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質,后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于浙江省金華市。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山水畫一代宗師。也是書法家,與白蕉、高二適、李志敏合稱“20世紀文人書法四大家”。曾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解放后任全國第二屆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被稱為“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 ;1955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擅長山水、花卉并注重寫生,但成名相對較晚。50歲以后,他的畫風逐漸趨于寫實,80歲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們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畫風。
黃賓虹晚年的山水畫,所畫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這一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繪畫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畫風對黃賓虹的影響是終生的,六十歲以前是典型的“白賓虹”。
黃賓虹 山水圖
六十歲以后,黃賓虹曾兩次自上海至安徽貴池,游覽烏渡湖、秋浦、齊山。江上風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貴池之游在黃賓虹畫風上的影響,便是從新安畫派的疏淡清逸,轉開學習吳鎮的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以此為轉機,黃賓虹開始由“白賓虹”逐漸向“黑賓虹”過渡。
黃賓虹 山水圖
69~70歲,黃賓虹有巴蜀之游。這是他繪畫上產生飛躍的契機。其最大的收獲,是從真山水中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證悟發生在兩次浪漫的游歷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黃賓虹 山水圖
“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黃賓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濕透,索性坐于雨中細賞山色變幻,從此大悟。第二天,他連續畫了《青城煙雨冊》十余幅:焦墨、潑墨、干皴加宿墨。在這些筆墨試驗中,他找到了“雨淋墻頭”的感覺。
黃賓虹 山水圖
“瞿塘夜游”是發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滬途中的奉節。一天晚上,黃賓虹想去看看杜甫當年在此所見到的“石上藤蘿月”。他沿江邊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著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著畫了一個多小時的速寫。翌晨,黃賓虹看著速寫稿大聲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實中虛,虛中實。妙,妙,妙極了!”
至此,黃賓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長、最經常的繪畫主題,合渾厚與華滋而成美學上自覺之追求。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
黃賓虹 山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