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語:)以前僅蝸居一隅,孤陋寡聞;等我隨著農民工大潮外出了,在外也呆久了,也認識了不少各兄弟省份的人。現分述如下。本貼寫作模仿于陜西論壇某貼,由于此作者用意不良,未留姓名,此在不予感謝!
北京人
有人說源于山頂洞人,本人不敢茍同,宋代時期哪里只是一個邊關,少數民族聚集地,到了元代,好像是元大都,元代基本以北京地區為中心,將草原文化和中原地區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要談北京人淵源有點難。北京城市大氣,人卻傲氣,我的一位師傅級同事,就是北京人,傳承了北京人的傲氣,使得他在單位一直未能升遷。北京人更愛以衣著看人,以地位看人。不過,北京人的性格實在,沒有過多虛偽的修飾成分。對人自然而隨和,愛與人侃,瞎侃亂侃是北京普通男人的特點。
東北人
歷史上這個地方就是契丹人,女真人,滿人的發源地,至民國之初,東北地面上漢人多了起來,近的來說,闖關東,抗美援朝,很多中原人和南方人留在了東北。東北人天性豪爽,激情而張揚。東北人多偉男,少美女。
天津人。
有人說是源于山頂洞人的旁支,自古京津是不分的,風俗和人情基本相同。如果說從前北京是“天下腳子”,封建、半封建氣息濃厚;上海是“十里洋場”,殖民、半殖民地氣息濃厚;天津華洋雜處,則半封建半殖民地混合型的氣息濃厚。這只要看一看天津舊城場面里嚴整方正的四合院,與舊租界地爭新斗奇的小洋樓并存,就可以大致體會到這個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性格。天津被北京的京都文化籠罩,“京味兒”之外卻有個“津味兒”,且無論如何把津味兒也并入不了京味兒。多怪!天津人性格豁達,天津人本性幽默,所以就有了他們幽默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另外還有馬三立的“逗你玩”。
內蒙古人
淵源于標準的蒙古人種,崛起于成吉思汗的揮戈射雕,鼎盛于忽必烈的大元紀年,衰敗于清末。內蒙人體形粗壯,面寬耳闊;這一點,我是相信的。我的朋友中就有一位來自鄂爾多斯,雖說她是一位女孩,人家已經取得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傳染病學博士學位,極具蒙古人特征,熱情奔放,善良敦厚。
山東人
淵源于黃河文化之中原正統。鼎盛于春秋齊魯儒道之傳播。山東的齊魯文化曾經屬于中國的先進文化之一,尤其孔子的儒學更是成為歷代帝王所尊崇的正統。山東人的精神支柱是孔家思想及孔府,這也是他們聊以傲然的所在。山東人思想保守而拘謹,好于精神勝利法。藐視現實好于理想主義。有人說山東人好吃大蔥和大蒜,然而,我在大學中所見山東人,均無此愛好。
山西人
淵源于黃河文化之中原正統,山西是華夏文明起源之一。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就是山西。山西人對于中國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無疑倫比的貢獻。洪洞縣的大槐樹下,自明初就有近一百萬人被被遷往全國各地開荒造田。近代晉商和閻錫山更成為山西品牌。山西人的性格有些處事拘謹,羞于外露而又勇敢,山西自古很少出美女,僅有的一個貂禪也是空前絕后。
河北人
河北自古欠缺獨立性,這是同他們和皇家勝地北京近在咫尺的距離有關。常年蹲在墻角下,又怎能不受城墻的影響。唯一的驕傲“承德避暑山莊”也只是皇帝的行宮而已。所以,河北人從來是看北京人行事而行事。就連說話,也是繞著圈兒的學北京話,但就是學不像。好在保定以南的河北人,有點個性,一直說河南方言。大學畢業后,在租賃房屋時有幸與河北人張某為友,人也不錯,就是有點“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河南人
梨園春這個大戲臺,把豫劇唱響中國,惹得CCTV11都眼紅。說起河南那可是黃河文化之中原正統,華夏文明起源之一。史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這后一句指的就是河南安陽,自夏、商、周、東漢,隋、唐、宋以來,河南一直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可以說河南歷史悠久,其安陽、洛陽、開封為歷史著名古都,所以河南人經常會以此為榮耀,因為歷史的原因,河南也出了不少名人,黃帝就是出生于軒轅之丘的河南新鄭人,其發跡于中原,后受黃河之災,流居到了關中,那個地方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一塊風水寶地成就了大業。