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中的梅子
圖:紅艷(內容和圖無關)
和農村的婆婆接觸這近二十年來,我發現我們的相處,用一個詞語形容真的很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聽鄰居說,婆婆是轉親的,也許是她對公公長相不滿,也許是攝于對她自己婆婆的強勢,總之,我對婆婆的感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結婚這么多年,我曾努力過獨此,可一直無法融進老公的家庭。這里面有我的原因,更多的是婆婆的原因。
我和老公是高中時的同學,畢業后都在縣城的電瓶車廠打工,在那時,我們相戀了,按照婆婆的想法,我長相一般,屬于“蹭鼻子蹭臉”傍上他兒子的那種,在他心里,他的兒子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男人。
在結婚前一年,我和老公去見他父母。第一次去他家,婆婆只做了一道菜,是咸菜爆雞蛋,第二次仍是,第三次還是。婆婆的輕慢讓我惱火。但我還是努力壓制下來。
當時,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既然嫁了這個男人,就要努力適應他們一家,他們能吃的飯,我也一樣能吃。所謂嫁雞隨雞,嫁狗嫁狗,嫁個扁擔抱著走。
據說婆婆年輕時特別能干,家里的五畝多地,基本都是她一個人打理,由于長在田間勞作,做飯洗衣之類的家務,她很少涉足,因此婆婆嫁過來之后,很不得她自己婆婆的歡心,經常被說落嫌棄。
也許,正是婆婆的強勢,給她灌輸了一些不好的心態,自從她的婆婆去世之后,她變得越來越強勢,只要公公和她的觀點稍微有些不一致,她會連續罵上幾天,有時公公實在忍不住了,上去給她兩拳,這下可不得了,婆婆索性就躺在床上,幾天不吃飯,直到公公徹底服軟后,她才肯善罷甘休。
漸漸的,婆婆在家的地位越來越高,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利,三個孩子都非常孝順,指東不敢往西,就連出嫁多年的大姑子姐幫著家里干活,稍不如意,也會被婆婆訓斥。
婆婆沒有讀過書,她甚至連廁所的“男女”二字都不認得,她固守的東西,很難改變。然而時代不同了,觀念改變了,婆婆盛氣凌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不欺負婆婆,但是也不想受婆婆的閑氣。
記得婚后第二年,我要去鎮上趕集,婆婆說,她想吃煎包,讓我回來時帶幾個給她。趕集回家后,打算把包子交給婆婆,公公說她去綠豆地里打藥去了,于是我就放在了堂屋當門的茶幾上,哪曾想,家里的黃狗餓了,它趁人不備,過來叼著塑料袋的就跑了,當我緊趕慢趕追回來的時候,包子已經滿了泥土。
這下可惹怒了婆婆,說我沒一點心眼,還不如狗聰明。我一聽就來氣了,當時就給她宣布了自己的立場,第一,以后休想再讓我給你買任何東西,第二,你可以對家里其他人飛揚跋扈,但在我這里絕對不行。
聽我這樣說,婆婆即刻就氣急敗壞的對我吼叫:“我兒子真是瞎了眼,看上你這個傻不拉幾的二貨!”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如果你傷害了我,我也不會留情面,接下來,我們開始了唇槍舌戰。后來,公公趕緊把我們拉開,一場風波才漸漸平息。
除了和我不和之外,她和公公之間的“戰爭”也沒有止息過。
吵架,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是生活的插曲,對于我家,則意味著是隔三差五地上演的正版戲。性情的不同,見解的迥異,公公和婆婆的干戈相向貫穿著每天的生活。
婆婆是個與公公性格大相徑庭的人,她心性高,凡事爭強好勝,不甘人后,感覺始終像被什么力量催趕著。誰家的莊稼長勢比我家的好,田地里的收成比我家高,雞鴨鵝豬比我家的肥壯,婆婆臉上都是一副惱火的“表情包”。
用公公的話說,“就是走路,她也不愿走在別人后面。”人過三十的我,常常陷入理性的思索,婆婆的強悍,遠非柔弱的公公所能駕馭得了的,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憑她的霸道和上進,也許會有些作為的。
正是因為婆婆這樣的性格,以為凡事在人面前占個先,就是有了面子,凡事強硬慣了,自然無法低下頭來。
但這件事,卻讓她對我徹底刮目相看。
有一次,公公和婆婆又在吵架,我在樓上打開電視機,把聲音開的很大,婆婆一改往日的套路,在床上躺了半天之后,見沒人理睬,就到院子里,拿了一瓶農藥跑進屋里,大聲叫囂著說自己不想活了,要喝農藥尋死覓活。我知道婆婆的真實目的,但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趕緊下樓,走到了婆婆的跟前。
打開蓋子的農藥瓶,放在婆婆的床頭下面,滿屋子都是農藥的氣味。我看了下瓶子,還是滿滿的。但我故意裝作她喝藥的樣子,在院子里大喊:“不好了,我媽喝藥了,快來人啊!”隨即,在屋后的公公,鄰居家的大爺和大叔火速趕來。幾個大男人,上前就要把婆婆架上三輪車。
婆婆使勁掙扎,連忙說自己一點也沒喝,只是為了嚇唬嚇唬公公和兒媳。我在一旁連忙說,婆婆身上到處是藥味,一定要去醫院,以防萬一。幾個鄰居不由分說,強行把婆婆用被單捆綁起來。
到了醫院,婆婆還是一再解釋,但我們同行的人都一再確認,院方就連忙組織人為婆婆洗胃。
洗胃的過程是痛苦的,或許是終生難忘的。一個小時之后,原本還活靈活現的婆婆,出現我面前時,儼然像一只斗敗的母雞一樣,沒有了任何神采。雖然當時花了點錢,但我覺得這樣教訓一下剛愎自用的婆婆,也是值得的。
自那以后,婆婆的性格改了好多,家庭雖然偶爾也會有紛爭,但基本都是淺嘗輒止。
婚后第四年,老公的收入不斷提高,我們就在鎮上買了一套房,于是我和孩子就搬到了那里,沒有任何人打擾,沒有任何人添亂,我們過著平靜又平淡的生活。雖然帶孩子會很累很難,但我心甘情愿。
可惜好景不長,住鎮上的第五年,公公因為身體不好,我又不得不回到了鄉下,和婆婆住在了一起。
這些年來,我們依然會為著某些觀點的不統一,發生爭執,但最終都以婆婆的沉默而結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心情也漸漸平復,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爭不過誰,到最后歸于疲憊,只好偃旗息鼓,順其自然,不再強求。
說真的,婆婆看起來比以前順和多了,說話仍是大嗓門。眼睛花了,耳朵也有點聾了,要大聲地說才能聽到,而且她又愛打聽事,一句話要重復好幾遍,她才能聽到。看來是真老了。
對于一個失去斗志的婆婆,我還能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