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區李埠鐵牛
荊江大堤歷史上出現過兩批共十一座鎮江鐵牛,其中第一批的九座鐵牛為了保護荊州百姓,已經舍身荊江壯烈殉職了,現存的兩座為第二批,分別堅守在江陵縣郝穴鎮和荊州區李埠鎮大堤上。
郝穴鐵牛與鎮上居民區僅一堤之隔,一直是人們喜愛的郊游好去處,較遠游客也多有專程前來觀光的。大人小孩都會爬上鐵牛親密摩挲一番,并留影紀念到此一游。因此長期以來,盡管鐵牛餐風宿露,身上仍然油光水滑,仿佛才從滋潤了一個冬天的牛棚里牽出來一般。
2017年底,當地政府以保護文物之名,對鐵牛強制實施圈養,限制“牛身自由”,將一干大小“牛郎”們隔離在鐵欄桿之外,不料未經幾度風雨,鐵牛已然銹跡斑斑,長此以往,不知道會不會大塊大塊剝離脫落?看來鐵牛絕非神物, 還需人氣滋養。
目前,荊州李埠的鐵牛也開始動工進行保護,但不知道確切保護方案,到底是修建廳堂高臥,還是欄桿與世隔絕?
江陵縣郝穴鎮鐵牛
乘風穿越二百年,
洪水泛濫漫無邊。
青牛聞訊鎮李埠,
愿為蒼生不為仙。
——2017.11.2《荊州區李埠鐵牛》李埠鐵牛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但未能保存至今。清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李家埠堤潰決,次年又潰,當年堤防修復后鑄鐵牛一具,置于李家埠(1949年更名為李埠),上有銘文:“歲當乙巳,鑄此鐵牛。秉坤之德,克水之柔。分墟列宿,砥柱中流。威馴澤國,勢戢陽候。沮漳息浪,禾稼盈疇。金堤鞏固,永鎮千秋。”
李埠鐵牛1976年曾被毀壞,1982年李埠長江管理段對鐵牛進行了修復。
長江改道堤岸遠,
鐵牛悵聞車馬喧。
孩童不愛清涼地,
誰肯荒蕪作游園。
——2016.9.3《荊州區李埠鎮江鐵牛》
一座鐵牛鎮洪荒,
一尊獬豸震朝綱。
三尺神明今安在,
也懼人心無信仰。
——2017.10.23《荊州區李埠鎮光緒鎮江鐵牛》
荊州無老虎,
九牛稱大王。
重責抑水患,
將身殉長江。
——2019.4.8《荊州鎮江鐵牛》清代為了抑制水患,第一批鑄造九座鐵牛置于江堤,全部壯烈犧牲,長眠江堤,現存兩座鐵牛,一處位于江陵郝穴,一處位于荊州李埠,已是第二梯隊了。此為荊州李埠鐵牛。
千年古穴成江陵,
地方竟無人說郝。
仙鶴如今歸何處,
悠悠鐵牛望波濤。
——2016·10·8《江陵郝穴鐵牛》郝穴,地名,方言“鶴穴”,荊州沙市合并為荊州市后,郝穴也隨之成為江陵縣衙所在地,漸漸習慣將郝穴也稱為江陵了,但老郝穴人從不叫郝穴,仍將此地用方言稱為“活穴”。
百里沙洲荊江起,
洪水猛獸掘大堤。
北閘分洪除隱患,
郝穴幸存鐵牛磯。
——2017.10.21《江陵郝穴鐵牛磯》
鐵牛望江流,
江流過千舟。
千舟去復返,
江流不回頭。
鐵牛問千舟,
江流何鄉愁?
千舟知大海,
浩瀚已無憂。
——2015.12.27《江陵郝穴鐵牛磯》
江陵何遐邇,
郝大一個穴。
鐵牛江邊坐,
長堤未能決。
西湖俱往矣,
龍淵謀大略。
內荊河清清,
仙鶴樓不缺。
——2014.12.13《游郝穴》
三十公里騎江陵,
鎮江神牛倒屐迎。
不求神州皆朗朗,
但守一方保太平。
——2013.10.13《重陽節單車騎行江陵郝穴》