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從文學到美學【No.964】
拆 遷
百合花市育河區育陽小區在百合花市城市整體規劃中要進行拆遷改造,住在育陽小區里面的幾十戶人家在看到貼在墻上的拆遷公告后,天天熱議的就是這個事情,趙家老太太為此哭了好幾天,說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都住習慣了,別處再好也不想去,但這是大勢所趨,既然是因為城市整體規劃定了的事,是沒有商量更改的余地的,經過多方面軟硬兼施的做工作,終于讓趙老太太勉強搬離了小區,由于趙老太太九十多歲了,身體本來就有病,加上心情不好,不得不住進了醫院。
錢老先生的房子雖然很大,但是四個閨女和一個兒子常年就沒回過家,虧在錢老先生夫婦二人身體還算行,生活還能自理。現在該拆遷了,四個閨女和兒子都不約而同回到了老人身邊,但是有想要安置房的。有想要錢的,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方案,但唯獨都沒有考慮二位老人怎么安置的事。
孫老先生四個女兒,自從女兒們出嫁后,就和人間蒸發了一樣,幾十年沒回過娘家,這次要拆遷了,孫老先生的女兒、女婿一起回來了,天天陪著孫老先生夫婦,一直勸說二老要放棄安置,讓二老要賠償款,做他們做生意的本錢。要接孫老先生夫婦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二老本打算要安置房的,這下沒了主意,更不知道今后怎樣生活了。
李老先生夫婦早早都去找馬克思了,一套三室二廳的大房子盛滿了二老在世時的家俱物品,李老先生的六個子女聽說拆遷的消息后不約而同的回到了老人的房子里,不謀而合的說要賠償款,姊妹幾個平均分配,方案定了大家都沒意見,就讓收廢品的出60元錢把所有家具物品都賣了,收廢品的人提出讓幾個人把掛在屋里二位老人遺像帶走時,不料幾個人異口同聲的說:人都沒有了,還要像片干啥!這話一出,收廢品的人愣住了,但也沒敢吭聲。收廢品的人就把二位老人的遺像取下來,恭恭敬敬的對著遺像鞠了三個躬,自言自語的說道:我不忍心讓你二老去垃圾推里,我送你們升天吧,就把遺像當著眾人的面給燒了。
周老先生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都說:咱都不缺錢,也都有房住,二老的房子,二老做主,周老先生夫婦二人想要安置房養老,三個女兒就說:二老要安置房,需要添多少錢了,我們姐妹三人出,不讓二老操心。
吳老先生夫婦二人就一個兒子,在拆遷期間吳老的兒子就一個原則,無論如何也要先把二老安置好,至于要安置房,還是要賠償款二老說了算,無論如何不能惹二老生氣,要通過這次拆遷,讓二老生活得更好一些。
鄭老先生年輕時因病早逝,鄭老太太辛辛苦苦把二個兒子養大,大兒子接了鄭老先生的班,有了固定的工作,二兒子中途輟學做生意,生活都還算幸福,對兄弟兩來說就是多了鄭老太太這個負擔。在這次拆遷中,大兒子一心想要房子,給自己的兒子結婚用,二兒子一心想要賠償款投資做生意,兄弟二人都沒有絲毫妥協的意思,二人常常當著老太太的的面吵的不可開交,大打出手。非常無奈的老太太只好在夜里跳進育河去找鄭老先生了……
王老太太早年喪夫,無兒無女,一生孤苦伶丁,本想著在此了卻一生,可又拆遷里,自己設了主張,這時王老太太的娘家侄兒表現的很孝順,雖然王老太太心知肚明,侄兒是奔拆遷款來的,但還是很高興的。
拆遷不光是拆除了有形的房屋,更是拆除了遮擋人性的無形的墻,通過拆遷,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的本性暴露無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中的前八姓的家庭故事,你知道后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