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考試中,提出對策題目考察頻率并不高,大多數考生并不會將此復習重點。但是,正因如此,很多考生忽視了對于這一題型的學習和鞏固,致使一旦出題,無法準確理解題目問法,進而無法實現有效答題。而實際上,這類題目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掌握常見兩類命題方式,就能在這類題目中游刃有余。
一、直接提對策
如果你是某省文化管理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請結合“給定資料 4~5”,就我國電視電影作品應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提出改進建議。
要求:緊扣材料、針對性強、條理清楚、措施得當。篇幅不超過 200 字。
【專家點撥】
這道題目中,通過題干分析得出,已經給定了提對策的方向,就是“我國電視電影作品應如何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所以直接回到材料中尋找我國影視作品傳播文化的直接對策、間接對策(問題、原因、經驗教訓)等,不用概括問題。另外,題目給定文化管理部門的身份,所以對策需要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對于材料中非政府的對策,要進行主體轉換,比如:
原對策:創作者要摒棄公式化、觀念化的東西,促使作品的思想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深化創作理念精神。
轉換后:要引導創作者摒棄公式化、觀念化的東西,促使作品的思想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深化創作理念精神。
二、先概括再提對策
根據“給定材料 2~4”,分析部分老字號發展面臨的困境,并從政府角度提出有效幫扶措施。
要求:針對性強,措施合理、可行。不超過 250 字。
【專家點撥】
這道題目通過分析題干中“并”得出,有兩問。第一問,先要概括老字號發展面臨的困境,也就是問題;第二問,提出政府角度出發的幫扶對策。所以是一道概括+提對策的題目。概括問題的部分,考生可以直接按照歸納概括問題的思路,回到材料中尋找和老字號相關的負面表述即可;第二問提對策,需要注意,必須從政府角度出發,也就是注意身份。這道題的材料有部分是企業自身經營發展要考慮員工、廣告等因素,不作為這道題目的對策重點。
綜上所述,提出對策題目盡管考察頻率不高,但是近年來的命題也逐漸趨向靈活化,所以必須把握好常見兩種命題方式,注意身份給提對策帶來的影響,必要的時候進行對策主體的轉換。由此,才能真正突破此類題型,拿到高分。
來源:新疆中公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