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岸云沙
我是個好吃的人,所以才會一直胖,當然也喜歡做飯,應該說胖子們不僅有一副好肚腩,也有一副好味口,而且大多數胖子都喜歡自己搗鼓著吃。
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飯給喜歡的人吃。以前跟著哥哥一起生活,每天做飯給哥哥吃就是我最大的快樂。現在是做飯給女兒和老董同學吃。只要他們吃得舒服,吃得稱心如意,我就高興。
小時候我是個懶散的孩子,油瓶倒了不帶扶的,我母親常常一邊做活一邊嘮叨:將來你能干啥呀,干啥啥不會。其實我不是不愿意干,我是不喜歡燒地鍋。
等到我悄不聲地長大,做飯,做家務,養孩子,樣樣都做得象模象樣,不光一向看不上我的婆婆覺得我有用,就連一直對我充滿懷疑的母親也常常向人夸獎:啥時學的?從來沒見過呀。
我喜歡改裝衣服,新的衣服買來,不想與別人重樣,就自己下手去縫制一番;我喜歡做飯,這一點我想更多得益于大娘的言傳身教。大娘做飯好吃,下地干活回來,汗流浹背忙著做飯,衣服象水洗過一樣,可是她的臉上永遠洋溢著笑容,而且在做飯上絕對態度認真,不肯茍且一次,也絕不讓人幫忙,生怕累著熱著了別人。飯菜做得有色有味,吃得有滋有味,總讓人覺得生活無限美好。
相比而言,我母親就比較粗枝大葉一點,做飯常常胡弄,而且放鹽總是太多,齁不死人不算完,用她的話說:光吃菜,那得多少。當然她是太會過日子了。她們那一代人,窮日子過慣了,總想著該省的地方都要省下來。
我后來曾經有過反思,一直努力地想要做好自己的原因,其實也無非是想要掙脫開母親對我的影響,在她無法做到的那一點上,我努力去做,我不想成為我眼中她那樣的人。當然就算努力了大半生,有些東西還是很難改變的,每一次當我粗枝大葉,顧及不到女兒感受時,我女兒就會一臉匪夷地笑話我:作為一個女人,你能不能細心一點兒?!作為一個女人,你怎么那么粗曠呀。
每次就象警鐘,敲打著我,是的,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這樣我的女兒就可以少受一些忽視,多一些關愛。我也完全可以讓她吃得精細一點兒,吃得舒服一點兒,過得快樂一點兒。我們從父母身上不僅遺傳了很多優點,也會遺傳一些缺點,這些缺點,我們要勇敢地去正視它,才會減輕我們對下一代的傷害。沒有父母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接受,我們愛他們,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那些缺失帶給我們的傷害,要讓它從我們這一代不再遺傳下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必須做的。不僅僅是吃飯這個問題上,還包括很多事情上。
我想我還算個努力的人,無論什么事情,我都想嘗試一下,學一下,哪怕做不好,我也要去做,來證明一下自己。這半輩子做的所有的事都是在證明自己:我能行。干啥都行。我在努力做個讓母親認可的孩子。想想,多么可憐,如果一個媽媽從小到大不給孩子肯定,是多么可怕,她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選擇。我很委屈。當然從另一方面說,我還是應該感謝母親鍛煉了我,讓我成為了我想要的樣子,成為了我自己,而不單單是我母親的縮影。
這是題外的話了。
話說回來,每次吃好吃的,做好吃的,我都會想如果我喜歡我愛的人都在身邊該有多好,讓他們吃著我喜歡的食物,我做的飯菜該有多幸福。這種幸福感是我從大娘的身上每時每刻感受到的。我從心底里愛著那種喜悅。
我父親從來沒吃過我做得飯,如果他能一直活著,他吃到我做得飯,他得有多高興。在這個世上,我是他最心疼的女兒,他要是知道他的女兒這么能干,他得有多欣慰。
記得小時候,每次從家里與弟弟搶了好吃的,都想分給哥哥與二哥吃,有時候自己不吃,搶了之后就往外跑。結婚之后,也常常帶飯給哥哥去單位吃,后來不在單位上班,每次做了好吃的,還想著帶一點給他,常常被老董同學笑話,嫌我操心太多。可不是,終究是老了,味口都變了,我喜歡的他未必喜歡,他喜歡的我也未必喜歡了。
現在是做了好吃的,總想著給侄子們吃,可惜侄子們也長大了,吃獨食其實是很難受的一件事。好味口沒人分享。
就象寂寞的人,找不到對臉的朋友;看一部好片,讀一本好書,找不到可以與之共鳴的人。
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老董同學與女兒身上,他們吃得好,吃得開心,我就算是功德圓滿了。
有時候與朋友們聊起天來,大家常常以幸福的口吻說:我是從來不做飯的,都是對象做。我是真的羨慕嫉妒。我沒有一個那么能干的對象,他從來不做飯。當然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說,他也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從來不做飯的,都是老婆做。效果想來是一樣的。
其實我對于誰做飯真心覺得沒什么可以自豪的。不喜歡做飯的人,也許是真心的不喜歡,也許是真的很被寵,也許只是一種習慣。但是我相信做飯的人一定是喜歡做,才會去做。因為喜歡,因為愛,他才愿意傾情付出。他付出的多,他愛的就多。
我是真的喜歡做。我不喜歡別人做飯的味口。這里面其實還有一個私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