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詞匯的流行,都必然伴隨著相關事件的頻繁發生。最近,“社會性死亡”成為了網絡流行熱詞。
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形容的是個體在遭遇網絡暴力后,主觀上感到自己丟臉已經到了身敗名裂的地步。
盤點近期發生的社會性死亡事件,都是造謠者敲敲鍵盤,就能把一些沒有的事情說成有,然后很多人都信以為真,并且大肆轉發,不僅讓受害人受到了心理上的打擊,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頻頻受阻。
吳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7日,她在小區取快遞時被人偷拍,視頻還被配以捏造的微信聊天對話截圖。
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內容被發送至多個微信群,“少婦出軌快遞小哥”的謠言也隨即傳開……
隨著謠言的不斷發酵,從吳女士所在小區的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她,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
不僅如此,吳女士還面臨著漫長的、看不到盡頭的網絡謠言“后遺癥”:在警方通報、事件澄清后,仍被原公司勸退;面試新工作時被婉拒,目前仍在待業;身心壓力巨大,被醫院診斷為“抑郁狀態”……
至今,網絡上仍有針對她的攻擊和謾罵。
也有比較理性的網友安慰她“你沒有做錯”,吳女士顯得有些無奈:“我不是沒有做錯,我是什么都沒做。”
對吳女士而言,一邊是自己被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承受“社會性死亡”的壓抑與無助。
另一邊,則是兩位謠言始作俑者道歉時的輕描淡寫:只是鬧著玩、開玩笑……
兩相對比之下,難免令人心痛,同時也讓人無比憤怒。
偷拍、盜圖、捏造聳動的對話截圖、移花接木編造謠言……
在網絡平臺中,一些人為了博眼球,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只要手指一動,隨意拼貼、剪輯幾下,再加上一些引人遐想的低俗描述……就能把受害者推向網絡攻訐的風口浪尖,自己卻可以大肆收割流量。
由于受害方常常面臨舉證難、網絡轉發責任鑒定難、損失定損難等問題,不少躲在暗處的造謠者最終還能“全身而退”。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謠言的負面效應中,女性受害者往往會面臨更為苛刻的審視和無比粗俗的謾罵。
即便已經被辟謠,許多人還是會發出“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冷言冷語,對受害者進行侮辱性的品頭論足,甚至會繼續對其展開“蕩婦”羞辱。
只有運用法律武器嚴肅追責,讓造謠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才能讓不法者真正有所忌憚,防止更多人受到類似的傷害。
與此同時,社會也要堅守正向的道德觀念:受害者沒有做錯任何事,在事實澄清后,不應受到被另眼相看的“特殊待遇”。在吳女士被造謠事件中,其前公司和面試單位的態度就值得反思:為何已經被“正名”的受害者,還會被認為可能有損公司的“聲譽”呢?
此外,相關個人和社會組織也可釋放善意,通過介紹工作機會、提供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受害者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
解救“社會性死亡”,不僅需要強而有力的法律來支撐,還需要一個有溫度的社會及時伸出救援之手。
從社會釋放溫暖的角度來說,吳女士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目前來看還比較缺失的救濟渠道,除了寄望法律幫助恢復名譽、評估并彌補損失之外,來自全社會的正能量聲援與幫助,同樣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盡快澄清事實,擴大真相的受眾面;禁止針對受害者的冷言冷語;對于那些侮辱受害者外貌、身材的言論,傳遞出一種“人人喊打”的態度;對于那些拒絕吳女士的用人單位,雖可理解、卻不能認同……
近日,吳女士委托律師向當地法院提起誹謗罪的刑事自訴,同時也對外表達了自己與造謠者“死磕”到底的態度:賠償可以一分不要,但“他們的刑事責任我會一追到底,絕不妥協。”
人常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無論何時,“社會性死亡”的單,都不該由受害者來買,否則就是對造謠者的縱容。
面對網絡謠言,吳女士所表達出的“絕不妥協”的態度,也應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態度。
2020.12.13于山西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