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祭油神習俗是湘西永順土家族歷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現象,現今還保存在部分土家族傳統村落之中。永順長光村土家族祭油神習俗主要表現在油茶生產的相關禁忌以及儀式兩個方面。湖南永順油茶林農復合系統是武陵山區農業生產的重要內容,是活態傳承著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祭油神是一種農耕文化習俗。
【關鍵詞】湘西永順土家族;油茶;農耕習俗
【作者簡介】侯有德,湖南新邵人,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2017級民族學(生態扶貧方向)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生態民族學。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南少數民族傳統生態文化的文獻采輯、研究與利用”(項目編號:16ZDA157)的階段性成果。
一、研究緣起及田野點介紹
祭油神是湘西永順土家族歷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湘西土家族傳統社會,每年開始榨油之前及除夕、春節期間,村民們都會自發聚集在榨油坊舉行祭油神儀式,以祈求榨油活動順利開展且出油率高、來年油茶林高產等。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遷,祭油神儀式逐漸走向衰落,該儀式僅保留在部分土家族傳統村落之中。湘西永順土家族的祭油神有何表征與特點?祭油神由盛到衰與油茶生產是何種內在關系?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在長期的田野調查基礎上,對湘西永順土家族祭油神習俗進行研究,梳理祭油神習俗的表現,總結祭油神習俗的特征,進而揭示祭油神習俗由盛轉衰的原因。
永順縣靈溪鎮長光村是到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的還完整保留著傳統木榨工藝壓榨油茶以及祭油神習俗的湘西土家族傳統村落,因此,筆者的田野調查以該村為核心。長光村位于永順縣中部,現在隸屬靈溪鎮,地處司河上游,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地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土司時期為彭氏土司領地。該村現轄9個村民小組,分別是彭家寨、盛家寨、胡家寨、楊家寨、張家寨、陳家寨、肖家寨、陸家寨、印家寨。除了胡家寨為苗族村寨外,其余8個村寨均為土家族傳統村寨。長光村現有人口262戶,1155人,其中,勞動力人口655人。該村有耕地面積916.2畝,其中稻田627畝,旱地289.2畝;林地面積1580畝,其中公益林870畝,油茶林710畝。該村的油茶林主要集中在楊家寨、張家寨、陳家寨、肖家寨、陸家寨5個村民小組。長光村的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村內至今還保存著500多棵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油茶樹。其中,陸家寨保存著一棵樹齡在600年以上的油茶樹。同時,該村還保留著一座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傳統木榨工藝榨油坊,每年12月前后村民在此舉行隆重的祭油神習俗。
二、湘西永順土家族祭油神習俗的表征
信仰與儀式是宗教文化的核心要素。湘西土家族的祭油神主要表現在對油神神性深刻認識而產生的禁忌、祭油神儀式兩個方面。
(一)神性與禁忌
在湘西永順土家族人的觀念中,油神是統司油業之神,以超自然超社會的力量支配著油茶作物的種植、培育、采摘以及油茶的生產、加工、使用、流通的全過程。油茶作物能否茁壯成長,能否高質高產;榨油能否安全順利進行,能否獲得高品質的油;油茶貿易能否順暢,能否獲得較高收益都取決于油神的喜怒。因此,歷史上湘西地區土家族先民曾秉持著對油神的高度敬畏對它進行隆重祭祀。
