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土地流轉問題研究比較深入的有: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丁關良教授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此文主要對《農村土地承包法》進行解讀,釋疑,以達到宣傳和推廣普及這部法律的目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馬特發表于《河北法學》2007年第11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芻議》。此文主要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進行定性,為土地不受拘束流轉尋求法理上的支持。
信陽市試驗辦的調查報告《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該報告對農村流轉現狀、主要特征、主要做法、存在問題進行了全面調研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極富建設性的意見。
三、
論文的總體構思分為四部分,初步設計如下: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概述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定義及歷史淵源、發展情況。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作用及效果。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目前面臨的問題。
(1)、農村勞動力大量剩余與農業生產力薄弱的矛盾;
(2)、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生產的矛盾;
(3)、“小而全”的家庭經營結構與專業化生產的矛盾;
(4)、耕地資源稀缺與土地閑置浪費的矛盾。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概述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產生的條件及歷史必然性。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狀及發展趨勢。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后果。
(1)、流轉對象的局限性。
(2)、發包方的制約性。
(3)、流轉合約的不規范性。
(4)、流轉價格的不合理性。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流轉之間的矛盾統一關系
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土地流轉的基礎。
2、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土地流轉的制約與限制。
3、土地流轉是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和完善的有效和必要手段。
4、在確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基礎上合法、自愿、有償進行土地流轉的措施和制度建設。
(四)、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沖突的具體措施
1、土地流轉的依據、目的和意義
(1)、從法理上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分析土地流轉的法律依據。
(2)、從發展和推進現代農業的角度來研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性質。
(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具體效果和實際意義。
2、土地流轉的制度建設
(1)、完善法律條文,促進土地流轉。
(2)、有效發揮政府和村集體的職能。
(3)、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4)、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規范流轉行為。
(5)、對失地農民的救濟措施。
(6)、對流轉出的農用土地的監管。
(7)為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論文研究方法
1、
2、
四、
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和保障,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選擇。在此基礎上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本著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進一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規范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更有利的發展條件和平臺也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所以,充分認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妥善予以解決,為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保護土地流轉當事人權益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是適應時代要求、順應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