持生命,不管它是什么,都會有某種形式的生物找到利用這種資源的方法。費曼和爸爸會刨開枯死的樹樁,看看里面有趣的小昆蟲和菌類正在生長,費曼看到了物質被細菌腐化變軟的樣子,因此費曼得知了,森林就是一個物質不斷轉化的地方。費曼的爸爸很少告訴費曼一個概念,他很清楚,知道一個概念和真正懂得這個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他想告訴費曼,摩擦力和慣性,他會讓費曼去觀察,當球放在小車上,拉動小車的時候,球沒有前進,反而向后移動了。費曼的爸爸會說“這個玩具狗會動,是因為陽光在照射。”“不是,這和陽光照射有什么關系?它動了,是因為我給它上了發條。”或者,費曼的爸爸也會直接說,“拆開它,我們看看里面有什么?”這樣一步一步引導的思考讓費曼受益終身。費曼爸爸教育他的方式,就是觀察活生生的例子,接著是探討問題,都是輕松有趣的討論,這激發了費曼對這個世界探索的興趣。費曼成年后,在回憶小時候爸爸對他的啟蒙時說,有時即使觀察之后,不一定能得到最終的結論,可觀察本身就是一塊金子。費曼說,他對科學有興趣只是因為他想了解這個世界,當他發現越多,探索世界這件事就越美妙。然后,他就會想去弄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可能是對的,以及什么可能是錯的。當你對世界存疑并且追問的時候,你就不會那么輕易去相信任何東西了。不知道答案,要比得到一個錯誤的答案有意思。因為科學的不確定性,費曼曾經提到科學家從來都不會說很絕對的話。所以,科學家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是判斷它到底是對還是錯,而是它正確或錯誤到什么程度。“上帝存在嗎?”如果讓科學家來提問,應該說“上帝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永遠質疑,永遠提出問題,永遠對萬事萬物保持興趣,并在興趣的指引下,去探索和發現。書中還收錄了費曼對于科學的價值的理解,科學與宗教的關系,費曼自爆了很多自己的糗事,以及在洛斯阿拉莫斯研究原子彈時候的趣事,整本書讀起來都輕松有趣,有些語言美得像詩一樣。我會告訴你,即使看起來很枯燥的納米技術、計算機未來、挑戰者號航天事故的那三篇演講和報告,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一字一句,都彰顯了一個科學家的慎重嚴謹以及無限的創想。能遇到這本書,真是太棒了呢。所以,迫不及待的推薦給你們。希望你也能在閱讀中,體驗到我體驗到的那種快樂。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隔空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如果是小宇宙的男性讀者的話,握個手就好了,畢竟我還是在意小馬爸吃醋的,嗯,就這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