禁忌是人們對事物神圣屬性敬畏的符號標記,是人們對神圣屬性加以維護的重要因素。“禁忌觀念是神圣觀念的本質規定性,有神圣觀念就必然有相應的禁忌規定,而沒有禁忌規定,神圣物就必然與普通凡俗之物無異而不復成其為神圣。”湘西土家族人認為油神經常在油茶作物林、榨油坊以及油茶生產者家中出沒,因此,形成了對油茶作物本身及油茶生產、加工場所、工具的一些禁忌。長光村村民對油茶的種植、生產、加工、流通方面的禁忌主要體現在對油茶樹、油茶林的禁忌,對油茶加工工具以及油茶加工地榨油坊的禁忌兩個方面。
長光村村民認為,種植油茶幼苗之前需要奏稟油神,以獲取油神的同意。自種下之日起,油茶樹就受油神支配,具有了靈性。因此,村民在從事放牛、養羊、打柴等農事活動時不可傷及油茶樹;在封山期間不可隨意進出油茶林;寒露、霜降前不可摘茶籽,亦不可盜摘茶籽;采摘茶籽時不可損傷油茶樹,尤其是古油茶樹。如若不然,一旦惹怒了油神就會受到懲罰,輕則腹痛不適,重則大病纏身甚至禍及全家。針對隨意損害油茶樹,破壞油茶林的人,老一輩人常說的話是“你這樣子弄,油神老爺是要發脾氣的,小心你晚上回去肚子疼喲”。
長光村村民對古油茶樹禁忌的遵守尤為嚴苛。長光村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油茶樹樹齡多在百年以上,據統計,現存100年以上的油茶樹500余株。尤以陸家寨一棵樹齡600多年的油茶樹最為古老。這棵油茶樹被當地村民稱為“神樹”。油茶樹枝繁葉茂,需經常修剪。在修剪“神樹”之前,村民們需焚香紙稟告油神,請巫師以卜筮的形式獲得同意后方可進行修剪。據這棵古油茶樹的主人肖啟柱回憶,他10多歲時曾親眼見到村里的土老司(梯瑪)在這棵古油茶樹下舉行儀式。
我十一二歲的時候看到有師父在這棵老樹下做法事。那時候很熱鬧,人也很多,大家都圍在樹邊看。好像是有的樹枝干死了,要砍掉,我爺爺不敢砍。這棵樹有五六百年了,哪個敢砍呢!要遭油神懲罰的!就只能請師父來咯!師父在樹下插了香,燒了紙,念了咒語。然后,殺了一只大公雞,還拔了幾根雞毛沾了些雞血掛在了樹上。就可以了。我爺爺砍掉了一些樹杈,樹上這幾個疤,就是那時候留下的。
長光村村民同樣嚴格遵守著對油茶加工地榨油坊的禁忌。長光村榨油坊,位于肖家寨山坳中的一塊平地上,占地面積達100多平方米。油坊有三大間,分為四大區域,左邊一間有三座火炕,是烘烤區;中間一間置石質碾盤和碾槽,是碾籽區;右邊一間灶臺、木質榨油架相對擺放,分別是蒸煮區和榨油區。據長光村村民介紹,這座榨油坊于20世紀50年代從陸家寨搬遷至此,油坊中的石碾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村民們認為,油神經常在此活動,尤其是榨油期間一定會親臨此地,因此,對榨油坊形成了嚴格的禁忌。村民進入榨油坊榨油前必須稟告油神,并舉行祭祀儀式;在榨油期間,不可踩火炕、碾槽、灶臺、榨油木架,不可將污穢之物帶入榨油坊,不可在榨油坊中爭吵、打鬧;榨油結束后,必須仔細清理,保持榨油坊干凈、整潔。
(二)祭油神儀式
在湘西永順土家族人的觀念中,祭油神不僅可以保佑油茶幼苗茁壯成長、油茶林無蟲病災害、油茶籽產量高,還可以保佑一年一度的榨油活動安全、順利開展,保佑油茶籽出油率高,獲得更多的茶油。因此,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祭油神習俗貫穿于湘西土家族的生產生活之中。每當種植油茶幼苗時需祭油神;寒露或霜降之后采摘油茶籽時需祭油神;采摘過后,封山育林,培植油茶林時需祭油神;在榨油坊開始榨油時需祭油神;春節、除夕祭祀祖先時也需祭油神。現今,大部分土家族村落祭油神習俗逐漸消失了,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村寨還保留著這一習俗,每年在開始榨油之前以及除夕必舉行祭油神活動,長光村就是其中之一。
1.榨油前祭油神
長光村村民榨油采取的是古法壓榨工藝。從茶籽中壓榨出油需要經過選、炕、碾、蒸、包、榨六道工序。“選”即選籽,是將茶籽中蟲蛀、干癟的以及混在其中的果皮、雜物一一挑出。“炕”即烘烤,是將曬干的茶籽平鋪在油坊炕架的竹篾上,以小火持續烘烤一天一夜乃至更長時間,蒸發完油茶籽的多余水分。“碾”即碾籽,是將烘烤好的茶籽倒入碾槽之中,借畜力拉動碾盤,將其碾成粉末。“蒸”即蒸煮茶粉,是將碾碎的茶粉放置在蒸架上,旺火加熱,借助水蒸氣蒸熟。“包”即包裹茶粉,是將稻草鋪放在茶餅模具之中,然后將蒸熟的茶粉趁熱倒入模具,借用腳力擠壓、包緊,使之成為質地緊密的茶餅。“榨”即撞擊榨油,是將茶餅緊密排放在木質榨油架上后以木栓固定,并打緊栓楔,然后,幾人合力推動懸空的木錘撞擊木栓,擠壓茶餅,榨出油。
