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心境,你永遠(yuǎn)都值得擁有
文\佐拉
作家王小波寫過這樣一句話: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jīng)一無所有了。”
細(xì)細(xì)想來,的確如此。
年輕時總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工作才是第一位。
隨著年歲漸長,閱歷漸豐,我們才明白,沒有什么比家人,比親情更重要。
這世上,再沒有人可以像他們那樣,對我們毫無保留地給予,不求回饋地付出。
《菜根譚》有言: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也許,我們在接受父母付出的同時,也該學(xué)著去回應(yīng)一份感激和知足。
哲學(xué)家亨利·柏格森說: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這世間對父母最大的惡意,往往來自于自己的子女。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中,大兒子房天憶有段情節(jié),引發(fā)眾怒。
房天憶工作后,表示要和父親房永福斷絕父子關(guān)系。
只因為父親沒有能力在事業(yè)上拉他一把,不能幫他爭取到自己想要的職位。
在房天憶的眼里,他讀醫(yī)學(xué)院拿到獎學(xué)金,從助理醫(yī)師到主治醫(yī)生,全是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沒有一樣是靠他父親的栽培和照顧。
不僅如此,他還埋怨父親沒本事,醫(yī)院里有些人實力不如他,卻依靠父母的關(guān)系平步青云,而自己的父親只是賣面的老板。
面對大兒子房天憶的詰責(zé),年邁的父親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他老淚縱橫地向兒子鞠躬道歉:“是爸爸沒能力,對不起,讓你受委屈了。”
年過半百的父親,哭得像個委屈的孩子,這一幕讓無數(shù)的觀眾看了潸然淚下。
有一種心酸叫做:父母已經(jīng)付出了全部,我們依然覺得不夠。
生活中,有些人一邊對父母嫌棄著,一邊又心安理得地依靠著父母。
他們不僅不把父母看在眼里,還把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抹殺干凈,把所謂的“出息”全歸功于自己。
他們嘲諷父母觀念落后,取笑父母打扮老土;抱怨父母市井小民,買菜斤斤計較;嫌棄父母工作低微……
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普通而平凡的,父母也是如此。
他們雖然能力不夠,但為了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已經(jīng)拼盡了全力,如果你非要責(zé)怪父母,請你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再埋怨也不遲。
周國平曾說: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yǎng)。”
能夠包容父母,不僅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氣度和人品,更是對子女的言傳身教。
馬東在《奇葩說》里曾談及其母親。
他說,自己的母親沒事干的時候就喜歡看電視購物。
有一次,看著看著,就被主持人給說動心了。
一款全鱷魚皮最新款包包,原價19800元,優(yōu)惠價930元。
媽媽覺得撿了一個大便宜,非常高興,當(dāng)下就打電話訂購了包包。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完全就是商家營銷的手段,至于節(jié)日限定款,那更是吸引人的廣告詞。
但馬東并沒有當(dāng)著媽媽的面拆穿這個謊言,而是夸獎母親:“眼光真好,買到好東西了。”
一句話讓老人家笑不攏嘴。
只要父母開心,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就順著他們好了,包容理解他們,不和他們爭對錯。
常言道: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
當(dāng)父母面對智能手機(jī)、新潮家電手足無措時,我們不要對他們擺臉色。
當(dāng)父母非要重口味、又不太講衛(wèi)生時,我們不要嫌棄他們。
當(dāng)父母沒有人脈給我們好工作,沒有資金為我們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不要苛求他們。
他們年老了,行動不便了,觀念落后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的正是子女伸出援手的時候,請投以多些理解,多些包容。
原諒父母之過,包容父母之錯,是最大的教養(yǎng),也是最頂級的孝順。
孔子曾對他對學(xué)生子夏說,孝敬父母什么最難?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和顏悅色就是孝。
孝敬不是用物質(zhì)來衡量的,而是看你對父母是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孝敬。
可是,要如何孝敬父母、包容他們呢?不妨試試這么做:
第一,不嫌棄父母的嘮叨
我們總是嫌棄父母太過嘮叨,但有沒有想過:
只有真愛我們的人,才會愿意對我們啰嗦。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在,我們永遠(yuǎn)都是孩子。
我們大了,父母沒法融入我們的世界,他們只能在生活上叮囑我們。
其實,傾聽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作家張嘉佳說:
“真心對你好的人不會很多,一個也別弄丟了。”
如果有一天,父母變得嘮叨了,我們一定要多些耐心。
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健在,有一天,耳邊的嘮叨消失了,我們一定會很想念他們。
第二,不抱怨父母的遲緩
我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就像一場雙向奔赴。
孩子從起點快速沖向終點,而父母,則慢慢回到原點。
小時候,父母牽著我們的手,教我們學(xué)走路、學(xué)說話,一遍遍不厭其煩。
如今,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他們行動也變緩慢了。
曾經(jīng)看過一個視頻。
年老的父親指著一直麻煩反復(fù)問兒子:“那是什么?”
問到第三次時,兒子忍不住一頓抱怨。
他不知道的是:
在他小時候曾問過父親同樣的問題21次,父親每次都耐心地回答他。
為人子女,終有一天要與父母來一場角色互換。
那么,請用反哺之心去孝敬父母,用感恩之心去呵護(hù)他們吧!
第三,不嫌棄生病的父母
對于父母來說,幸福就是:
自己老了,甚至耳朵聽不見了,卻有孩子在身邊,一句又一句和自己大聲說著話。
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中年男子背著手走到年邁的母親面前。
問她:“猜猜我今天給你帶什么了?”
還沒等母親回答,他就從背后拿出一個布娃娃,塞到母親手里。
然后,他耐心地教母親該怎么擺弄玩具。
原來,母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病。
所以他才會經(jīng)常變著法子地想博母親一樂。
很認(rèn)同一句話:
“你養(yǎng)我小,我陪你到老,塵世間最美的畫面莫過于此。”
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無私地奉獻(xiàn)他們所有的愛;
父母老后,我們也要盡自己所能去回報他們的愛。
親情,是世界上最純凈的感情,除了愛與呵護(hù),還應(yīng)該有感恩。
第四,及時盡孝,善待父母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
“不要只把禮貌和尊重,給陌生人,不要把脾氣和暴躁,留給最親愛的家人,不要總以為時間還很長,路還很遠(yuǎn)。”
家是溫暖的港灣,不是情緒的垃圾桶。
父母,是最值得被溫柔以待的,我們要學(xué)會包容他們。
包容他們的笨拙,教了幾次才學(xué)會的手機(jī)轉(zhuǎn)賬,諒解他們不停的嘮叨,理解他們一輩子省吃儉用的習(xí)慣……
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體諒父母的無奈、包容父母的過錯、理解父母的行為、尊重父母的選擇。
愿余生,我們和父母溫馨相處,家中閑坐,燈火可親,更愿天下父母都被善待。
看完文章順手右下角點『贊』或『在看』,把梅娘說設(shè)為『星標(biāo)』,就可以每晚準(zhǔn)時與我們見面了~梅娘在此表示感謝!
END
(喜歡我的文,就點個“贊”和“在看”再走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