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所謂認知障礙,是發生健忘癥和認知功能低下,給日常生活帶來障礙的狀態。健忘癥和認知功能低下是由于大腦的神經細胞受到損傷而死亡和減少而引起的。患了癡呆癥的話,會產生以下的行動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變化。
行動上的變化
· 不知道時間和地點的感覺
· 在考慮問題上花費時間
· 不能一次完成很多事情
等
性格和感情變化
· 沒有力氣
· 抑郁狀態
· 大聲喧嘩
· 變得易怒
· 暴力傾向
· 變得胡思亂想
等
癡呆癥,因為這樣的變化會給生活帶來障礙,所以需要周圍人的幫助。因此,為了看清癡呆癥,“一個人是否能生活”的觀點非常重要。
癡呆癥是一種很重視早期發現的疾病。如果能在腦神經細胞沒有完全死亡的早期階段開始治療的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的發展。
原因
癡呆癥根據腦神經細胞減少的原因大致分為兩種。
按原因分類
· 變性性(原發性)癡呆癥狀:因大腦的神經細胞發生變化而引發的癡呆癥。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癥、路易小體癡呆、伴隨癡呆癥的帕金森病、額顳葉癡呆等。
· 二次性癡呆癥:因某種外傷或疾病而發病的癡呆癥。包括腦血管性癡呆癥、正常壓力腦積水、慢性硬膜下血腫、腦腫瘤等。
· 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癥和路易小體癡呆癥,二次性癡呆癥的腦血管性癡呆癥這3個,占整個癡呆癥的8成左右。
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癥的原因
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癥是引發癡呆癥的最常見的疾病。
阿爾茨海默病型癡呆癥的原因,被認為是在大腦中異常積蓄淀粉樣蛋白β和蛋白質τ,以及乙酰膽堿減少。由于異常蛋白質在腦內積蓄,神經細胞慢慢地死亡,減少。
路易小體癡呆癥的原因
路易小體癡呆癥占癡呆癥原因的20%左右。在神經細胞中形成的小塊“路易小體”,在大腦中異常積蓄而發病。
腦血管性癡呆癥的原因
腦血管性癡呆癥是由腦血管障礙引起的。腦血管障礙是指腦梗塞、長時間的腦部血液循環不全、腦出血等。
癥狀
癡呆癥的癥狀分為核心癥狀和行動·心理癥狀(周邊癥狀)兩種。
核心癥狀
因為腦內的神經細胞受到障礙而產生的癥狀,如果是認知功能低下的人,誰都有可能產生。以下是核心癥狀的代表例子。
· 記憶障礙:記不住新事物
· 識別障礙:不知道時間、地點、人物的臉
· 判斷力障礙:無法進行邏輯思考
· 執行功能障礙:連順序都不能進行
等
行動?心理癥狀(周邊癥狀)
行動·心理癥狀(周邊癥狀)被核心癥狀的進展狀態和患者本來的性格,身體癥狀和生活環境等多個要素所左右。因此,出現的周邊癥狀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代表性的癥狀有妄想、失禁、不潔行為、幻覺、異食、不安、焦慮、睡眠障礙、抑郁、護理抵抗等。
認知障礙一旦發展,伴隨著核心癥狀,行動、心理癥狀也會惡化,漸漸對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檢查?診斷
癡呆癥的檢查有以下方法。
· 記憶和語言測試
· 血液檢查
· 腦影像檢查(CT、MRI)
· 腦血流SPECT檢查
· 多巴胺轉運體閃爍掃描(DAT Scan)
· MIBG心肌閃爍掃描檢查
等
認知障礙的檢查,也有確認蜘蛛膜下血腫和腦積水等,認知障礙以外的其他疾病可能性的目的。不要只根據影像檢查來診斷,仔細觀察臨床經過和癥狀是很重要的。
再者,阿爾茨海默病型和路易小體型等的癡呆癥,在初期階段,腦萎縮等形態學的異常也不明顯。
治療
癡呆癥的治療分為藥物療法和其他治療。
藥物療法
癡呆癥的治療藥有口服藥和貼藥。使用的藥物根據癡呆癥的種類(原因)和嚴重程度而不同。
藥物療法以外的干預
在癡呆癥的治療中,藥物療法以外的干預也是必要的。為了盡量保持患者的生活質量,周圍的人一邊理解患者本人的心情一邊給予支持的體制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