閹雞,沙市民間俗稱“旋雞子”,疑是“閹雞”的口音訛傳,江湖上已經很久看不到這門手藝了。我小時候見過,依稀記得是先給雞用藥麻醉,然后在雞腹部用小刀劃開一個小口用細鐵絲把睪丸掏出來切除實施絕育手術。據說“旋”過的雞子長肉很快,而且容易烹飪,口感甚好。在廣大農村,因為不能分辨仔雞的雌雄,但家養的雞群也容不下太多的公雞,除留下一只傳宗接代的公雞外,其它的公雞都會請人來給“旋”了長肉。聽起來有點后羿射日的悲壯。
現在基本看不到“旋雞子”的原因,可能都是大型養殖場,公雞一律直接淘汰,母雞也都是飼料喂養,等不到生理發育成熟就被出售宰殺了!這門手藝不失傳才怪。。。
很小的時候,村里從秭歸來了個年輕的走江湖的“旋雞佬”,那個時候雖說越窮越光榮,但也需要一門手藝養家糊口才好,于是年輕人的“旋雞佬”被一家看中留下做了上門女婿,遠近經常有慕名而來的請他“旋雞子”的,既給家里帶來一定的收入,對親朋好友鄉里鄉親的也一律便宜收費,博得一個大好的名聲,記得后來還當上了生產隊長,不過,據說當上隊長其實另有原因,也就是現在說的“上面有人”,不管怎樣,還是深受村民擁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