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 李碧蘭
張家畈鎮鳳凰巖東南蔡店河有位清朝末年有位縣令叫張稚堂,又名景陶,次常,譜名祚珠。出生于1849年冬月,1919年去世,享年七十歲,幼時聰穎好學,過目成誦。1868年參加童子試,文作全省榮膺冠軍。深得晚清中興大臣張之洞賞識,錄為生員,光緒十一年即1875年乙酉科考獲拔貢,次年丙戌朝考一等,欽點為知縣,歷任臨潁、新鄭、太康、河內、鹽津、商城等十余縣知縣,在任勤政愛民、清廉正直、政績卓著。又以詩詞、文章和書法見長,深得上司與同僚愛敬,家鄉故里,至今流傳著他的故事。
一、巧審雞蛋案,出任臨潁縣。
張公稚堂1876年入仕,母田氏樹德賢良,教子嚴厲,認為兒子自小在家誦讀詩書,未歷江湖世事,年紀輕輕即經歷出任知縣,社會經驗和閱歷不足。而縣令當時集軍、政、法諸權利于一身,萬一錯判了案子冤枉了好人,即對不起朝廷和百姓,又愧對祖宗與家訓,公德有虧,讓后代人唾罵,便于兒媳即張稚堂妻子楊氏交流了暫將稚堂挽留在家,遲些年赴任的想法。楊氏在娘婆兩家的熏教下一樣溫良賢淑,但又擔心違了朝廷旨意。讓婆婆定奪。田氏一想,心生一計,次日早晨以雞蛋為早餐,吃過后,叫來稚堂說:“你年紀尚輕,又無社會閱歷,恐上任后糊涂斷案,冤枉好人,今早櫥柜放著的雞蛋,你媳婦偷著吃了,我去查問你妻反而說蛋被婆吃,冤枉了兒媳。想去做個好官,必須先斷好此案,方允上任做官”。稚堂聽罷,去廚房取來兩只大碗。將兩束稻草水燒成黑灰,放入碗中,沖上開水。對母親和妻子楊氏說,將碗中草灰水各自喝下,自見分曉,母大喜,笑著說,草灰入肚必然嘔吐,食蛋者黃色蛋末必從黑灰中帶出,我兒有心機且公正,這蛋是我吃了,你妻子是冤枉的,現在我們可以放心送你上任了。
二、送到狼山去喂狼
張稚堂在河南新鄭任知縣時,老家麻城東山林峰,郞山自然垸里,有個朗姓農民到河南挑豬仔回家飼養,路途中一只豬仔從籠中破而出,跑入一農戶家中,郎某便到這家去討要。這家仗著有兩個年輕力壯的兒子蠻橫不認帳,說豬仔是他家的,不給不說,抄起木棒要將郎某打出去,郎某情急之下解下扁擔抵擋,無巧不巧,扁擔打在一后生的后腦勺上,后生當即倒地身亡。街坊眾人上前將郎某扭住,押送衙役,擊鼓鳴冤。張知縣升堂問案,了解情由后,知道自己老鄉誤傷人命,有心救他,當即一拍驚堂木,當堂大聲判決:“大膽兇民郎某某,身在外地,持械行兇,致死人命,罪大惡極,斬決凌遲不足以贖其罪,著令暫押死牢,待案牘文卷上報知府。十日后著差役兩人,將此犯押送湖光麻城東山狼山之上,去喂了狼群,方平民憤,眾人大喜皆稱張知縣斷案公正,殊不知,朗某聽判,心中竊喜。十日后,命差役從牢中將郎謀押出,鎖鏈加身,臨行張縣令密囑二差人,到龍潭沖口,解其枷鎖,將郎某趕入山中。此山曰狼山(實為朗山),山上滿是惡狼汝等立馬折返,切不可傷了自身,就這樣二差人將郎某平安護送到龍潭沖口,有驚無險回了家。
三、巧審樹蔸
張縣令在商城縣令任上時,有一麻城貧苦農民挑了一擔,自產桐油到商城去賣,好拿錢買糧回家度過荒年,半途中不小心絆在路邊的黃荊樹蔸上,摔了一跤,一擔桐油潑了干凈,人也受了傷,傷心著急之下,大哭,過路人指點去找張知縣幫忙,賣油人找到張縣令,說明情由后。縣令命差役挖來那樹蔸,用黑布罩于后堂,縣城各門張貼告示,三日后縣衙公審黃荊樹蔸,并請本縣士紳前來觀看,是日。士紳商販們熙熙攘攘紛紛前來衙前,有差役在入口將一罐子放于案桌前說縣令有令,今日人多,入堂者每人須向罐內投銅板一個方可入內,眾人紛紛投錢,想進入看個熱鬧,一個樹蔸不能說話,木頭東西看你個怪縣令如何審案,誰會在乎那一個銅子兒。半時辰后,只見衙役將一黑布包著樹蔸放于堂前,張縣令升堂,喝罷堂威,驚堂木啪的一響:“大膽黃荊蔸,不思危濟困,竟將賣油老農絆倒,一家人度荒救命的油撒個干凈,是何居心”。良久無聲回應,復拍驚堂木:“自知理虧,無言以對是否?再不認罪,大刑伺候,來人鞭刑二十,再做道理。”差役上前長鞭擊打黑布之上十下,堂后屏風內響起一女聲凄然答道:“老爺饒命小樹蔸知罪了,那日并非有意,見那挑油老農累的汗流如注,想留他稍事歇息,誰料不小心竟將老農絆倒,一擔桐油潑個干凈,是奴家大錯,請青天大老爺高抬貴手,下次再也不敢了”。老爺問:“那本次如何善后?”女聲答曰:“謝老爺不殺之恩,今日各位善心人前來觀禮,看瓷罐中銅板已可補足老農油錢了。”老爺命差役將罐子呈上堂來不用數,早已超過一賣桐油的價錢了,當堂送與賣油老農。老農大喜過望,這時屏風后走出一個打扮非常美麗的古裝花旦上來和老農一起向堂下眾人鞠躬相謝:“謝各位父老鄉親善心幫助,謝青天大老爺巧意安排。臺下看熱鬧的人們大笑鼓掌,既看了一場好戲,又捐贈救人急難,堂上堂下皆大歡喜。
李碧蘭,男,1964年10月出生,漢族,黨員。湖北麻城張家畈鎮余家河村人。1980年畢業于張家畈高中,1984年參加工作,現任張家畈鎮政府副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