后來的老子、墨子、韓非子(法家創始人)、李斯、張仲景、郭嘉、杜甫、岑參,就不說了;到了抗戰時期,楊靖宇、彭雪楓、吉鴻昌皆為民族大業殉國。改革開放后王永民創造了王碼五筆輸入法,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其意義不亞于活字印刷術”。河南文化就是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最杰出代表,也可以說中國文化就是中原文化,更讓河南人感到自豪的事件,東周列國志中也明確記載,孔子所創學說主要得于益洛陽的成周,其問禮于周,也成為史話,不過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看人家多虛心求教啊。
湖北人。
湖北人值得自豪的不僅在于他們的先古之楚文化遠勝于中原,楚人莊王曾說自己“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說明了湖北人不愧為中國最自信的人,也正是太自信生于了狂妄,更值得驕傲的是湖北人不但聰明智慧,而且富有才華,膽大心細,非常有愛心。湖北出了個美女叫王昭君,也出了美男叫宋玉。今天,湖北的女孩子也是最漂亮的。不說了我弟媳就是武漢人,人美心美。
湖南人
湖南人應源于黃河之旁支的淮河正統,另有說是禹之后裔,湖南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受敬仰的,可能是因為湖南的名人太多,造紙術的蔡倫,思想家王夫之,以及左宗棠和譚嗣同,近現代黃興,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另外還有畫家齊白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個地方出名人啊,同學中沒遇到過。
安徽人
有人說安徽人愛唱黃梅戲,可是我認識的安徽人不少人喜歡豫劇,細問才知安徽合肥以北的人,都比較喜歡豫劇。安徽的男人模棱兩可。安徽的女人朦朦朧朧,安徽人杰地靈,《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醫學家華佗,以及什么周瑜,包青天,還有陳獨秀,胡適之等等都為地道的安徽人。微商更是安徽人的品牌。
江蘇人
淵源于河姆度氏族之旁支,鼎盛于春秋吳越之雄起。江蘇為魚米之鄉,也為水泊之鄉。水稻漁業自古就比較發達。所以,江蘇人愛吃大米和小魚。江蘇人天性小氣,所以就有了“瘦西湖”。江蘇人大氣,所以又有了三大湖。江蘇人歷來做事謹慎,思想縝密。因為出了一個偉人周恩來,這也是我景仰之人,不敢瞎評。江蘇女子手巧而賦有美感,以蘇繡的盛名九州。
浙江人
淵源于河姆度氏族之正宗,昌盛于春秋的吳越國盛。浙江杭州很多人為北宋趙氏皇帝遷都杭州所帶之河南人之后裔。浙江在南宋前,本為荒蠻之地,后經南宋先進文化及經濟的大力發展,才逐漸昌盛起來。浙江人自豪于“勝似天堂”的杭州。更以西湖的旖旎風景自已為榮。所以,浙江人的閑情逸致,也是讓羨慕的。浙江男人溫文而雅,浙江女人嬌小玲瓏,但都點才氣橫人
江西人
淵源于河姆度氏族之旁支,在長達幾千年的人口遷移中,江西古老的荒蠻之地被改觀。吸取先進的文化、經濟、人口也隨之發展。如今的江西人多為中原及本土混雜血統之后裔。 江西人自古重文而修于理。江西人多信奉道教,江西的萬壽宮就是有名的道教寺院。所以,江西人多善少惡,重于禮而輕于浮。
福建人
晉至南北朝時,中原戰亂不斷,大量人口南遷成為一種趨勢。自唐朝以后福建從荒蠻之地走向繁華。因其所處沿海的緣故,各路商家云集,海上貿易得以發展。福建人篤信佛教,尤以媽祖為最。福建人好于漂泊,好于闖蕩。有大海的氣概。福建人遍布世界五大洲。海外的華僑多為福建人。福建人聰明,福建人吝嗇,但會持家,而福建人的特點以閩南人為最,民風悍勇,堅韌,卻會經商,實是難得的奇才。
上海人
雖然他們有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但是上海本地不出英杰,很多英杰卻出在上海,這一點上海人不能不認同,上海人給我們印象永遠都是人家咋看咋有派頭,可能在于人家是時尚城市。
兩廣人(廣東和廣西)
