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泡茶時有沒有這個習慣:不管什么茶,頭道水沖進去,然后“嘩”一下倒掉。更有甚者還倒掉兩泡茶,美其名曰“去農殘、洗灰塵、去雜質”。
頭道茶真的不能喝嗎?
很多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許很多人只是依葫蘆畫瓢,都沒有仔細推敲過這么做有什么意義,到底是不是正確的。今天咱們就簡單聊一下頭道茶的問題。
為什么很多資深茶人是反對喝“頭道茶”?
1、如果是新茶的話,因為茶季剛到,久置一段時間后重新開啟的制茶機器需要整修,包括關鍵部位上潤滑油,清理之前殘留在機器上的灰塵、干茶葉等雜質;另外制茶場所、其它制茶工具也需要進行打掃、清洗、除臭等制茶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這樣一來,要是清理不干凈或者制茶師傅稍不加注意的話,第一批新制的新茶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風險。
另外,新茶剛制作出來,還需要經過去梗、挑凈、包裝、運輸等環節才能最終交付到消費者手中。茶葉是極其敏感的,每一道環節茶葉極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一不小心,茶葉中會混入一些雜質。
2、如果是老茶的話,茶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陳放之后,茶性趨于穩定,并在空氣、微生物、各種酶類物質的相互作用下,產生內化,有的儲存不好就會變質,有的內化升華,甚至有了明顯的藥性。
類似陳年老普洱、老白茶、老鐵觀音這類老茶,“頭道茶”的作用主要是用沸水來激蕩茶葉,喚醒茶葉中內含的“休眠”物質。基本上,第一泡下去,主要就是洗去茶葉的陳氣,茶葉內含物質還不能完全釋放出來。
認為頭道茶需要倒掉,一般有哪幾個說法?
1、頭道茶可以洗去農殘?
農藥多為脂溶性物質,熱水只能溶解和稀釋很小部分的量,單靠頭道茶就可以洗去農殘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茶葉中的農殘問題,來看看數據,農業部2014、2015、2016連續3年對春茶和夏秋茶農殘的抽查結果看,合格率分別達到了94.8%、97.6%、99.4%,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茶是農殘不超標的。
所以,希望在頭道茶中洗掉農殘的想法不僅是不科學的,也是沒必要的。
2、頭道茶反正不好喝,倒掉無所謂?
這句話主要是從溫潤的角度去說頭道茶,認為“溫潤泡”沒有達到飲用的最佳口感,所以倒掉也沒關系。這樣的做法,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茶葉中的有益物質最大程度的析出,就在第一泡,尤其是綠茶。
有人在沖泡君山銀針時,只因茶湯里有毫毛,就將頭道茶都倒掉,其實是非常可惜,因為那是名優黃茶茶湯中最驚艷的一泡。
所以,頭道茶好喝與否,也是因茶而異的。
3、頭道茶可以洗去臟東西?
沖茶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泡沫,有人認為是茶中的灰塵、雜質。其實,這些泡沫是一種叫做“茶皂素”的物質造成的,與茶臟不臟并沒有關系。
雖然茶中的茶皂素含量少,對茶湯的滋味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但另一方面,茶皂素有一定的抗菌消炎的作用,本身對人體是有益的。
還有,針對那些有一定陳放時間的茶葉來說的。頭道茶的確具有沖洗的作用,也不必把它喝掉,但說它是“沒用的一泡”其實有失偏頗。因為作為第一泡,它可是飽含了許多這款茶的質量信息,極具表現力。
頭道茶建議喝與建議不喝的分別是什么茶呢?
建議喝:綠茶、白茶、黃茶、紅茶、壓制緊實的烏龍茶
這幾類茶建議頭泡茶要喝掉。一般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頭泡沖泡出的內含物質是很豐富的、很好喝的,如果倒掉會很可惜。
尤其有些優質的綠茶、紅茶本來就最多沖泡三四次,還倒掉第一泡,簡直有些暴殄天物。
對于壓制較為緊實的烏龍茶(比如:鐵觀音、文山包種等),那是想喝就喝。閩南烏龍通常做形都很緊實,所以頭泡時析出的物質都很少,滋味很淡。頭泡主要是為了溫潤一下茶,所以要不要喝,全看自己。
建議不喝:黑茶、普洱茶
確定倉儲好的茶散茶可以喝,頭泡湯里浸出的茶葉物質就比較多了。緊壓茶,可喝可不喝,如果是緊壓的茶,頭泡浸出物少,茶湯滋味也很淡。
不確定倉儲情況的茶,淺嘗輒止,淺淺嘗一點兒。因為通常喝這泡茶能夠了解判斷到一些倉儲情況。不過當頭泡喝著有異雜時,那這個茶最好都別喝了。
強烈建議喝掉:條形烏龍茶(比如:巖茶、單叢、東方美人等)
這幾類強烈建議喝掉頭泡茶。不喝實在是太浪費了,頭泡的浸出物是很豐富的,看湯色就能明顯感覺到。
對有些好的巖茶,有的茶人會特意留下頭泡茶,在整個茶全部喝完后,再喝頭泡茶。他們說喝尾水時滋味已經明顯淡了,此時再喝頭泡,能將整個茶滋味最美妙的感覺又帶回來,所以這頭泡茶又稱為“還魂湯”。
看了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頭道茶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總結起來應該是這樣的:頭道茶可以喝,但至于好不好喝、有沒有必要喝,需要看情況而定。
下次,當別人驚訝地看到我們喝頭道茶的時候,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給他們普及茶知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