這一套榨油工藝,每個環節均有講究。選籽環節需仔細將蟲蛀、干癟的茶籽以及混合其中的果皮、雜物剔除掉,以防它們混合在好籽之中,被碾碎后吸收油脂,從而降低出油率。烘烤環節火不可過旺,以防烤糊茶籽,榨出的油略帶糊味、澀味;烘烤全程需人把守,以防中途熄火,茶籽回潮,既浪費人力、物力又延長進度。碾籽環節碾壓力度要適中才能將茶籽均勻碾碎;蒸煮環節需旺火蒸熟,保證茶粉全部熟透;包裹茶粉環節需將茶粉趁熱取出,放入模具之后迅速踩壓成茶餅,以防茶粉冷卻,降低出油率;榨油環節需迅速將茶餅依次排放,木栓之間緊密銜接,撞擊時力度要均勻適中。六個環節環環相扣,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出油率。
湘西土家族人認為,在開始榨油之前舉行祭油神儀式,就可以獲得油神庇佑,確保每個環節順利進行,從而更多地獲得高質量的茶油。因此,湘西永順土家族人在開始榨油之前一般都會舉行祭油神儀式。祭油神儀式一般在榨油坊中舉行,由熟練掌握古法榨油技藝的老油匠(當地人稱他們為“老把式”)主持,全寨村民共同參與。
2018年11月29日(農歷十月二十二日)長光村肖家寨舉行了一場祭油神儀式。該儀式由肖長貴組織,由79歲高齡的肖啟柱主持,全寨村民共同參與。儀式在老榨油坊左側的灶臺旁舉行。灶臺旁擺放著一張供桌,上置一碗米、一塊刀頭肉、三杯米酒以及香紙若干,供桌下置一只捆著的雄雞。上午9時,儀式正式開始。
儀式依次是請神、獻祭、送神三個環節。肖啟柱站在供桌前,點燃三根香插在米上,在榨油架旁點燃一疊紙錢,然后,一邊唱誦請神辭,一邊將供桌上的酒杯一一端起,向前順時針劃圈后緩緩倒在地上。神辭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永順縣靈溪鎮長光村(小地名樟木橋)土地至下居住。天靈靈地靈靈,弟子奉請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奉請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奉請南天門外土地神、田柳二夫人,奉請南海觀世音,奉請一堂油神、二堂油神、三堂油神、四堂油神、五堂油神、六堂油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接著,跪在供桌前,面朝榨油架,唱誦獻祭辭。神辭如下:
一杯酒,敬滿堂諸神。二杯酒,敬六堂油神。三杯酒,敬我老祖宗。都把祥云架起,來凡間受香燈。有堂掃堂,有殿掃殿,無堂無殿送上天山。弟子奉請,神不亂謀,香不亂裝,紙不亂燒,酒不亂奠,功德圓滿,保佑天下太平、幸福、長壽萬年春。
最后,站在供桌前,一邊喃喃唱誦:“此雞不是非凡雞,王母娘娘報曉雞。生得頭高尾又低,身穿五彩花紅衣。日在昆侖山上叫,夜在主東家中啼。別人要起無用處,老君賜我宰殺雞”。一邊將雄雞脖子咬斷,并將雞血依次涂抹在炕架、石碾、蒸架、榨油架以及榨油坊的梁柱上。至此,儀式結束。
湘西永順土家族素有油匠主持祭油神儀式的傳統。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古法榨油技藝非遺傳承人肖長貴介紹:根據長光村的老人們代代相傳的說法,早在1000多年前村里的油茶種植、加工與生產已頗具規模,且有了擅長榨油技藝的油匠,村里的祭油神儀式基本上是由技藝嫻熟、威望較高的老油匠來主持。當然,并非所有的祭油神儀式都需老油匠來主持。每年除夕,土家族村民們自發組織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祭油神儀式一般由家中男性長者主持。
2.除夕祭油神
現今,湘西永順土家族還保留著除夕祭神的習俗。每年的除夕之夜,湘西土家族人在吃年夜飯之前都會準備豐盛的美味佳肴以及米酒、水果、香紙進行祭祀。他們除了在家中祭祀祖先之外,還要到田間地頭、豬圈、牛欄、灶臺、油坊等地祭祀與其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神靈。在受祭祀的眾多神靈之中,油神也占有一席之地。
據長光村老油匠肖啟柱介紹,除夕夜各家各戶去榨油坊祭油神,步驟大致如下:祭祀前,主家人將準備好的祭品、供果整齊有序地擺放在老油坊中的灶臺上。祭祀時,主家插三根燃香,燒一疊紙錢,然后,跪在灶臺旁,輕聲祈請油神降臨,并懇請油神保佑來年油茶林無病無蟲、油茶果增產、油茶籽出油率高,保佑家人平安順遂、興旺發達等。祈請完畢,向地面倒三杯酒,待紙錢燃盡,作揖三次即為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