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養豬 2019年一次會議上,萬科創始人王石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你今年養豬賺了多少錢? 劉永好的回答很謙虛:“效益不錯,請你吃頓飯肯定沒問題,豬肉大餐。” 實際上,新希望2019年豬養殖業務實現營收74.87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132.16%,是公司五大業務板塊增長之首。 這次對話不到一年,2020年3月,萬科成立了食品事業部(BU),宣布正式進軍養豬圈。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萬科會邊走邊摸索商業模式,布局邏輯和地產開發也不同,并不像傳言中那樣通過養豬到村鎮拿地,萬科還是希望這塊業務能夠市場化,通過自己的能力盈利。
地產下行,養豬發財
盡管萬科在多元化道路上摸索了多年之后,在總部大會上喊出了“活下去”、穩固基本盤,但它嘗試多元化的心仍然沒有變。而且以前做多元化都是圍繞地產,這次出圈了。
2018年,萬科計劃在洛川縣投資5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項目,爭取2019年建廠,年底運營。其子公司“六園發展”,也曾投資設立、控股或參股多家農業公司,其中有從事生豬養殖的項目。
這塊通過對外投資隱藏起來的新業務可能在2019年獲得了豐收,才堅定了萬科養豬的決心。
2019年是豬肉大漲的一年,國內受非洲豬瘟的影響,去年豬的存欄量減少了40%,導致豬肉價格上漲,跑贏大盤。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豬肉價格上漲了42.5%。
這期間養豬企業大賺特賺,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24家上市豬企中,18家凈利同比增長,沒有一家虧損。
豬養殖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牧原股份,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02.21億元,同比增長51.04%;實現歸母凈利潤61.14億元,同比增長1075.37%。今年一季度,牧原的成績更加耀眼,營業收入80.7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就高達41.3億元。
圖片來源:新華財經、面包財經
資本市場也非常看好豬養殖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牧原股份的股價在2019年內上漲超2倍,最新市值已經逼近萬科,前者為2726億元,后者為2935億元。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家族身價暴漲了900億,排名第九名。
和蒸蒸日上的養豬行業相比,地產開發業務正在做在下坡路,盡管規模仍在,且短期保持增長趨勢,但利潤率已經連年下降,沒有那么賺錢了。
世聯行首席分析師戴毅告訴36氪,“A股的養豬企業許多5年內的ROE都在25%以上,而整個A股ROE超過25%都不到200家。“
”相比起來,養豬比房地產好太多了。”——養豬屬于高回報率行業。
5月7日,萬科發布了食品事業部人才招募令,本次招聘的5個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和豬場獸醫。
萬科的解釋是:接連遭遇2019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2020年初新冠疫情,給萬科客戶購置食品帶來了不便,這讓萬科意識到......為大眾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是“美好生活場景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食品事業部不止開展養豬業務,還有蔬菜種植、企業餐飲。在三個領域均追求規模化生產,其中養豬業務短期目標是25萬頭。
低點入市,志在頭部地位?
萬科開始養豬,似乎非常突然,但是在行業中也并不是首創。
碧桂園、萬達、恒大在更早之前進軍了農畜業。2014年底,王健林曾宣布去貴州養豬,萬達提供豬仔和飼料,后續豬肉通過萬達廣場賣到全國。2016年許家印則投資3億,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2018年,碧桂園也曾在公眾號發布一則招聘養豬專家的信息。
養豬有利可圖,自然引發群雄涿鹿。但是從豬肉周期來看,萬科在這個節點大幅邁步,似乎并不是一個好的時機。
由于產能逐漸恢復,豬肉價格已經開始下行,超級豬周期的拐點或將臨近。2月中旬以來,國內生豬價格持續緩慢下行,從38.3元/公斤跌至32.2元/公斤,跌幅超過15%。在此背景下,萬科加碼豬場,或將面臨行業下行壓力。
但從行業的大環境來看,萬科的意圖,或許并不是謀求一個短周期收益,而是長線布局,賭行業明天。
戴毅告訴作者,豬養殖行業有著大量的散戶,占了市場50%以上的份額。而頭部前五的公司的市場占比還不到10%。即使最大的豬養殖企業牧原股份,大概有2200萬頭豬左右的產能,但國內一年要吃掉7億頭豬,頭部企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從2017年開始,受環保政策“一刀切”、非洲豬瘟等因素的影響,大量散戶退出,他們留下的市場空白急需企業來填補。這就是萬科們想盡快吃進的空間。
“這個行業的集中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戴毅說。萬科此時的進入,有機會向豬養殖行業的頭部進軍。
萬科養豬有優勢
萬科“養豬”,事實上也是選擇了一條低難度的多元化轉型道路。相比于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養豬至少技術成熟,門檻相對較低,投資收益可見。
“大型企業的豬場要成規模,一個場可能養幾十萬只豬,需要一大塊土地,而現在這個行業最大的難題就是拿地難。養豬是會造成嚴重污染一個行業,隨著環保政策的推進,很多政府都不批地了。”戴毅告訴36氪。
“而萬科相對會好一些,它畢竟在很多城市扎根了多年,背景也很好,它可以走和政府合作的模式。再投一些配套的產業,如物流、食品加工。萬科和政府談判的籌碼會有很多。”
在空間鏈條布局上,萬科還有自己的物流倉儲、社區商業、業主終端。截至2019年末,萬緯物流進駐44個城市,獲取138個項目,其中高標庫123個(包括9個高標庫與冷庫一體化綜合物流園),冷庫15個,可租賃物業的建筑面積約1086萬平方米。
有消息稱,萬科計劃開自己的社區生鮮便利店。雖然萬科并未向36氪明確證實該消息,但萬科確實持有很多社區商業門店,之前就曾做過菜市場、食堂、洗衣店等社區商業,并不缺少終端。
而且,萬科也認為,自己的品牌認可度足夠高,物業服務跟業主之間也有很大的粘性,至少很多人愿意嘗試一下萬科豬肉。
目前萬科養豬最大的難題在人才和技術上。養豬幾乎跳出了地產行業,需要另搭班子。而在人才市場上,養豬人才十分搶手,牧原在2019年對高校畢業生,直接開出了2萬月薪的工資待遇。
但養豬人才實際上并不好找。例如,豬場拓展經理,既要熟悉地產開發拓展、政府關系維護、建筑施工管理,還要熟悉養殖技術,并不比做地產項目簡單。
一向花錢謹慎的萬科,曾經為了地產開發標準化而開啟“海盜計劃”的萬科,接下來會不會花大價錢開啟搶人大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