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補貼100多億,明年補貼取消后,新能源車還能賣好嗎?
早在10多年前,國內就已經提出了“靠新能源車彎道超車”的口號,不過在當時看來,新能源車并沒太多技術含量,可靠性和實用性也遠不如燃油車。而在經過10多年發展后,新能源車滲透率也來到28%,儼然成為了購車的一大新選擇。
從原因來看,新能源車賣得好的原因有續航提升、油價太貴、綠牌政策等原因,但新能源補貼同樣也是推波助瀾的一大因素。大咖也從剛剛公布的2020年度新能源推廣補貼出發,看看近年來新能源補貼的受益者,以及未來的風向。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開展了2018-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和2020-2022年度補助資金預撥測算工作。從數據上來看,2020-2022年度補助擬預撥資金總計148.93億元人民幣,此前待扣回預撥資金為61.64億元,二者相減,企業此次應得預撥資金為87.29億元。從車企方面來看,比亞迪成為了最大贏家,其獲得擬預撥資金(2020-2022年度)總計35.57億元,扣除“此前待扣回預撥資金”18億元,比亞迪還將獲得17.56億元補貼。此外,國產后熱銷的特斯拉同樣收獲頗豐,2020-2022年度獲得擬預撥資金總計18.11億元,扣除“此前待扣回預撥資金”11.33億元后,還將獲得6.78億元。與幾年前大多數網友對于新能源補貼嗤之以鼻不同,在經歷過大浪淘沙后,如今新能源車補貼的力度雖然變小了很多,但精準性卻更高了。網友對于比亞迪拿大頭的評價也是頗高,認為其值得獲得補貼。新能源補貼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至今已經補貼12年。而在12年時間里,新能源光是補貼這一塊所投入的金額已經達到了上千億元。在這塊大蛋糕的誘惑之下,這一時期也有大量新能源車企成立。在2013年的新能源補貼標準中,純電動車續航只要大于80公里就能獲補3.5萬元,續航大于150公里獲補5萬元。因此大多數車企都造一些成本低廉的純電微型車,并且定價頗高,大多賣到10萬元以上,通過轉手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獲取補貼。因此在2016年,四部委就公布了一些惡意騙取新能源補貼的汽車企業名單,并且對其中的93家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其中涉及騙補的車企多達72家,總共查出騙取的補貼金額高達92億元。而從如今來看,2022年不僅補貼金額大幅滑坡,而且補貼標準也變得十分嚴苛。例如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小于300公里的沒有補貼;插電混合動力車(含增程式),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小于50公里的沒有補貼。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如今失眠上的新能源車品牌不再林林總總,而是篩選出了一眾品質過硬的新能源品牌,例如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哪吒等。因此即便補貼金額每年創新低,但新能源車的銷量卻不斷創新高。在補貼12年之后,去年年底發布的《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正式明確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并且目前也還沒有任何關于延長補貼的政策出臺。目前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在300-400公里的,每輛車享有9100元的補貼;里程大于400公里的,每輛車享有12600元補貼。插電混合動力車(含增程式),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大于50公里(含),W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大于43公里(含),享有4800元補貼。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明年純電動車的價格要比今年貴上1萬元左右,而插電混動車的價格也貴上4800元。不過好消息是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3年末,以售價29.0988萬元的特斯拉Model 3后驅版為例,該政策可減免車輛購置稅近2.5萬元。雖然新能源車價格可能更貴,但從如今新能源車的發展趨勢來看,明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將繼續大漲。這得益于新能源車更平順的動力、能滿足日常的續航里程、逐漸完善的配套設施等,未來新能源車的市占率也會進一步提升。在千億補貼的刺激之下,我們確實滋生出了許多只為補貼而生的騙補車型,但同樣,如今如比亞迪、蔚來、理想、埃安等一眾優質品牌的誕生。在經歷過幾次補貼退坡后,也能看出新能源車銷量并不受影響,因此明年取消補貼后新能源車依舊能賣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