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謁見廳(Audience Hall)/宮殿S(Palace S) 下:寢宮(Residential Palace)/宮殿P(Palace P)“帕薩爾加德”(Pasargadae)意為“波斯人的帳篷”(Camp of the Persians),整個宮殿區的布局似乎也猶如將一個游牧首領的營地轉化成石制的空間,建筑與建筑之間疏朗成組,中有花園,散落在開闊的土地上,外圍有一圈4米厚的墻,通過一個巨大的門樓進入。
羅伯特 · 克爾 · 波特爵士(Sir Robert Ker Porter, 1777-1842),《帕薩爾加德石柱居魯士大帝浮雕 Bas-relief of Cyrus the Great on a pillar at Pasargadae》,1818,水彩。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London)。 “我(是),國王居魯士,一個阿契美尼德人”(I (am) Cyrus the king, an Achaemenian)—— 十九世紀的旅行者曾根據浮雕上方的銘文認為這是居魯士,但同樣的銘文也出現在宮殿的其它建筑上。因此這究竟是居魯士,還是守護者,并無定論。居魯士的眾多稱謂中有一個叫做“天下四隅之王”(King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這一方面顯示了他所征服世界的地域之廣,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個“四隅”其實指的就是王都帕薩爾加德的花園,最早的“夏巴”(Chahar Bagh/Charbagh)。
夏巴花園(Charbagh),莫臥兒帝國皇帝賈汗季墓(Tomb of Jahangir, 1637),巴基斯坦拉合爾(Lahore, Pakistan) 夏巴字面意為“四個花園”(four gardens),指的是被人行道和水流分成四部分的四邊形花園(quadrilateral garden),出自古蘭經中對天堂的描繪。這種設計最初應來自居魯士的波斯花園,后遍布西亞和南亞的國家,成為伊斯蘭世界“花園”的代名詞。
亞述巴尼拔尼尼微西北宮殿(North Palace of Ashurbanipal, Nineveh)石板浮雕及色彩復原效果,645-635 BC,石膏(gypsum),208.3 x 129.54 x 18cm,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London)。在這塊浮雕中可以看到亞述花園與灌溉水道。 亞述的宮殿浮雕曾大量表現花園場景,有學者認為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實際是在亞述的尼尼微,然而不論是亞述還是巴比倫,其主要的建筑材料為泥磚,花園的痕跡早已消失不見,只能在石刻浮雕中追憶當年。帕薩爾加德用于花園灌溉的石砌水道時至今日卻仍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