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2~3歲的發展期間,是一個學習能力加強,吸收能力超快的一個發展時間,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在一個牙牙學語,成天只會喊著“爸爸”“媽媽”的階段,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經被孩子看在了眼里,并且潛移默化的刻在了他們的骨子里。如果你的孩子經常表現出暴力傾向、情緒起伏大,那么家長就應該自己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孩子的暴力傾向原因很可能出現在家長的身上。
如果家長平日的生活中經常表現出大吼大叫、情緒反復無常、波動較大,并且說話的時候還會不自覺的動手,那么很大的程度上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思想以及行為。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引導下也會無意識的做出暴力的行為。
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孩子希望得到某一個東西,如果不能如愿以償就撒潑打滾,大哭大鬧,直到要求得到滿足。家長往往有兩種選擇。
1.為了平息這種吵鬧選擇妥協,妥協的次數多了以后,開始無法改變孩子的變本加厲,直到孩子變得暴躁又自私。但家長初心是好的,只不過過分的溺愛造就了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2.企圖用暴力來制止孩子的哭同。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打頓就好。但以暴制暴往往只能物極必反。對孩子的童年也會留有陰影,許多人長大以后心理的扭曲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來自于此。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對教育方法失的一種體現。這也是導致孩子具有暴力傾向的一主要原因。
上述是孩子具有暴力傾向的不同層面的幾種原因,所以不是哪個孩子天生就是一副暴躁的性格,都是后天環境所導致的,父母要適當地抓只孩子的心理,以朋友的姿態相處,但不是處處妥協要有自己的底線。為孩子建立一個溫暖、舒適的成長環境,這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