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分別對嬰幼兒、中青年、百歲老人以及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等10類人群的腸道菌群進行了研究,探索腸道菌群結構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腫瘤等慢性疾病的相關性,為菌群失衡制定精準干預方案奠定基礎。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是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被稱為第二基因組。新疆和田、廣西巴馬地區的長壽村老人有共同的特點:很少有腹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道疾病。而且這些長壽老人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等有益菌的數量竟然是普通人的100-1000倍!所以,腸道健康是長壽標志之一,要想長壽先要護好腸內的細菌。
腸道菌群是寄居在人體腸道為微生物群落的總稱,腸道菌群共有1000多種,這些細菌大體可分為有益菌,中間菌和有害菌三類。對人體有益的稱為有益菌.如凝結芽孢桿菌,酪酸梭菌,雙歧桿菌等;對人體有害的稱為有害菌,如葡萄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等;還有一部分中間菌,存在潛在致病危險,如:腸球菌。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和諧共處,共同維持著腸道內環境的穩定.保證了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也就保證了人體有充足的營養來源.這是健康的物質基礎。
一旦人體的腸道內環境變化或受到長期不良刺激.如經常高脂高鹽飲食、濫用藥物、壓力過大等。都將破壞腸內生態平衡。短期會引發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癥狀,日久可出現嚴重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高脂血癥、脂肪肝等多種病癥.進而影響健康長壽。
醫生提醒,保護腸道菌群首先要平衡膳食,多吃蔬菜、雜糧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能夠喂飽腸道菌群。另外像豆制品等富含益生菌或益生元的食物,也能壯大腸道共生菌群,腸道菌群在于人體長期磨合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生物鐘和食譜,起居和飲食不規律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并引發多種疾病。另外,濫用抗生素會導致共生菌和致病菌同時殺掉,破壞腸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