源于百越之正統族裔,秦統一全國后,隨即攻入嶺南,從而將百越之地納入版圖。兩廣近代史上革命起義的發源地,同時也可以看出兩廣人的勇敢不屈精神。近代的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戍維新、辛亥革命、北伐戰爭、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在廣東;金田起義、鎮南關起義、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等則發生在廣西。兩廣在歷史上出了很多名人,洪秀全,劉永福;梁啟超,孫中山,盧世芹等。但是很少見文學大家。兩廣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兩廣人勤勞善良、忠厚誠信,但也不乏聰慧圓滑之人,好于做生意。
云南及貴州人。
歷史上黔滇不分,對于黔滇的開發從漢朝開始。后在唐宋得到進一步發展。忽必烈南侵略中國,曾封第五子呼哥赤為云南王。后來朱元璋率領三十萬大軍進入黔滇,給予蒙古駐軍以徹底征服。不過云南卻殘留有許多蒙族的后裔。清朝的三藩之亂,吳三貴也曾統治過云南。云南的歷史名人也比較多,《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著名學者艾奇思,教育家熊慶來,文學家李廣田等都是云南人。云南出美女。阿詩瑪就是例子,貴州人雖然略欠。但他們卻把心思放在了釀酒上,出了茅臺和董酒。還有草藥的開發上。
四川人及重慶人
巴蜀之地號為“天府之國”。物華豐富,人杰地靈。秦漢以來,對四川已經為正式的管轄。明清之后,予以西南之地以徹底開發。農業,小商品經濟得以發展。巴蜀可謂是歷史上文化之大省。人才輩出,濟濟一堂。著名的有唐代的詩人李白,宋代的“三蘇”;文學家巴金和郭沫若,朱德,劉伯承,陳毅,賀龍,鄧小平等等。
四川人口眾多,民俗豐厚。但也局限于盆地文化的束縛,從而保守、封閉,且好窩里斗,愛吵架,四川人好戰,也好罵。罵人的本事敢和東北人一拼。四川人好喝酒,他們的釀酒技術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且名酒繁多。四川人好吃麻辣,所以他們的麻辣火鍋及毛血旺聞名遐邇。
陜西人
陜西的歷史底蘊是無與倫比的,陜西的黃陵,西安十三朝古都,秦始皇兵馬俑,以及楊貴妃的洗澡堂華清池。陜西人自豪于他們的這種歷史。更自豪于秦始皇沖出潼關滅六國的偉大統一事業。他們安于保守,安于現狀。厚道中潛藏著不滿的怨憤。只會大喊著唱秦腔,而不會小聲的哼唧。陜西人性格在電視劇《關中匪事》(又名《關中往事》)中已有刻劃。
甘肅人
甘肅有句俗語:金天水,銀武威;挑來挑去,是蘭州。甘肅地貌多為黃土和戈壁。所以,有個叫“三不拉”的地方,寓意為連牛羊兔都不在那里拉屎。可謂凄涼異常。
甘肅歷史文化盛名。尤以敦煌莫高窟為最,其次為絲綢之路,再其次為“馬超龍雀”及嘉峪關了。甘肅歷史名人為“飛將軍”李廣,唐高宗李淵,“詩仙”李白。甘肅人保守、憨厚、善良。
寧夏人
寧夏為中國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尤其以馬姓為最。想當年的馬洪魁,馬步方為著名之“馬匪”。電視廣告中“寧夏紅”枸杞酒讓人耳聞目睹,寧夏盛產枸杞,賀蘭石及大米。寧夏人喜歡用枸杞泡酒,聽說能治愈男性病。寧夏為回族自治區,食多以清真為主。寧夏人好吃牛羊肉,忌諱談豬。寧夏人心底寬厚,電視劇《黃河浪》也有刻劃不再贅述。
新疆人
歷史上自清軍平叛準噶爾之前,新疆一直處于動蕩不穩定時期。所以也促使了新疆本地人好武的傳統。目前,漢族已經在新疆成為主要民族,維吾爾族退居第二,這是新疆永久中土化的最實質性的保證。如今的新疆屬于多民族的省份,所以,對于新疆人的看法很難評判。除過西遷的漢人外,新疆本地人大多都信奉穆罕默德所創立的伊斯蘭教。不過,新疆人還是比較注重禁忌:一是性感禁忌(女性的穿衣尤其謹慎);二是窺視禁忌(萬不可凝視對方過久);三是放屁禁忌;四是飲食禁忌。新疆維吾爾族的男人長相一般都很英俊,個子高大,女人一般都很漂亮。
西藏人
西藏鼎盛于松贊干布的吐番王朝。漢藏交流源遠流長,唐朝的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的遠嫁吐藩,就是有力的說明。元朝建立后,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隸屬行政區,從而進入大元帝國版圖。明清兩朝對西藏的管轄更是制度化和法律化。西藏人信奉喇嘛教。所以,他們建立了豪華的布達拉宮。達賴喇嘛和班禪為其信仰宗教領袖。西藏人因其高原氣候,皮色黝黑,同印度人的膚色有所相象。西藏人對待朝拜尤為重視,一步一拜,虔誠而不倦。西藏人的臉色一般都是純真和寬容的。西藏為佛之國度,在那里你會找到什么叫“圣潔”。會見到三樣寶貝:一條哈達,一把藏刀,一壺奶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