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 吉乃發(fā)
個人股權轉讓的轉讓方是自然人股東,其轉讓所得主要涉及個人所得稅。本文通過案例,分析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常見涉稅問題。
納稅地點如何確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285號)規(guī)定,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發(fā)生股權變更企業(yè)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手續(xù)。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個人所得稅應向扣繳義務人所在地、個人任職或受雇單位所在地、實際經營所在地、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等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是個例外,應向發(fā)生股權變更企業(yè)所在地地稅機關申報納稅。
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評估增值是否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貨幣性資產評估增值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5〕319號)規(guī)定,對個人將非貨幣性資產進行評估后投資于企業(yè),其評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資取得企業(yè)股權時,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投資收回、轉讓或清算股權時如有所得,再按規(guī)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其財產原值為資產評估前的價值。但國稅函〔2005〕319號文件已于2011年1月4日被廢止。因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guī)定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都作為財產轉讓行為,其取得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
股權收回是否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收回轉讓的股權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130號)規(guī)定,股權轉讓合同未履行完畢,因執(zhí)行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解除股權轉讓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的裁決、停止執(zhí)行原股權轉讓合同,并原價收回已轉讓股權的,由于其股權轉讓行為尚未完成、收入未完全實現(xiàn),隨著股權轉讓關系的解除,股權收益不復存在,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和稅收征管法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從行政行為合理性原則出發(fā),納稅人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需要注意的是,股權收回不征稅,必須要符合國稅函〔2005〕130號文件規(guī)定的合同未履行完畢、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原價收回等條件。否則,如果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股權已作變更登記,且所得已經實現(xiàn)的,轉讓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追征應扣未扣稅款是否加收滯納金
對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屬于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依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行政機關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4〕1199號)規(guī)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不得向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加收滯納金。提醒企業(yè)注意的是,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等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個人股權轉讓時的受讓方,一般是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因此,對其應扣未扣的稅款,不加收滯納金。但對已扣未繳稅款,當然要按規(guī)定加收滯納金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取得違約金收入如何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6號)規(guī)定,股權成功轉讓后,轉讓方個人因受讓方個人未按規(guī)定期限支付價款而取得的違約金收入,屬于因財產轉讓而產生的收入。轉讓方個人取得的該違約金應并入財產轉讓收入,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取得所得的轉讓方個人向主管稅務機關自行申報繳納。也就是說,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按“財產轉讓所得”納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要由納稅人自行申報,而未強調轉讓方的扣繳義務。
核定適用的凈資產如何確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核定問題的公告》(2010年第27號)規(guī)定,對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納稅人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股權轉讓收入。對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房屋、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合計占資產總額比例達50%以上的企業(yè),凈資產額須經中介機構評估核實。也就是說,除此以外的凈資產可不經中介機構評估核實。(來源: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