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釵樓外秋深。
土花沿翠,螢火墜墻陰。
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凄咽悲沈。
爭求侶,殷勤勸織,促破曉機心。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
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
攜向華堂戲斗,亭臺小、籠巧妝金。
今休說,從渠床下,涼夜伴孤吟
——《滿庭芳 促織兒》
這“促織兒”便是蟋蟀,早在唐朝就有以蟋蟀相斗取樂的娛樂活動,到如今已經形成了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中國特有的“蟋蟀文化”。
聽說山東有個寧津縣,因為那里的蟋蟀體質強健、兇悍,有頑強的斗性、耐力,近些年來全國蟋蟀大賽中多次勝出,竟然有了自己的“蟋蟀節”,而且就是今天(8月26日),信不信由你!
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想必對蟋蟀并不陌生。小時候,我也喜歡到地里捉蟋蟀的,用毛毛草一個個穿起來,帶回家來喂雞。
偶爾也偷偷留一兩只,放在床下聽它們“嘰嘰嘰”,結果我哥嫌吵,半夜搶去一腳踩死。
看過那部《促織》的動畫片后,專門捉了兩只大個的,放在一起看它們決斗,奇怪的是不管怎么逗,它們就是互相繞著走。
為這事沒少攆著煩大人,各式各樣的解釋都有,最奇葩的回答是:“你性子善,逮的水嘰嘰也不愛打架”(騙人)。
后來才知道,只有兩只雄蟋蟀相遇,才會有“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感覺,不斗個你死我活,決不罷休。
可能我捉的有公有母,也可能兩只都是母的,可憐的我到現在都分不出來它們的性別……
2016.8.26于山西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